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6521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010656434.2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杭州格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G01N25/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发热缺陷判断方法及系统。目前的方法采用同一支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的温差或者同塔不同相别复合绝缘子之间的温差进行判断,该方法容易受到复合绝缘子伞裙与芯棒的温差、测试图像清晰度不足引发局部温度失真的影响,造成误判。本发明采用的判断方法为:首先提取复合绝缘子芯棒中轴线温度曲线,随后通过温度曲线低频分量梯度最大值和温度曲线梯度数据标准差实现复合绝缘子发热缺陷的判定。本发明考虑了复合绝缘子本体缺陷发热,复合绝缘子伞裙与芯棒温差、测试图像清晰度不足引发局部温度失真之间的特征差异,可显著提升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现场红外测试发热缺陷判断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8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088387.1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典型导地线线夹红外图像分割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采集输电线路现场典型导地线线夹红外图像样本,并对每一红外图像进行分割标注;建立导地线线夹红外图像分割模型;利用训练集对上述导地线线夹红外图像分割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初步训练后的导地线线夹红外图像分割模型;采用测试集检测初步训练后的导地线线夹红外图像分割模型性能,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参数与检测置信度阈值,优化并固化导地线线夹红外图像分割模型。本发明针对形状不一、大小各异的典型导地线线夹,能够实现自动生成边界框和分割掩膜,并输出线夹区域坐标,实现基于典型导地线线夹红外图像的区域辨识和分割,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31542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26115.3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日盲紫外成像的绝缘子放电区域定位方法及系统。目前的方法依靠人工识别绝缘子紫外放电检测视频的放电光子,进而判断放电是否存在及放电所处的位置,并大致判断放电所覆盖的设备表面区域的多少。这一方法依赖于试验人员的主观判断,同时由于紫外放电呈现波动特征,导致人员对放电覆盖区域的判断误差较大。本发明为一种利用图像帧叠加及紫外图像处理的绝缘子放电区域定位方法及系统,其通过图像帧的叠加、紫外光子数滤波和多边形逼近得到紫外放电区域边界,进而得到紫外放电区域长度与绝缘子长度占比,避免了试验人员主观判断和紫外放电波动性带来的误差,并可大幅提升紫外放电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398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223769.5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发热缺陷分析判断方法及系统。目前的方法采用同一支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的温差或者同塔不同相别复合绝缘子之间的温差进行判断,该方法容易受到红外测试背景、测试角度、同一支绝缘子高低压侧距离测试点的距离差异的影响,造成误判。本发明首先对复合绝缘子芯棒中轴线温度曲线进行特征频段提取,随后通过温度梯度和温度梯度的统计分布特征参数实现复合绝缘子发热缺陷的判定。本发明考虑了复合绝缘子本体缺陷发热,和背景干扰、测试角度差异、测试距离差异产生的虚假温升之间的特征差异,能够大幅提升现场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发热缺陷判断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23457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813772.2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提升排管敷设高压电缆载流量的强冷系统和方法。本发明的主冷却管道与所述的冷却主机连接,主冷却管道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位于高压电缆排管的两端侧部;高压电缆各相排管内分别穿入一分支冷却管道,多根分支冷却管道采用并联方式,汇集于主冷却管道,形成多个循环回路;通过测温装置实时监测高压电缆排管内环境温度;监控器采集高压电缆排管内环境温度,设置温度阈值,控制冷却主机的开启和关闭;冷却主机使冷却管道内的介质强制循环和冷却,并根据高压电缆载流量和排管内环境温度调整流速,通过降低密闭高压电缆排管内环境温度和加速高压电缆本体散热,使高压电缆本体温度降低,实现高压电缆载流量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219986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915693.2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16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缆沟道通风特性的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本发明通过测量空气温度值、深层土壤温度值、通风系统进风口处温度值、所述通风系统进出风口和电缆沟道内多处风速值,结合通风电缆沟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特点,建立电缆沟通风系统内三维流体场与温度场耦合求解的物理和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准确计算,得到通风电缆沟内三维流场的速度分布和电缆以外区域的三维温度场分布,根据求得的电缆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得到在设定通风条件下的电缆允许载流量。本发明在将电缆沟道内多位置通风流量系数纳入参考体系后,不仅实现电缆允许载流量的实时计算,还可以为工程实际中电缆沟通风方案的选取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81236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812674.7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国缆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R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安装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直线槽支架平台、弧线槽支架平台、三个支架脚和升降驱动机构;直线槽支架平台和弧线槽支架平台均为尺寸相同的长方体板件,长方体板件的顶面的中央设有贯通孔,长方体板件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缺口,长方体板件的顶面上设有三个安装孔;所有的支架脚的底端均连接升降驱动机构;直线槽支架平台的三个安装孔与三个支架脚的顶端连接,或者弧线槽支架平台的三个安装孔与三个支架脚的顶端连接。本发明的可调节的安装支架应用于电缆试验中,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安全快捷,缩短了试验周期,减小了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159830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00783.0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风风场预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台风强度对台风进行分类;根据所获得的分类结果,通过预先选取的影响因子以及预设算法进行预测修正以完成台风风场预测。本发明方法根据分类结果,通过预先选取的影响因子以及预设算法进行预测修正以完成台风风场预测,能够实现针对不同类别的台风采用不同的订正方法,利用不同订正方法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台风风场订正效果,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台风风场预报。
-
公开(公告)号:CN11036334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29585.6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电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雷电流幅值概率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函数,所述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函数的未知参数包括中值电流a和曲线陡度相关的参数b;根据待预测区域的历史数据,以及中值电流a的物理意义,求得未知参数a和b;将求得的未知参数a和b代入雷电流幅值累积分布函数中,构成待预测区域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模型;针对待预测区域,运用所述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模型进行雷电流幅值概率预测。本发明能够客观计算当前待预测的雷电流幅值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6130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45144.0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雷作用下线路避雷器吸收能量和残压的计算方法。目前输电线路避雷器保护有效性的计算和验证只考虑单回击雷击情形,然而实际运行中输电线路可能遭受多重雷也即多回击雷电雷击过程,各次回击均在避雷器中注入能量,此时避雷器吸收的能量极可能超过单回击情况。本发明基于线路避雷器雷击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各次回击导致的避雷器电阻片温升,更新后续回击下的避雷器吸收能量和残压计算过程中的伏安特性曲线,最后通过累加各次回击下的避雷器吸收能量并综合各次回击绝缘间隙残压,获得避雷器吸收能量和总体残压。本发明考虑了各次回击对避雷器伏安特性的影响,能够更为准确地计算得到多回击雷电作用下线路避雷器吸收能量和残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