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1338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08436.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茶氨酸的茶树内生菌及其应用,该茶树内生菌分类命名为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CsE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816,保藏地址为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本发明产L-茶氨酸的菌株,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产茶氨酸内生菌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CsE7。该菌株CsE7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乙胺的LB培养基上能够合成L-茶氨酸,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利用该CsE7菌株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制备L-茶氨酸,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283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58470.9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IPC: C12N15/82 ,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5/02 , A01H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枣Class I‑TCP转录因子ZjTCP7在促进植株早花中的应用。从枣花发育进程转录组中筛选出参与调控花期的关键基因ZjTCP7,并通过构建过表达和嵌合抑制子沉默载体,异源转化模式材料拟南芥;揭示了ZjTCP7基因激活开花相关基因表达、促进抽薹和开花时间的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资源,ZjTCP7基因可以用于改良作物、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花期以及植原体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在生产和科研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79712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207335.3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及其应用,该菌群为从茶树无菌组织培养苗中分离到的茶树内生菌,属于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内生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8℃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向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和乙胺后继续培养7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能够检测到L-茶氨酸的合成,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能够高效合成分泌茶氨酸。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方法,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9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45381.6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及其应用,该菌群为从茶树无菌组织培养苗中分离到的茶树内生菌,属于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内生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8℃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向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和乙胺后继续培养2-3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能够检测到L-茶氨酸的合成,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能够高效合成分泌茶氨酸。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方法,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020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45890.9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茶氨酸的茶树内生菌及其应用,该茶树内生菌分类命名为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Xanthomonadaceae Luteibacter sp.)CsE7,保藏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保藏号CCTCC NO:M 2018816,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产L-茶氨酸的菌株,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产茶氨酸内生菌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CsE7。该菌株CsE7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乙胺的LB培养基上能够合成L-茶氨酸,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利用该CsE7菌株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制备L-茶氨酸,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59967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610234793.2
申请日:2016-04-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F251/00 , C08F220/06 , C08F222/38 , C08F4/34 , C08F4/30 , C08K5/17 , C08K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铁离子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包含有铁离子的淀粉糊;(2)用强碱中和丙烯酸;(3)在生物酶催化引发下,淀粉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4)将步骤(3)中所得接枝共聚产物干燥并粉碎,即得产品。本发明以生物酶为催化引发剂制备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易控以及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优点。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吸水树脂具有淀粉接枝率高、吸水率高、生物降解性能好等特性,并且由于包含有微量元素铁,又能够很好地解决在石灰性土壤或pH值较高的土壤上栽种植物因缺铁而引起的“失绿黄化”的病症。
-
公开(公告)号:CN10585996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0234763.1
申请日:2016-04-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F251/00 , C08F220/06 , C08F222/38 , C08F2/44 , C08F4/28 , C08F4/30 , C08F4/32 , C08K3/30 , C08K3/16 , C09K17/40 , C09K17/32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锌元素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包含有锌元素的淀粉糊;(2)用强碱中和丙烯酸;(3)在生物酶催化引发下,淀粉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4)将步骤(3)中所得接枝共聚产物干燥并粉碎,即得产品。本发明以生物酶为催化引发剂制备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易控以及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优点。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吸水树脂具有淀粉接枝率高、吸水率高、生物降解性能好等特性,并且由于包含有微量元素锌,又能够很好地解决在沙地、瘠薄山地或雨水冲刷较重的土壤上栽种植物的“小叶病”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59966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34763.1
申请日:2016-04-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F251/00 , C08F220/06 , C08F222/38 , C08F2/44 , C08F4/28 , C08F4/30 , C08F4/32 , C08K3/30 , C08K3/16 , C09K17/40 , C09K17/32 , C09K10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51/00 , C08F2/44 , C08F4/28 , C08F4/30 , C08F4/32 , C08K3/16 , C08K3/30 , C08K5/00 , C08K2003/168 , C08K2003/3045 , C09K17/32 , C09K17/40 , C09K2101/00 , C08F220/06 , C08F222/3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锌元素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包含有锌元素的淀粉糊;(2)用强碱中和丙烯酸;(3)在生物酶催化引发下,淀粉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4)将步骤(3)中所得接枝共聚产物干燥并粉碎,即得产品。本发明以生物酶为催化引发剂制备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易控以及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优点。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吸水树脂具有淀粉接枝率高、吸水率高、生物降解性能好等特性,并且由于包含有微量元素锌,又能够很好地解决在沙地、瘠薄山地或雨水冲刷较重的土壤上栽种植物的“小叶病”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9293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592890.1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酸枣愈伤组织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方法,包括遗传转化受体的获取,农杆菌培养与浸染液制备,愈伤浸染,共培养,除菌,抑菌培养,筛选培养,抗性愈伤的鉴定。本发明利用酸枣茎段、叶片、子叶、胚轴诱导的愈伤为受体,建立酸枣遗传转化的方法。愈伤来源广泛,转化效率高,可重复性高,操作步骤简单;借助荧光标记方法辅助筛选,方便快捷;该体系为枣基因功能解析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枣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022519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710344329.3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悬浮单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茶树叶片的选取、无菌叶片的消毒、愈伤组织的诱导、液体悬浮细胞的培养、液体悬浮细胞的扩大培养、单细胞分离等步骤。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茶叶悬浮细胞生长速度快,代谢活性较高。建立了一个快速生长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及单细胞分离方法,为茶叶细胞学研究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基础。对后续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代谢物细胞定位及代谢机理研究及外源化合物胁迫条件下茶树细胞代谢物变化及机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