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01203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811105582.4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海胆/多孔复合结构锂离子电池铜/氧化铜/二氧化锡/碳负极,由三维纳米多孔铜、氧化铜膜、二氧化锡和碳组成,氧化铜膜是由三维纳米多孔铜表面部分氧化形成的连续膜,氧化铜膜将三维纳米多孔铜包裹,二氧化锡被碳包裹,碳包裹的二氧化锡在氧化铜膜包裹的三维纳米多孔铜外表面形成具有海胆结构的碳包裹的二氧化锡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锂离子电池铜/氧化铜/二氧化锡/碳负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简化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生产工艺,避免活性组分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脱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52462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45813.9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铜锡合金的三维铜锡化合物纳米颗粒-微米多孔铜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一步制备法,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由具有孔壁/孔隙取向的三维微米多孔铜骨架和铜锡化合物纳米颗粒组成,铜锡化合物纳米颗粒为Cu6Sn5纳米颗粒,或者为Cu6Sn5纳米颗粒与Cu3Sn纳米颗粒的混合颗粒,铜锡化合物纳米颗粒弥散镶嵌在具有孔壁/孔隙取向的三维微米多孔铜骨架的孔结构中并构成纳米孔隙结构,最终形成具有双连续、开孔式的微米-纳米分级孔结构。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可以缓解锡负极材料在循环嵌脱锂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体积变化,提高锡负极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081274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600378.7
申请日:2010-12-2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2F1/355 , H04B10/15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薄膜相变特性的太赫兹波调制装置及其方法,它由基底、二氧化钒薄膜和表面金属超材料三层结构构成。这种太赫兹波调制装置利用二氧化钒可逆相变过程中光电参数突变量大和相变时间短的特性,实现太赫兹波的强度调制。装置调制方法是采用外加热量、偏压或激光激发中的一种或多种途径来激发二氧化钒薄膜。本发明采用二氧化钒薄膜为核心动态功能材料来设计和制备太赫兹波动态调制器件,可以解决目前太赫兹动态器件调制效率低、调制速度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168624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050637.1
申请日:2007-11-2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实现智能控温功能的多层结构云母珠光颜料。该颜料通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退火在片状云母粉表面依次沉积多层透明金属氧化物薄膜而成,其中至少有一层为+4价钒的氧化物V1-xMxO2薄膜。颜料利用了V1-xMxO2薄膜的热致相变特性,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太阳光中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从而实现智能控温。由于颜料以片状的云母粉为载体,片状云母在介质中的平行分布能提高颜料智能控温效率;多层结构的云母珠光颜料较单层结构拥有更好的遮盖力,着色率和更高的金属闪光光泽,赋予了颜料更好的装饰功能。本发明工业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产品应用广泛,且发明的实施能起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134858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10021711.2
申请日:2006-08-3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金属掺杂纳米TiO2粉体改性的光催化空气净化乳胶漆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由下述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配置而成:乙二醇2~5份、助剂A 0.5~1.5份、助剂B 0.5~1.1份、助剂C 0.1~0.3份、颜填料 30~60份、金属掺杂纳米TiO2粉体 0.5~5.0份、乳液 15~22份、增稠剂水溶液15~22份、水12~18份。其中所用的金属掺杂纳米粉体为掺钒型纳米TiO2粉体、掺铁型纳米TiO2粉体、掺铈型纳米TiO2粉体以及掺钨型纳米TiO2粉体中的至少一种。本产品无毒安全,施工方便,可有效去除室内的有害有机气体(甲醛等)以及部分有害无机气体(SO2、H2S、NH3等)。
-
公开(公告)号:CN11234987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1164545.8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中空多孔二氧化锡‑氧化亚铜‑铜或中空多孔二氧化锡‑铜一体化锂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该锂电池负极由三维多孔骨架和多孔结构的中空柱组成,中空柱的中空空间中具有纳米铜颗粒,纳米铜颗粒将中空柱的中空空间分隔为多孔结构,中空柱的壁面成分为二氧化锡,三维多孔骨架的表面弥散分布有与三维多孔骨架结合为一体的纳米铜颗粒,三维多孔骨架的成分为铜和氧化亚铜,或者三维多孔骨架的成分为铜,中空柱均匀分布于三维多孔骨架的表面并与三维多孔骨架结合为一体。该锂电池负极的三维多孔和中空空间能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原位生长形成的一体化结构可有效降低活性颗粒的粉化以及剥落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锂电池负极的储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93006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0019569.8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锡氧化物‑镍锡化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由三维微米多孔镍锡化合物骨架和锡氧化物纳米颗粒组成,所述镍锡化合物为Ni3Sn2,锡氧化物为SnO2和SnO;锡氧化物纳米颗粒是由三维微米多孔镍锡化合物骨架中的锡部分氧化原位形成的,锡氧化物纳米颗粒弥散分布在三维微米多孔镍锡化合物骨架表面或者均匀分布在三维微米多孔镍锡化合物骨架表面组装形成锡氧化物纳米颗粒层,当锡氧化物纳米颗粒组装形成锡氧化物纳米颗粒层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双连通微米‑纳米复合孔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077996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519415.9
申请日:2016-07-0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B23K35/30 , B23K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用于铝青铜/不锈钢钎焊的活性耐热铜基钎料,该钎料中包括的组分及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如下:Mn 20.0~23.0wt%,Ni 10.0~13.0wt%,Ag 21.0~25.0wt%,Zn 0.5~2.0,Si 0.2~0.4wt%,P 0.1~0.3wt%,B 0.1~0.3wt%,活性元素0.01%~3.0wt%,余量为Cu;所述活性元素为Zr、Li、Hf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钎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解决铝青铜/不锈钢的异质钎焊,使其钎焊接头具有良好的热强性,并提高钎焊工艺性能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401097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848028.5
申请日:2015-11-2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高韧性铸造Fe‑Cr‑Mo基高阻尼合金,该合金含有质量分数为0.05~0.8%的Zr。优选合金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Cr为13~17%,Mo为1~4%,Si为0.3~1.5%,Mn为0.3~1.0%,Ni为0~2.0%,Zr为0.05~0.8%,余量为Fe。本发明所述高韧性铸造Fe‑Cr‑Mo基高阻尼合金的制备方法,按照本发明所述高韧性铸造Fe‑Cr‑Mo基高阻尼合金的组分及组分配比称取原料,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浇注得到合金铸件,再对合金铸件进行阻尼化热处理即可,真空感应熔炼时Zr源在真空条件下于精炼末期加入。本发明能在不降低阻尼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Fe‑Cr‑Mo基阻尼合金的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6331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31648.2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5/0261 , B23K35/3033 , B23K35/3602 , B23K35/40
Abstract: 焊芯中添加稀土元素的超低温钢用镍基焊条,由焊芯和包覆在焊芯表面的药皮构成,焊芯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为0.01~0.20wt%,稀土元素为Ce、Y、Nd中的至少一种,其余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Ni 55.0~70.0wt%、Cr 15.00~19.00wt%、Mo 4.50~8.00wt%、Mn 2.50~4.50wt%、Fe 1.50~5.0wt%、Nb 1.00~3.00wt%、W 0.50~1.50wt%、Cu 0.10~0.30wt%、Si 0.20~0.50wt%、C≤0.05wt%。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焊条的制备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