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钆钠荧光标记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3081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10166608.2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钆钠荧光标记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波多元醇化学方法合成技术的领域。稀土荧光纳米晶有双掺杂和三掺杂两种。双掺杂是在四氟钆钠中掺杂镱和铒、铥、钬三种稀土中的一种;三掺杂是在四氟钆钠中掺杂镱、铥和钬。制备方法是以氟化铵为氟源,氯化钠为钠源,以稀土的氯化物为稀土离子源,以聚乙烯亚胺为表面修饰大分子,在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微波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本发明方法反应效率高,操作便捷,无环境污染,产物产率高及工艺重复性好;通过调变钆离子与氟离子的比例,得到热力学性质稳定、物相均匀、分散良好且水溶性高、荧光发光效率更强的四氟钆钠纳米晶基质,适用于多色生物标记。

    稀土石榴石型铁氧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1738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019100013.5

    申请日:2010-0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稀土石榴石型铁氧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的技术领域。稀土石榴石型铁氧体化合物包括R3Fe5-yMyO12,其中,R=Pr、Nd、Sm或Eu,M=Mn、Cr或V,3>y≥0;还可以在c位掺杂钙或锶。制备是以三价稀土硝酸盐和Fe(NO3)3为反应物,以MnCl2等为掺杂金属盐,以KOH为矿化剂;经混合搅拌、调节碱度,在大过量的矿化剂条件下进行水热制备。本发明揭示了难于合成的高温不稳定稀土石榴石型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并且合成出晶体光滑完美的纯相产物,粒径小至几百纳米,大致几十微米可以进行单晶X射线分析。

    利用水热技术由二氧化碳制备苯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9257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710056143.4

    申请日:2007-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水热技术由二氧化碳制备苯酚的方法属于水热化学技术领域。通过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在金属铁粉表面发生的复杂水热反应,在反应压力1.2~1.6MPa、反应温度160~300℃下搅拌反应5~24小时合成苯酚。本发明为不活泼的CO2分子提供了一条新的温和的反应路线。对CO2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使地球上的CO2实现良性循环,既能够制得工业原料,又可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具有解决资源利用及环保问题的双重意义。

    一种制备ZnO与CdO异质纳米结构氧化物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2793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910066537.7

    申请日:2009-0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ZnO与CdO异质纳米结构氧化物材料的方法属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利用稀硫酸与金属锌粉反应制得稀松多孔的海绵状金属锌,然后再在稀松多孔的海绵状金属锌表面均匀沉淀CdCO3或Cd(OH)2,最后在热处理过程中金属锌被氧化得到ZnO,CdCO3或Cd(OH)2则分解为CdO,得到具有ZnO/CdO异质纳米结构氧化物。本发明方法简便,不需模板剂;氧化物粒子的尺寸可由热处理温度或时间控制;产物的光催化活性比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得的ZnO-CdO混合物明显提高。

    利用水热技术由二氧化碳制备甲酸和乙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4905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030812.2

    申请日:2010-0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利用水热技术由二氧化碳制备甲酸和乙酸的方法属于水热化学技术领域。通过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在纳米铁粉表面发生的复杂水热反应,在反应压力0.1~1.6MPa、反应温度80~240℃下搅拌反应5~120小时合成甲酸和乙酸。本发明为不活泼的CO2分子提供了一条新的温和的反应路线。对CO2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使地球上的CO2实现良性循环,既能够制得工业原料,又可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具有解决资源利用及环保问题的双重意义。

    应用面探衍射仪检测异质外延膜晶格取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02848A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200510016732.0

    申请日:2005-04-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应用面探衍射仪检测异质外延膜晶格取向的方法,属于X射线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带有面探测器的X射线衍射仪,实现对大失配度异质外延膜的摇摆角Δω的检测;并给出检测另外一种晶格取向偏差,即旋转角ΔΦ的方法及其在n取向上的旋转角ΔΦn所占有的百分比Rn;用包括Δω、ΔΦ和Rn在内的一组数据来全面完整的表征大失配度异质外延膜的晶体取向。本发明对于所限定的大失配度异质外延膜的检测对象,检测成功率几乎可达100%,而检测时间约为双晶衍射仪完成同样工作的1%,可见应用面探衍射仪检测大失配度异质外延膜具有高效、快速、全面的优点。

    氧化物半导体外延膜高通量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63958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10792.7

    申请日:2004-04-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氧化物半导体外延膜高通量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属结构数据测试领域。采用高通量细光束X射线衍射仪,经制备试样库、测试基本数据、计算结构数据的过程,实现对半导体外延膜结晶取向、品格应变、晶粒尺寸等结构参量测试分析。制备试样库是将选定的测试区进行阶梯状或楔形不等厚减薄处理,在试样库上按厚薄顺次选取5-30个结构参量数据采集点。最后将测量得到的基本数据经计算得到在薄膜不同厚度处的5-30个结构参量数据。本发明检测分析结果精确可靠,大幅度减少分析时间和研究成本;在各类半导体外延膜的成核长大规律、衬底对薄膜外延生长的影响、过渡层的作用、复杂量子阱及多层膜的精细结构等方面研究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温和条件下氟化物及复合氟化物材料的水热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568A

    公开(公告)日:1998-04-01

    申请号:CN97118327.9

    申请日:1997-09-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温和条件下氟化物及复合氟化物材料的水热制备方法属无机化学领域。该方法以氧化物,氢氧化物,氟化物及氟氢化铵,水为原料,按适当配比置于反应釜中,在80℃—240℃条件下晶化1—168小时,经洗涤、过滤、干燥得到氟化物或复合氟化物。本发明工艺过程和设备简单,反应温度低,条件易控制,无毒害气体,原料来源广泛,节省能耗,而适合工业生产。还可以制备出稀土离子掺杂的复合氟化物发光材料。产物物相纯净,氧含量低,不含杂质和结晶水。

    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424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96832.6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空气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为由过渡金属氧化物Fe3O4和钙钛矿氧化物La0.96Fe1‑xMoxO3组成的复合材料,所述催化剂以纳米粒子的形态存在,纳米粒子的尺寸为20~80nm,过渡金属氧化物占催化剂的摩尔百分比为3~8%。本发明针对铁酸镧本身导电性差的缺陷,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得到凝胶,再将凝胶在鼓风干燥箱中高温灰化得到前驱体,最后将前驱体在通有还原气氛的管式炉中退火得到最终样品。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可控,所得到的催化剂活性相比于未改性催化剂得到很大提升。用其组装成锂空气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

    一种三维喷头调节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802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99556.4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喷头调节装置,属于喷头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架和离子源喷头,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贯穿固定安装有Z轴升降总成,所述Z轴升降总成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X轴移动总成,所述X轴移动总成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Y轴移动总成,本发明采用装载多个电缸的直接调控方式控制多个离子源喷头在X、Y、Z轴方向的移动和喷头角度的旋转,该设计具有操作简单,稳定,调节精度高等特点,直接通过软件终端实现对喷头参数的精确调控,三维调控精度在微米级别。该设计满足了在喷雾过程中喷头参数的实时调控,进而调控两喷头喷雾区,实现最大交叠和喷雾区覆盖范围的调节,确保了每次实验过程中喷头参数的重现性,提高了制备实验的重复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