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地下水库分流气囊护坝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77893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010778974.8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煤矿地下水库分流气囊护坝结构,包括工字连接口、护坝气囊、分流柱、人工坝体、隔离煤柱;人工坝体设计为类工字形结构,与周围隔离煤柱相互连接,且保证水库内层坝体平整;分流柱砌筑在水坝前方,整体呈水滴形,可分为前端兴波柱及尾端尾流柱,前端兴波柱呈球形设计,用于减小水体兴波阻力,并对水体进行分流,尾端尾流柱对分流水体进行导流,划分出不同的水体压力分布结构;护坝气囊固定在分流柱及坝体中间,每一个分流柱后对应一个阻波囊,分流柱间隙对应卸力囊,护坝气囊内充填气体应为总充满量的60%~80%,尾流柱后的高压水体冲击在阻波囊后,气体逸散至卸力囊,待水体紊流后卸力囊受压,气体回流至阻波囊。

    一种废弃矿井的瓦斯治理系统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413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401124.X

    申请日:2023-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矿井的瓦斯治理系统,包括:矿井信息采集模块、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抽采模块、分析提取模块;矿井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矿井布局信息,其中,矿井布局信息包括矿井内巷道、井筒的布局情况;监测模块用于获取废弃矿井内环境信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废弃矿井内环境信息判断是否进行抽采;抽采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指令对废弃矿井进行抽采;分析提取模块用于分析抽采气体中各成分含量并通过处理提取瓦斯气体,输送至瓦斯使用地点;各模块依次连接。本发明充分回收废弃煤矿的瓦斯并加以利用,实现了废弃资源再利用,同时消除了废弃矿井瓦斯的爆炸隐患和污染环境问题。

    图像采集岩性识别及分形维数计算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2807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79975.3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采集岩性识别及分形维数计算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装置包括终端处理器、高清摄像头、防护收集箱、实验试样、可调支架、压力结构、高倍镜头七个部分。将实验试样放置于压力结构上下压头中心位置,在压力结构四周固定防护收集箱,对收集箱内外进行清洁,将高清摄像机架设在防护收集箱外,并对图像采集效果进行调试,保证图像清晰,范围全面,连接高清摄像机与终端处理器,通过软件设定图像采集速率及采集信息,开启压力机构,完成实验,导出终端处理器数据。实现智能化、少人化、流程化的图像采集设备与操作,解决了现有实验过程中岩石岩性识别与分形维数计算存在的差异,克服了人工采集操作困难、效率低、时间长的缺点。

    井下煤矸石源头减量选充协同开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06539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0935085.8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为了从源头解决开采过程中煤矸石产量多、分选不彻底、遗漏矸石提升耗能的问题,实现采掘煤矸石源头减量化和少量矸石智能分选、就地消化,公开了一套井下煤矸石源头减量选充协同开采系统。井下煤矸石源头减量选充协同开采系统,包括采前探测建模系统、煤岩智能识别开采系统、煤矸智能分选分流系统和矸石输送回填系统以及各系统之间在时空上的有序配合。该发明从采前探测建模确定最优采掘参数,到采中煤岩智能识别减少源头产矸,再到煤矸智能分选分离,最后矸石运送回填,多个系统分工明确,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协同一体,从采掘源头减少矸石产量,提高井下煤矸分选效率,解决煤矸石提升耗能、排放堆积、环境污染等问题。

    一种岩石浸水-干燥循环力学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197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20978.4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浸水‑干燥循环力学实验方法,包括实验箱调试、实验台安装、试样力学加载、浸水‑干燥循环四个步骤:将输热管与热循环系统连接,液体交互管与液体循环系统连接,控制液体泵入泵出箱,调节排热弯管温度;将实验箱放置于实验机固定底座中央,并在箱内承物台上放置实验垫块,再放入实验试样,放置上盖板;利用计算机控制终端设定实验加载方式及加载速度,启动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液压缸工作,使上压头穿过上盖板中心圆洞进行加载实验;向箱内泵入液体,使得实验试样处于浸水状态,达到设计时间后,将液体泵出,再开启热循环系统进行实验试样干燥,直至达到实验要求后停止。

    一种浸水-干燥循环力学实验辅助箱

    公开(公告)号:CN112781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20949.8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水‑干燥循环力学实验辅助箱,包括液压缸、刚性实验机、终端控制器、上盖板、外保护壳、内保护壳、上压头、排热弯管、承物台、外界输热管、液体交互管、承力臂、实验试样、实验垫块、固定底座15个部分。浸水‑干燥循环力学实验辅助箱为双层结构,外保护壳与内保护壳之间布置有四面环绕的排热弯管,排热弯管连接外界输热管,箱内底部中央固定有承物台,底部同时焊有液体交互管;浸水‑干燥循环力学实验辅助箱放置于刚性实验机固定底座中央,承物台上依次放置实验垫块及实验试样,刚性实验机上压头穿过上盖板中心圆洞。本实验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浸水‑干燥循环力学实验步骤繁琐,耗时耗力的问题。

    一种矿山相似模拟3D打印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74382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519930.X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一种矿山相似模拟3D打印实验系统,属于矿山相似模拟领域所述打印系统包括模具机构、模具移动机构、填充移动结构及充填机构四个部分:模具机构,包括固定基座、固定挡板、拆卸挡板组成,所述模具机构主要用于对3D打印的外轮廓进行限定;模具移动机构用对模具机构进行前后方向的运动调整;填充移动结构,包括侧立板、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安装座、第二丝杆和加强横板,所述填充移动结构用于对充填机构的上下运动和垂直于模具移动机构运动方向的水平运动;充填机构,包括料管安装板、压料滚轮、混料块、打印喷头、第一料管和第二料管,所述充填机构用于物料的注塑填充和压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料离散分层的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