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2518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1230806.0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1M4/1391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级孔结构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将金属氯化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A和氢氧化钠与氧化硒的混合溶液B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在鼓风干燥箱中合适温度下充分反应后,经清洗、干燥得到金属硒化物纳米颗粒;再将金属硒化物纳米颗粒使用压片机压制成片,放置于管式炉中高温烧结,金属硒化物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与氧化硒,氧化硒高温升华会在原位置留下纳米尺度的小孔,而金属硒化物烧结导致颗粒间形成亚微米至微米尺度的大孔,即得到分级孔结构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简化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生产工艺同时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422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27094.7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中空纳米多孔二氧化锡‑氧化铜‑氧化亚铜‑铜一体化锂离子电池负极,该负极由具有三维中空纳米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锡‑氧化铜‑氧化亚铜膜及其内部铜组成,二氧化锡与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形成均匀连续膜,且二氧化锡‑氧化铜‑氧化亚铜膜和铜是一体化的;三维纳米多孔铜表面经部分氧化与电化学置换构成核壳结构三维纳米多孔二氧化锡‑氧化铜‑氧化亚铜‑铜前驱体,再经选择性腐蚀上述前驱体的孔壁芯部形成三维中空纳米多孔二氧化锡‑氧化铜‑氧化亚铜‑铜一体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负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简化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生产工艺并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4987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1148099.1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中空管状三维纳米多孔结构的锂离子电池铜‑铜氧化物一体化负极,由具有中空管状三维纳米多孔结构的铜和铜氧化物膜组成,所述铜氧化物膜为CuO膜或Cu2O膜或CuO和Cu2O的混合膜,且铜和铜氧化物膜是一体化的;铜氧化物膜是由三维纳米多孔铜表面经部分氧化原位形成的连续一体化膜,并构成核壳结构三维纳米多孔铜‑铜氧化物前驱体,再经部分选择性腐蚀上述核壳结构三维纳米多孔铜‑铜氧化物的孔壁芯部形成具有中空管状三维纳米多孔结构的锂离子电池铜‑铜氧化物一体化负极。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负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简化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生产工艺并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4987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64545.8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中空多孔二氧化锡‑氧化亚铜‑铜和中空多孔二氧化锡‑铜一体化锂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该锂电池负极由三维多孔骨架和多孔结构的中空柱组成,中空柱的中空空间中具有纳米铜颗粒,纳米铜颗粒将中空柱的中空空间分隔为多孔结构,中空柱的壁面成分为二氧化锡,三维多孔骨架的表面弥散分布有与三维多孔骨架结合为一体的纳米铜颗粒,三维多孔骨架的成分为铜和氧化亚铜,或者三维多孔骨架的成分为铜,中空柱均匀分布于三维多孔骨架的表面并与三维多孔骨架结合为一体。该锂电池负极的三维多孔和中空空间能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原位生长形成的一体化结构可有效降低活性颗粒的粉化以及剥落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锂电池负极的储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3181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19244.0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4/136 , H01M4/38 , H01M4/58 , H01M4/1395 , H01M4/139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三维微纳米复合多孔铁锡‑铁锡氮化合物一体化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一步制备法,该锂离子电池负极由铁锡化合物和铁锡氮化合物组成,所述铁锡化合物为单独的FeSn,或者为FeSn和FeSn2,所述铁锡氮化合物为Fe3SnN,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双连续、开孔式三维微米‑纳米复合分级孔结构,纳米孔结构分布在由铁锡化合物和铁锡氮化合物共同构成的三维微米多孔骨架上。本发明可缓解锡负极材料在循环嵌脱锂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体积变化,提高锂离子电池锡负极的循环性能和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207090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610616983.0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纳米多孔铜/一维氧化亚铜纳米线网络型锂离子电池负极,该锂离子电池负极由三维纳米多孔铜基片和氧化亚铜纳米线层组成,以所述基片为集流体、以氧化亚铜纳米线层为活性储锂层,氧化亚铜纳米线层位于所述基片表面并与基片结合为一体,氧化亚铜纳米线层由原位生长在所述基片上的氧化亚铜纳米线相互交织堆叠形成,呈网络结构,该锂离子电池负极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比容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一步制备法,该方法能有效简化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生产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20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05582.4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海胆/多孔复合结构锂离子电池铜/氧化铜/二氧化锡/碳负极,由三维纳米多孔铜、氧化铜膜、二氧化锡和碳组成,氧化铜膜是由三维纳米多孔铜表面部分氧化形成的连续膜,氧化铜膜将三维纳米多孔铜包裹,二氧化锡被碳包裹,碳包裹的二氧化锡在氧化铜膜包裹的三维纳米多孔铜外表面形成具有海胆结构的碳包裹的二氧化锡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锂离子电池铜/氧化铜/二氧化锡/碳负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简化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生产工艺,避免活性组分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脱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95042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930496.0
申请日:2018-08-1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22C38/44 , C22C38/02 , C22C38/58 , C22C38/04 , C22C38/34 , C22C38/42 , C22C38/50 , C21D6/00 , C21D1/7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Cr‑Mo基合金,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Cr 4.0%~12.0%、Mo 1.5%~4.0%、Si(0,3.5%]、Mn(0,3.5%]、Ni 0.1%~6.0%、Cu(0,2.5%]、Zr(0,1.0%]和余量为Fe;所述Fe‑Cr‑Mo基合金由合金坯料在真空条件下,经900~1200℃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本发明的Fe‑Cr‑Mo基合金的阻尼性能由磁‑机械滞后机制和位错机制共同决定,在预应力作用下,该Fe‑Cr‑Mo基合金阻尼性能稳定,衰减幅度明显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168624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710050637.1
申请日:2007-11-2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实现智能控温功能的多层结构云母珠光颜料。该颜料通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退火在片状云母粉表面依次沉积多层透明金属氧化物薄膜而成,其中至少有一层为+4价钒的氧化物V1-xMxO2薄膜。颜料利用了V1-xMxO2薄膜的热致相变特性,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太阳光中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从而实现智能控温。由于颜料以片状的云母粉为载体,片状云母在介质中的平行分布能提高颜料智能控温效率;多层结构的云母珠光颜料较单层结构拥有更好的遮盖力,着色率和更高的金属闪光光泽,赋予了颜料更好的装饰功能。本发明工业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产品应用广泛,且发明的实施能起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60378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010896231.0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序微球阵列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丝网印刷法,利用刮板将微球填充于排列规则的丝网网孔中,撤掉丝网后即可得到有序微球阵列。本发明利用丝网网孔使微球呈现出规则排列,微球的排列方式可控,且适用微球的粒径范围大,可实现较大微球的规则排列,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适合大面积二维微球阵列以及大体积三维微球阵列的制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微球规则性排列形成的阵列可增强材料的功能性,能够应用在电磁屏蔽、辐射屏蔽、催化以及光过滤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