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194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52194.X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1/061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支撑二维结晶/非晶NiO/Ni(OH)2纳米片阵列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片阵列电极在其泡沫镍基底上负载有结晶态/非结晶态复合的二维结构的纳米片,其中非结晶状态为Ni(OH)2,结晶状态为NiO纳米晶。该纳米片阵列电极以其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卓越的质量传输能力,实现了高效的双功能催化。电极的微观表界面无缝接触,促进了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和电荷的快速转移,从而提高了析氧反应和析氢反应的催化效率。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催化活性,还确保了电极在长期应用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6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559354.5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H01M8/1041 , H01M8/1072 , C08F220/06 , C08F22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动态偶极实现自修复的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交换膜是由如下质量比例的组分制成:六氟丁基丙烯酸酯10‑50份、丙烯酸20份、偶氮二异丁腈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0份以及5%Nafion溶液50份。本发明以HFBA为单体合成自愈合聚合物,使用AA与HFBA进行无规共聚合形成共聚物HFBA‑co‑AA,HFBA‑co‑AA共聚物与PFSA复合,形成了PFSA/HFBA‑co‑AA膜,由于聚合物网络中存在动态可逆的氢键网络和动态可逆的偶极‑偶极,使得本发明的PFSA/HFBA‑co‑AA膜具有机械强度稳定性和优异的愈合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07466.4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C25B11/077 , C25B1/04 , C01G51/04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析氧反应宽pH范围内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乙酸钴与油酸在低温条件下反应,制备钴盐前驱体;将钴盐前驱体缓慢注射到预热后的油醇溶液中,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步骤S2中的反应产物经离心分离后,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得到CoO粉末;将CoO粉末在一定比例的O2和N2条件下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在析氧反应宽pH范围内性能优良的Co3O4催化剂。本发明的催化剂在较宽的pH范围内性能良好稳定,有望运用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等先进领域,填补非贵金属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领域的空缺,降低贵金属的载量,降低成本,大大提升制氢的效率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9943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07750.0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B01J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热釜内衬,包括衬体、圆盘支架、气孔、升降机构以及夹持机构,衬体为上开口结构,圆盘支架设于衬体内壁,圆盘支架上开设有两个以上气孔,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于圆盘支架上,升降机构一端延伸至圆盘支架上方,升降机构另一端延伸至圆盘支架下方,夹持机构连接于升降机构下端。本发明提供的水热釜内衬可用于液‑固水热反应和气‑固水热反应;根据需求可以通过调节螺母在螺纹柱夹上的位置,从而调节螺纹柱夹高度,实现相应的反应条件;圆盘支架与衬体间隙配合,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螺纹柱夹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圆盘支架是可以拆卸方便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99940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06703.3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H01M4/90 , H01M4/88 , H01M4/86 , H01M8/12 , C25B11/093 , C25B11/06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质子‑固体氧化物电池多相空气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多相空气电极材料的标称式为La0.8Ba0.1Ag0.1Co0.7Ni0.3O3‑δ,具有钙钛矿主相和单质银、氧化镍催化相三相共存的结构;该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通过在A位掺杂高电负性和高电子传导率的Ag离子,诱导银和氧化镍出溶,形成由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和钙钛矿主相构成的三相共存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材料在制备P‑SOCs中的应用。采用该材料制备的空气电极相比单相空气电极展现出更优异的质子传导能力和催化活性,使其在燃料电池和电解池模式下均实现了出色的高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4929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35816.2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回收方法,将铂碳催化剂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在高温下持续通入CO2,以去除铂碳催化剂中的碳和杂质,得到失效铂;使用铝酸盐溶解失效铂,得到铂盐溶液;向铂盐溶液中加入PVP,并于碱性条件下加热反应,得到铂氧化物;将铂氧化物置于管式炉中,并通入还原性气体进行还原,得到纯净的铂颗粒。本发明的回收方法所得到的铂纯度高,重新处理后又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可使昂贵的铂碳催化剂得到重新利用,有效解决了铂储量低、成本高的问题,有望实现燃料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并且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可进行大规模生产和产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770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69167.6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61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泡沫镍的前处理;步骤2:加入P123、乙醇、水、乙二醇、EDTA、NiCl2·6H2O和RuCl3,搅拌均匀,形成溶液A;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泡沫镍与步骤2中的溶液A一起放入水热反应釜中,置于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加热;步骤4:取出步骤3中水热反应之后的泡沫镍,用去离子水冲洗,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步骤5:取出步骤4中干燥之后的泡沫镍,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中煅烧,得到电催化剂。在加入较少量的贵金属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具有更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更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水热处理可以形成稳定的微观纳米结构,有益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03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904772.7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H01M8/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膜电极浸入溶剂中,超声后得到待回收的质子交换膜和铂盐溶液;待回收的质子交换膜转移至小分子醇溶液中冰浴超声,取出自然晾干得到可回收的质子交换膜;稀释铂盐溶液后,向其中添加过量的络合剂,在惰性气氛下油浴加热,分离得到有机层;有机层过滤清洗得到铂盐络合物溶液后,去除溶液中水分;再次升温反应生成铂的氧化物沉淀,将其在管式炉内高温煅烧,还原得到铂。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膜电极组件的高效回收,不仅兼顾对质子交换膜的保护,同时所回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便于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的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6217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73658.6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C01B32/05 , C25B11/065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MOF衍生介孔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MOF的制备利用在溶剂中无机金属盐与有机配体的反应,制备得到前驱体MOF;(2)MOF衍生介孔碳的制备:利用前驱体MOF、模板剂和可均匀混合的溶剂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处理后程序降温,得到NCP;(3)强酸酸化处理:将得到的NCP粉末用强酸溶液进行酸化处理,得到MOF衍生介孔碳。本发明构建了PEMFC阴极铂基催化剂碳载体,利用该碳催化剂碳载体制备铂基催化剂能够作为良好的氧还原催化剂载体应用在ORR电催化领域中,甚至PEMFC阴极催化层中,可提高铂基催化剂的ORR电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977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56183.5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圆盘电极测试装置,其包括驱动机构、减震机构、测试机构、开口烧瓶以及角度调节机构,减震机构以及测试机构均和驱动机构连接,测试机构和开口烧瓶连接,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测试机构的角度。本发明通过弹簧减震器的减震作用,可以大幅度降低中心轴旋转过程中偏振现象,防止偏振现象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通过将测试机构进行倾斜设置,利用气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气泡内的重力的原理,可以使气泡更快地从电极表面脱离,使电极表面涂覆的催化层部分与电解液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减少因气泡难以快速脱附造成的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通过旋转立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电极的倾斜角度,达到更好的测试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