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参数辨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5101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47446.0

    申请日:2024-02-02

    发明人: 兰天 张博 苑清扬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参数辨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实施例包括:构建储能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利用电池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测试对等效电路模型中的电池参数进行辨识,得到多个预设剩余电量值下对应的电池参数数据库;基于电池参数数据库、本征正交分解指示的正交基底,计算多个预设剩余电量值下第一电池参数对应的第一重构模态系数值;根据第一重构模态系数值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目标剩余电量值下第二电池参数对应的第二重构模态系数值,基于第二重构模态系数值和正交基底确定目标剩余电量值下的电池参数预测值。该实施例实现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电池参数辨识,提高电池参数的辨识精度和辨识效率,拓展适用场景。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模组的电池温度监控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47710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824293.0

    申请日:2023-12-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电池模组的电池温度监控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电池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步骤:根据单体电池模型构建相对应的储能电池模组简化模型;根据简化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进行不同目标发热功率工况条件下的整体温度场分布模拟;提取并建立不同时刻各目标发热功率下电池表面、电池核心以及电池模组底板上的多点温度数据库;基于多点温度数据库进行目标监测点位数量下最佳监测点位布放位置的获取;根据最佳目标监测点位采集的温度信息以及多点温度数据库,通过Gappy POD方法实时重构各电池表面及核心的温度数据。本发明在少监测点位情况下,实现整体温度监控,降低了布设成本,减少了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

    应用于储能电池组的温度传感器布设位置及精度确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2158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84094.X

    申请日:2024-06-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储能电池组的温度传感器布设位置及精度确认方法,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步骤:根据电池组的机械结构和电学参数构建电池组的状态空间模型;根据电池组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传感器状态方程,并在状态方程基础上构建稀疏感知下的观测器评估模型;根据观测器评估模型和电池组的状态空间模型获取误差动态方程,并进行H无穷范数最小化下的评估方程获取;基于评估方程约束下的贪婪算法进行最小化传感器精度需求的传感器布设位置及精度确认。本发明通过将问题分解并运用贪婪算法,有效克服了计算复杂度高的难题,充分考量模型不确定性及外部扰动,确保在参数波动或环境变化下,温度估计依然保持稳定与准确。

    一种煤层气的液化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6350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63345.9

    申请日:2024-05-27

    摘要: 本发明旨在开发一种节能且成本效益高的煤层气的液化装置,该液化装置的煤层气(CBM)液化过程与液态空气能量储存(LAES)系统和主动磁制冷机(AMR)集成,以促进电力的共同生产。这种集成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的CBM单一混合制冷剂(SMR)液化过程中的能效和经济挑战。LAES和AMR技术与传统的CBM‑SMR过程的集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案,以增强CBM的液化过程。基于磁热效应的AMR提供了一种环保的制冷方法;并在CBM液化的预冷阶段提供有效的冷火用。LAES以液态空气的形式储存能量,在其放电模式下提供冷火用以帮助CBM的液化阶段,这可以提高整体能效。由LAES的放电阶段还通过空气涡轮机可以作为CBM液化过程中压缩机使用的输入电源的电力。

    一种主动平衡式重力热管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5809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99554.1

    申请日:2024-08-12

    IPC分类号: F28D15/02 F28D15/06 F25B43/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散热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平衡式重力热管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多个储液罐,冷凝器的安装高度高于蒸发器,多个储液罐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冷凝器上的制冷工质出口通过第一液体下降管分别与多个储液罐的进口连接,多个储液罐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二液体下降管与蒸发器上的制冷工质进口连接,蒸发器上的制冷工质出口通过气体上升管与冷凝器上的制冷工质进口连接,气体上升管通过旁通管路分别与多个储液罐连接,本发明所述主动平衡式重力热管及其使用方法通过交替使用两个储液罐进行储液和供液,能够实现重力热管在室内外温差较小时的顺利启动;同时能够促进供液与制冷工质循环,提高换热/散热效果。

