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43676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10195944.5
申请日:2011-07-13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综合监控系统的三级建模方法,采用从采集点建模到设备容器建模再到行业应用建模的三级建模方法。进行设备容器建模时采用通用设备容器进行描述,并通过与设备类型相关的唯一采集点编码方式构建设备容器与采集点模型间的关系;在设备容器模型的基础上对新能源行业的特征量进行统一排序,然后建立设备采集点的行业属性特征量,并通过建立设备容器的采集点行业顺序来建立各类设备的行业模型;通过规则存储与冗余存储结合的方式保证了三级模型运作的高效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对具体模型进行描述,当设备发生改动时,无需进行模型修改,保证了系统的适应性,具有通用性,同时能够支持新能源监控与传统电力监控的应用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024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80934.3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熊俊杰 , 郑雅铭 , 胡秦然 , 吴在军 , 路小俊 , 张国秦 , 辛建波 , 陈玉树 , 肖戎 , 杨本星 , 彭哲续 , 赵伟哲 , 郑舒 , 李佳 , 匡德兴 , 翟长国 , 燕翚 , 刘牧阳 , 全相军 , 窦晓波
IPC: G06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新能源的电网强度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分析计及多个新能源场站注入功率的新能源电网潮流,求解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边界条件,基于电压稳定边界条件计算新能源汇集点处的修正短路比,根据新能源汇集点处的修正短路比及新能源汇集点之外的节点短路比判定各节点处电网强度,分析电网薄弱处。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新能源场站间电气距离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估电网各新能源汇集点处的电网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7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141728.5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熊俊杰 , 郑雅铭 , 赵伟哲 , 徐青山 , 杜姣 , 郑舒 , 张国秦 , 过亮 , 路小俊 , 翟长国 , 肖戎 , 周宇 , 支妍力 , 李侣 , 何国庆 , 汪海蛟 , 孙文文 , 许晓慧 , 周昶 , 许守平 , 杨本星 , 马速良 , 蒋原 , 匡德兴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电网最小惯量需要估计的风储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网调频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电网中火电机组、风储电站以及负荷物理信息,建立联合火电机组的风储系统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模型;然后,在不考虑储能系统的前提下,估计一次调频的电网最小惯量需求,并分析电网真实惯量是否可以满足,进行储能系统控制;最后,考虑含储能系统的电网最小惯量需求,进而完成对电网切机、减载以及储能系统优化控制。本发明通过对电网最小惯量需求估计以及加入储能系统前后电网真实惯量分析,实现火电机组、风电机组虚拟惯量以及储能系统协同下的一次调频控制,可以结合电网惯量实际情况有效地优化火电机组和储能系统的输出,提升储能系统主动支撑一次调频服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7906785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04340.9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节能环保分公司
IPC: F25B2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自然冷源利用系统,包括自然冷源系统、制冷机组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冷季,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以流经冷却塔的载冷剂直接或间接向制冷系统末端供冷,提供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冷负荷,其他时间开启制冷机组提供冷负荷。控制系统根据气候变化对自然冷源系统和制冷机组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自动控制,以满足生产工艺对制冷温度及制冷量的要求。本发明分利用冬季的低温自然冷源,可满足生产过程中0℃以下的制冷温度要求,系统结构简单,系统效率高,降低制冷机组的能耗,节能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2855525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210292705.6
申请日:2012-08-16
IPC: G06F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居民用户负荷预测分析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居民用户负荷预测终端和负荷预测分析主站,所述居民用户负荷预测终端通过载波通讯或以太网通讯与所述负荷预测分析主站连接。负荷预测分析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功能,可获取其他用电系统的居民用户用电数据与负荷预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也可将负荷预测数据传输至其他系统,提高了数据利用率,解决了供电企业各系统之间互动性不足的问题;能够大幅提高居民用户的负荷预测水平,为电网的调度、发电厂的发电量控制及清洁能源的接入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832662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210279995.0
