电活性聚合物与炭黑复合改性导电自愈合沥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97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89078.7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活性聚合物与炭黑复合改性导电自愈合沥青的制备方法,属于自愈合沥青领域,解决目前沥青路面养护任务重,沥青内部微损伤不易发现,难以及时养护及自愈合沥青制备方法操作复杂,沥青路面耐久性差等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得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磨成粉末。在150℃条件下,将炭黑粉末及混合物粉末分别加入基质沥青中高速剪切1小时,并陈化1小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热重法,评价电活性,通过通电加热测试自愈合能力,使沥青具有良好的电热特性、自愈合能力及路用性能。本发明制备改性沥青,建设的道路能够具有良好的电热自愈合能力,对于前期裂缝的治理具有有益效果。

    一种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温度感应流动度测定仪

    公开(公告)号:CN11343303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21677.4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温度感应流动度测定仪,属于沥青桥面铺装技术领域。该仪器包括容器、支架和重锤。容器和支架由不锈钢制成;支架附有可以控制松紧度的螺栓和导向装置;重锤下部为铜制半球体,上部的导向管内部设置了温度感应装置,它可以将测得的温度转化为频率信号借由带电缆送入频率转换器后计数并译码,最终将温度与流动度秒数显示在导向管的显示器上。目前传统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流动度测定仪虽然构造简单,但是使用时需要两至三人同时操作并且在精度上存在偏差。本发明通过加入温度感应装置,将温度计、秒表和重锤结合为一个整体,仅需要一人即可完成操作,不仅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并且测得的数据精确直观。

    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多尺度自修复及效果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979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70170.9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多尺度自修复及评价的方法,属于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制备的技术领域,解决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裂性能不佳、自修复效果较差、自修复效果评价指标单一、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使用寿命短等问题。首先,制备微胶囊A/水性环氧树脂混合溶液、水性环氧固化剂/微胶囊B/乳化沥青混合溶液;然后,将两种混合溶液机械搅拌,制备掺有微胶囊A、B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并计算沥青修复指数;最后,制备含有微胶囊A、B、C的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料,并计算沥青混合料修复指数,确定三种微胶囊的最佳掺比。本发明提高冷再生沥青路面耐久性,促进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209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87419.7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评价方法,属于沥青路面自修复技术领域,解决目前传统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效率低,且加热自修复评价体系难以揭示沥青混合料的自修复行为随化学成分和温度梯度分布变化规律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将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后的沥青混合料制成半圆柱体试件;然后基于温度梯度分布特性将半圆弯曲破坏后的试件分别用微波和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自修复;最后基于宏微观两个层面采用不同自修复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确定纳米氧化石墨烯的最佳掺量和最优自修复加热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提高沥青路面自修复性能,节约路面养护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促进沥青路面可持续发展建设。

    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动水压力变化规律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469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49983.9

    申请日:2020-09-04

    Inventor: 许涛 许杰 孔成维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动水压力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属于排水沥青路面技术领域。解决构建双层排水沥青路面模型时,通过在虚拟区域设定空隙率生成均匀的孔隙来表征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孔隙结构,与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空隙自然分布不一致,且难以真实反映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下层动水压力变化规律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离散元软件生成集料颗粒组成颗粒床层作为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组合模型,将该模型导入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多相流计算,揭示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下层动水压力变化规律。本发明中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模型与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生成的孔隙吻合度高,对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下层动水压力的分析及车辆安全行驶具有十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种提升双层多孔沥青路面上下层协同排水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44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98204.4

    申请日:2020-09-21

    Inventor: 许涛 孔成维 许杰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提升双层多孔沥青路面协同排水性能的研究方法,属于双层多孔沥青路面排水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目前双层多孔沥青路面上、下层排水性能缺乏协同性、易堵塞、排水性能较差、难以满足双层多孔沥青路面设计要求等问题。双层多孔沥青路面目前研究主要以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不考虑双层多孔沥青路面上、下层各因素间的协同作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预估油石比带入级配验证方程及集料各筛孔通过率设计方程反算得出级配,通过室内堵塞试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以及路用性能试验确定双层多孔沥青路面上、下最佳级配及其油石比。与常规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设计的双层多孔沥青路面上、下层具有较好的协同排水性能和抗堵塞特征。

    基于纳米碳纤维吸波性能的沥青路面除雪融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09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34308.9

    申请日:2020-0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纳米碳纤维吸波性能以实现沥青路面除雪融冰的方法,属于道路安全技术领域,解决目前人工撒布氯化物融雪剂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病害、腐蚀桥面板钢筋,以及磁感应加热技术在铺筑沥青路面时感应材料选用的局限性等问题。本发明首先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得超细镍纤维,并将其作为催化剂,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得纳米碳纤维,然后以纳米碳纤维作为改性剂制备混合料并成型车辙板试件,并在车辙板试件上铺厚度为1cm的雪,最后,利用微波加热设备对试件进行微波加热,通过比较不同纳米碳纤维掺量的试件上雪全部融化所需的时间,以确定纳米碳纤维的最佳掺量。本发明铺筑的纳米碳纤维改性沥青路面可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除雪融冰效率,提高人们出行安全。

    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及电热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332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0069.0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及电热性能评价方法,属于沥青混合料电热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很少采用具有层状结构的二维纳米氧化石墨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电热性能,测试时的接触电阻以及运营时的车辆荷载对沥青混合料电阻率存在影响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将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制成马歇尔试件,将带有石墨粉的铜电极运用于二电极法中测试试件的电阻率及通电升温效率,然后对试件施加压缩荷载来模拟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确定纳米氧化石墨烯的最佳掺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电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助于实现沥青路面多功能应用的开发。

    一种形状记忆杜仲胶改性沥青自愈合性能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271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0068.6

    申请日:2020-08-19

    Inventor: 李宁 许涛 许俊杰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形状记忆杜仲胶改性沥青自愈合性能的评价方法,属于沥青路面耐久性技术领域,解决目前聚合物改性沥青自愈合性能评价方法单一、疲劳测试耗时长、操作繁琐、自愈合试验结果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差等问题。本发明首先制备形状记忆杜仲胶改性沥青,并将其制成长宽高一定的长方体试件,通过相关准备后,采用扭转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并记录每次裂缝出现时的扭转角;然后在烘箱中养护,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沥青自愈合情况;最后重复开裂-自愈合循环过程,以第n次与第1次扭转角的比值评价其自愈合效果以及比较添加不同掺量改性杜仲胶时沥青的自愈合情况。本发明丰富了形状记忆聚合物改性沥青自愈合效果评价方法,促进杜仲胶改性沥青推广。

    一种提高沥青中纳米碳纤维分散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7874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60398.1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提高沥青中纳米碳纤维分散性的方法,属于沥青改性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物理分散方法使沥青中纳米碳纤维分散性较低、化学分散方法降低了改性沥青均匀性及强度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冻结剪切及研磨的方法,将在-5℃的低温空气浴中保持30分钟的沥青变为粉末,然后与经干燥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在超声波技术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并分成六份,接着将六份混合物在135℃的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呈熔融状态,最后将六份混合物混合,并用人工及高速剪切乳化机搅拌混合物,使纳米碳纤维在沥青中分散均匀。本发明提供的分散方法可用于改性沥青的制备,减少物理及化学分散方法对纳米效应的发挥的不良影响,提高沥青中纳米碳纤维的分散性,改善沥青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