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苏氨酸醛缩酶突变体及其在催化合成对甲砜基苯丝氨酸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5707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3471.0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苏氨酸醛缩酶突变体及其在催化合成对甲砜基苯丝氨酸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L‑苏氨酸醛缩酶突变型来源假单胞菌属,能够以苏氨酸和对甲砜基苯甲醛为底物,以磷酸吡哆醛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催化得到合成氟苯尼考中间产物对甲砜基苯丝氨酸,相比于野生型L‑苏氨酸醛缩酶,突变酶具有更高的活性,能够有效提高转化效率,缩短转化时间。本发明涉及的酶及技术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污染较小,在氟苯尼考合成中间体的生产中有良好的工业前景。

    一种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63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00402.5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合成酶催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制备方法,向酶反应罐中加入去离子水,DL‑对羟基苯海因,酶液,进行反应,并通过微滤膜过滤,蒸发浓缩,活性炭进行脱色,结晶,等工艺,制备得到D‑对羟基苯甘氨酸。本发明通过酶法催化生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一锅酶法催化对羟基苯海因生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通过提升酶的底物耐受性,使得最终产品的收率达到90%以上,并且纯度较高。

    一种2-氨基丁酸的制备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63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22722.3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2‑氨基丁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苏氨酸和甲酸铵为前体,利用苏氨酸脱氨酶突变体、亮氨酸脱氢酶以及甲酸脱氢酶,进行酶催化反应合成2‑氨基丁酸;其中,与野生型苏氨酸脱氨酶相比,所述苏氨酸脱氨酶突变体具有如下至少一个突变位点:256、257、262、484、488。上述的苏氨酸脱氨酶突变体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和稳定性等优点。由此,采用苏氨酸脱氨酶突变体制备2‑氨基丁酸,可进一步提升2‑氨基丁酸合成的转化率,且生产成本低,更适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双酶体系制备氟苯尼考中间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636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36561.2

    申请日:2023-08-1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催化和酶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酶体系制备氟苯尼考中间体的方法。本申请提供一种氟苯尼考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以对甲砜基苯甲醛和苏氨酸为原料,以L‑苏氨酸转醛酶和醇脱氢酶为催化剂,在含助溶剂的水溶液体系中反应,得到氟苯尼考中间体(2S,3R)‑对甲砜基苯丝氨酸。本申请开创性地提供一种新的转醛酶与醇脱氢酶双酶体系催化合成(2S,3R)‑对甲砜基苯丝氨酸。跟目前现有的合成路线相比,显著降低了(2S,3R)‑对甲砜基苯丝氨酸的生产成本,简化了合成工艺,且不积累乙醛等副产物,使其更符合当今绿色工业生产的需求。

    一种(2S, 4R)-2-氨基-4-甲基壬酸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440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0738755.6

    申请日:2022-06-28

    Inventor: 徐红岩 唐莅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2S,4R)‑2‑氨基‑4‑甲基壬酸的合成方法。主要解决目前缺少适合放大合成 (2S,4R)‑2‑氨基‑4‑甲基壬酸方法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合成通过八个步骤,(1)庚酸与手性辅基(R)‑4‑苄基‑2‑唑烷酮的偶联;(2)手性辅基控制下的不对称甲基化;(3)还原得到相应的醇;(4)醇与甲磺酰氯反应得到相应的甲磺酸酯;(5)甲磺酸酯转化为相应的碘代物;(6)碘代物与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的缩合;(7)取代后的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的水解并脱羧;(8)经过L‑AcylaRe酶解拆分得最终产物。通过八步反应得到光学纯度达到99%以上的目标产物。本发明具有高收率,低成本,操作及纯化简便、适合放大合成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