申请日:2012-08-08
Inventor: 尹宏旭 , 董浩 , 徐石明 , 丁孝华 , 李延满 , 张浩 , 翟长国 , 杨永标 , 赵明宇 , 赵翔 , 陈良亮 , 王余生 , 许晓慧 , 洪福斌 , 邱实 , 鲍恩奇 , 唐雾婺 , 张蓓蓓 , 潘明 , 孙晓星 , 姚腾飞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系统,其包括:配电系统(1)、充放电系统(2)、换电系统(3)、直流变换系统(4)、储能系统(5)、梯次利用系统(6)、综合监控系统(7)和其他系统(8)。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系统,通过将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系统与储能系统的有机结合既有效的解决了电动汽车的实时能源补给,又降低了充换电设施的运营成本,并且实现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能量互动,对电网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本发明实用价值及经济效益极高,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07836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468305.6
申请日:2012-11-19
Inventor: 尹宏旭 , 董浩 , 翟长国 , 赵明宇 , 陈良亮 , 牛荣义 , 杨永标 , 王余生 , 许晓慧 , 金杰 , 龚栋梁 , 姚腾飞 , 洪福斌 , 邱实 , 鲍恩奇 , 唐雾婺 , 张蓓蓓 , 潘明 , 孙晓星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统一配送的集中转运系统,其为包括供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转运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以及电池检测与维护系统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能源补给和转运的一体化系统。本发明通过将电动汽车能源集中补给系统与转运系统的有机结合既有效的解决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集中能源补给,又解决了动力蓄电池统一转运组装的问题。通过本发明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动汽车换电模式下动力蓄电池分散充电造成的单个电动汽车换电站造价昂贵,对电网影响大,谐波难以有效治理,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本发明为未来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集中充电、统一配送提供了一种实用价值及经济效益极高的解决方案,其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2868205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210309370.4
申请日:2012-08-28
Inventor: 董浩 , 尹宏旭 , 徐石明 , 丁孝华 , 李延满 , 张浩 , 翟长国 , 杨永标 , 陈良亮 , 王余生 , 洪福斌 , 邱实 , 鲍恩奇 , 唐雾婺 , 张蓓蓓 , 潘明 , 孙晓星 , 姚腾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互补系统(100),其包括:交流配电网(1)、电动汽车(2)、可再生能源系统(3)和变换控制平台;所述交流配电网、所述电动汽车和所述可再生能源系统分别接入所述变换控制平台。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互补系统,解决了如何利用电动汽车作为负荷及电源的双重特性构建一种系统既能解决偏远地区居民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的问题,并且通过有序控制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削峰填谷。
-
公开(公告)号:CN102855525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292705.6
申请日:2012-08-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居民用户负荷预测分析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居民用户负荷预测终端和负荷预测分析主站,所述居民用户负荷预测终端通过载波通讯或以太网通讯与所述负荷预测分析主站连接。负荷预测分析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功能,可获取其他用电系统的居民用户用电数据与负荷预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也可将负荷预测数据传输至其他系统,提高了数据利用率,解决了供电企业各系统之间互动性不足的问题;能够大幅提高居民用户的负荷预测水平,为电网的调度、发电厂的发电量控制及清洁能源的接入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04952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555300.7
申请日:2012-12-19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量多数据源自动替代的方法,基于用于电量多数据源自动替代的系统,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方法包括:步骤S1,应用服务器对采集的电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有电量缺失数据时,对电量缺失数据进行封装后传入中间件服务器;步骤S2,中间件服务器根据封装后的电量缺失数据按照优先级分配顺序和替代规则依次进行电量缺失数据的数据源替代形成新的封装的电量数据;步骤S3,电量缺失数据的数据源替代成功时将形成的新的封装的电量数据存入数据库服务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电量多数据源自动替代的方法,设置中间件服务器实现电量缺失数据的自动替代,解决电能量采集数据缺失影响后续实时线损分析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