    基于压力差自适应匹配工质的主、被动热疏导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8886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838807.8

    申请日:2023-12-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压力差自适应匹配工质的主、被动热疏导一体化系统,其主管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组成的封闭循环,以及与所述节流元件并联的第一旁路、与所述压缩机并联的第二旁路;还包括控制器,其能选择性的关闭和启动第一旁路、第二旁路,使该一体化系统在压缩机模式和热管模式中切换;还包括:储液支路,其包括储液罐和阀单元,储液支路与冷凝器出口相连,储液罐通过阀单元安装在主管路的储液支路接口上;控制器能够控制阀单元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储液罐能够根据压缩机模式和热管模式中主管路内的工质压力进行向内收纳工质或者向外释放工质,从而使该一体化系统的工质在最佳的充注率的状态与压缩机模式和热管模式相适应。

    基于自换热冷却循环的氢气液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16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45216.9

    申请日:2023-12-04

    IPC分类号: F25J1/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氢气液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换热冷却循环的氢气液化系统,所述氢气液化系统中的氢气进料流经过一种新的自换热氮气膨胀系统闭环循环进行预冷,同时,该预冷循环得到了利用混合制冷剂的冷却和液化循环的支持,在多种性能优越的混合制冷剂组合的作用下,氢气被预冷至新的、更低的温度水平,这有助于降低能耗并实现更高的热力学效率,基于预冷循环的氮气膨胀自冷却技术是本发明的重要发明构思。

    一种用于储能集装箱的凝露预测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974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17042.1

    申请日:2024-03-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集装箱的凝露预测方法与系统,涉及集装箱储能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步骤:获取实时的储能集装箱内部的工况数据、温湿度数据以及外部环境的温湿度数据;根据工况数据和温湿度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设时间段后储能集装箱内部温湿度数据以及相应露点温度的预测;根据预测的温湿度数据进行易凝露位置的表面温度计算,并与露点温度比较在凝露风险时启动通风装置,并在预设时间段后根据实时温湿度数据还存在凝露风险时启动应急冷源,并在阈值时间后根据实时温湿度数据还存在凝露风险时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和数值处理,精准预测储能集装箱内的凝露生成,在凝露发生之前就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一种两相喷射器增强的制冷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89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33420.8

    申请日:2024-03-01

    发明人: 龚洋凯 张博

    摘要: 本发明属于制冷及低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相喷射器增强的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中间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蒸发器和喷射器;经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流体一进入冷凝器,经冷凝后形成制冷剂流体二;之后经中间换热器冷却后形成制冷剂流体三;制冷剂流体三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二节流阀后形成制冷剂流体四,进入蒸发器换热后形成制冷剂流体五;另一路经第一节流阀后形成制冷剂流体八,进入中间换热器换热后形成制冷剂流体九;制冷剂流体九和制冷剂流体五作为一次流和二次流进入喷射器,之后进入压缩机,本发明所述两相喷射器增强的制冷循环系统可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比,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一种基于主、被动热疏导技术的数据中心风液混合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811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72227.8

    申请日:2024-02-07

    IPC分类号: H05K7/2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主、被动热疏导技术的数据中心风液混合冷却系统,包括机柜级液冷系统和I T设备级液冷系统,机柜级液冷系统包括机柜复合液冷系统和机柜级自然冷源系统,机柜复合液冷系统包括能相互切换的柜级泵驱热管系统和柜级机械式支路,柜级泵驱热管系统利用系统管道内的制冷工质对机柜散热,机柜级自然冷源系统利用自然冷源对管道内的制冷工质冷凝,柜级泵驱热管系统和柜级机械式支路适用于不同自然温度;I T设备级液冷系统用于对数据柜内的I T设备散热冷却,本发明采用液冷和自然冷源耦合的冷却散热方式能有效的降低了能效损耗率,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同时系统在自然环境低温状况下使用柜级机械式支路,使系统大部分时候处理低耗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