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的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2032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210006501.1

    申请日:201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的定位系统,包括依次串联构成闭合回路的充电电容、放电球隙、第一开关、第二开关、阻塞电感和补偿电容,所述充电电容、补偿电容分别并联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之间设有与待测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一端连接的连接点,所述充电电容与所述补偿电容之间设有与待测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另一端连接的连接点。本发明填补了目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无法定位的空白,实现了对缺陷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了对目前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进行验证,推动了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检测装置的发展和进步。

    远程监测诊断中心与地区调度中心的通讯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94925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10335274.2

    申请日:2011-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监测诊断中心与地区调度中心的通讯方法及装置,所述远程监测诊断中心与地区调度中心通过广域网进行连接,所述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数据传输类型为报文传输还是文件传输;若为报文传输,则由当报文发送方未及时获得报文接收方的响应时对报文进行缓冲,并设置最大重传次数和重传时间间隔,当超过最大重传次数时将报文丢弃,然后断开连接;若为文件传输,则对文件进行压缩,使用压缩后的格式进行文件传输,并设置门限值,当文件传输所占带宽超过该门限值时拒绝文件传输请求。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提高了报文传输和文件传输的效率,解决了广域网的窄带问题,实现了远程监测诊断中心与地区调度中心在广域网中的通讯。

    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的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393872U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20017941.2

    申请日:2012-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的定位系统,包括依次串联构成闭合回路的第一调压变压器、保护电阻、整流硅堆、充电电容、阻塞电感和补偿电容,所述保护电阻与所述第一调压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补偿电容与所述第一调压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硅堆与所述充电电容之间连接放电球隙的一端,放电球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压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补偿电容并联第二调压变压器,该第二调压变压器与所述第一调压变压器连接同一个交流电源,所述充电电容与所述阻塞电感之间设有与干式空心电抗器一端连接的第一检测点,所述补偿电容与所述第一调压变压器之间设有与干式空心电抗器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检测点。

    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的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393873U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20017942.7

    申请日:2012-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的定位系统,包括依次串联构成闭合回路的充电电容、放电球隙、第一开关、第二开关、阻塞电感和补偿电容,所述充电电容、补偿电容分别并联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之间设有与待测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一端连接的连接点,所述充电电容与所述补偿电容之间设有与待测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另一端连接的连接点。本实用新型填补了目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无法定位的空白,实现了对缺陷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了对目前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进行验证,推动了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缺陷检测装置的发展和进步。

    一种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013408U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20111187.4

    申请日:2011-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断路器监测装置和监测处理器,与所述若干个断路器监测装置电连接的集线器、与所述集线器电连接的第一光电转换器,以及通过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连接的第二光电转换器,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电连接至所述监测处理器。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光纤传输数据,大大提高数据传输速度,由于舍弃以往所惯用的工业现场总线的通信方式,而采用以太网的通信组织架构,使数据传输速率提升,将波形数据传输的时间缩减为毫秒级,从而减小录波盲区,有效防止录波缺失的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