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34121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61869.9
申请日:2015-04-07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网型储能变流器的电流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通过电流采样,获取IGBT侧电流和微电网侧电流;判断IGBT侧电流和微电网侧电流是否分别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一电流限值和第二电流限值;若IGBT侧电流大于等于第一电流限值或者微电网侧电流大于等于第二电流限值,确定离网型储能变流器有冲击性负载接入,并获取冲击性负载接入的时间长度;根据时间长度确定离网型储能变流器的一保护策略,并根据保护策略对离网型储能变流器进行操作,以控制离网型储能变流器的冲击电流。本发明能够解决当前的离网型储能变流器在离网运行时,在冲击型负载接入时运行不稳定,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停机故障,甚至发生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06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68834.1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台区电压越限治理方法及装置,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读取当前治理时刻的配电台区运行状态,所述光伏出力包括光伏有功出力和光伏无功出力;在进入当前治理时刻时,根据配电台区运行状态,确定当前治理时刻电压状态;在当前治理时刻电压状态为过压时,若储能余量达到最大值,在各光伏无功出力中加入扰动,对各光伏节点进行排序,确定灵敏度最大的光伏无功节点,计算目标节点电压达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无功出力调整量,按照计算的无功出力调整量调整灵敏度最大的光伏无功节点,直到目标节点电压达到正常范围。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电压灵敏度计算精准度,降低计算难度,提高电压越限治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1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68592.6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山东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广达 , 梁永亮 , 刘佳林 , 王明月 , 马原 , 马鑫晟 , 李雨 , 李国武 , 许竞 , 王泽众 , 刘卫林 , 赵志宇 , 宗瑾 , 龙飞 , 贾奇 , 董勃绪 , 翟静雯
IPC: G06F30/20 , G01R31/08 , G01R31/12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领域,提供了基于黑盒模型的中压配电电缆潜伏性故障建模方法及系统。其中,假定电弧表面温度恒定及电缆绝缘层在电缆潜伏性故障持续时间内温度变化幅度小于设定阈值,基于电缆绝缘层初始温度分布及电弧参数,得到初始电弧对外传导热流的表达式;根据中压配电电缆的集总稳态热路模型,修正初始电弧对外传导热流的表达式为电弧对外的固体传导功率,并将其电弧对外的固体传导热流作为电弧黑盒模型损失功率,进而基于电弧黑盒模型计算得到电弧动态电阻;将电弧动态电阻和恒定电阻两者串联,构建中压配电电缆潜伏性故障模型;恒定电阻表征水树、电树通道中未发生电弧放电的部分;电弧动态电阻解释电缆潜伏性故障中出现的零休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8100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54868.0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底层仿真模型、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智能融合终端和上位机;所述底层仿真模型用于建立配电网模型和配电台区镜像仿真模型;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用于根据配电网模型、配电台区镜像仿真模型和应用对仿真过程进行实时优化;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的容器中预先部署所述应用;所述上位机用于展示实时优化运行结果,实现参数在线调整和数据记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便于开展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55063.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方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电网频率支撑的光伏发电功率剩余控制方法,涉及光伏发电领域。该光伏发电功率剩余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剩余功率点斜率;S2基于电压与功率斜率的剩余功率控制;S3基于电流变化量检测的状态判断;S4剩余功率控制流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光伏电源的动态特性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实现了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形式直接接入电网,可以自适应太阳辐射强度进而实现剩余控制的精准控制,同时实现了剩余功率有效匹配电网电压、频率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08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48581.1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孤岛状态确定方法、终端及系统,其方法具体包括:获取光伏并网点的谐波数据和基波频率数据,所述谐波数据包括谐波电压数据;根据所述基波频率数据和至少一个设定次数谐波对应的谐波电压确定所述光伏逆变器是否处于孤岛状态;本申请通过光伏并网点的谐波电压数据和基波频率数据进行孤岛状态确认,以谐波电压检测为主、基波频率偏移为辅的孤岛检测判据,避免了电网存在的背景谐波波动较大场景时可能误判的问题,提高了孤岛判断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79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11239057.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及容量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混合储能系统的光伏出力波动率限值及置信度;对混合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频谱分析,确定混合储能系统输出功率的低通滤波时间常数限值;在低通滤波时间常数限值范围内,选择满足光伏出力波动率限值及置信度要求的两阶滤波时间常数,确定对应的混合储能系统中蓄电池及超级电容的参考输出功率,结合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充放电周期内的功率平衡约束,确定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的额定功率,并结合混合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确定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的额定容量。本发明可以实现对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及容量的优化配置,提高工程易用性及电池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79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239057.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及容量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混合储能系统的光伏出力波动率限值及置信度;对混合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频谱分析,确定混合储能系统输出功率的低通滤波时间常数限值;在低通滤波时间常数限值范围内,选择满足光伏出力波动率限值及置信度要求的两阶滤波时间常数,确定对应的混合储能系统中蓄电池及超级电容的参考输出功率,结合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充放电周期内的功率平衡约束,确定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的额定功率,并结合混合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确定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的额定容量。本发明可以实现对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及容量的优化配置,提高工程易用性及电池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506867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769135.8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 北京清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Q10/0631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建模的光伏出力预测方法,步骤1:对原始气象、出力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2:对步骤1当中得到的所述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得到初始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步骤3:对所述训练样本进行设定样本筛选条件;步骤4:采集新数据样本,对新数据进行预处理工作加入原始数据中,再根据上述步骤3的样本筛选条件进行筛选,形成新的训练样本;步骤5:对步骤4当中所述新的训练样本重新训练出力模型;判断新的出力模型与上一次更新的模型是否收敛,若满足条件则完成模型更新输出,退出迭代;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4进行样本的进一步筛选;提高光伏处理预测精度、提高电网调度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33556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445625.9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佳林 , 徐广达 , 李国武 , 王泽众 , 马鑫晟 , 许竞 , 马原 , 龙飞 , 李雨 , 李烜 , 李蕴红 , 宗瑾 , 赵志宇 , 李维宇 , 蒋鑫 , 王亚娟 , 梁伟宸 , 易姝娴 , 余志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机高精度定位系统,涉及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包括传感检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融合模块和定位计算模块,所述传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无人机的基础数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检测的基础数据传输至同一终端、所述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将基础数据进行融合,所述定位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得到无人机的高精度定位信息;本系统通过融合和修正对定位信息进行两次高精度化处理,在不提高硬件检测能力的条件下获得更加精确的定位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