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8393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423476.9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监测数据通用采集存储系统及方法,包括:接收订阅的采样数据或者告警信息数据;对接收到的采样数据或者告警信息数据进行解析后送入对应的第一缓存库或者第二缓存库;从所述第一缓存库或者第二缓存库中获取缓存的采样数据或者告警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格式转换后送入对应的第一数据库集群或者第二数据库集群。本发明基于云平台技术,标准消息接口,按厂站数量、告警种类分容器处理,实现了SCADA监测数据在云平台上的通用采集存储,为企业进行高级应用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7632930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795139.3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力交易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获取电力交易系统的交易市场信息的快照,从交易市场信息的快照中获取卖方的标识信息和买方的标识信息;根据卖方的标识信息获取卖方的历史报价数据,根据买方的标识信息获取买方的历史报价数据;根据卖方的标识信息、买方的标识信息、卖方的历史报价数据和买方的历史报价数据,按照预先选定的电力交易规则进行运算生成电力交易结果;比较电力交易结果与设定的电力交易结果是否一致;当一致时,确定电力交易系统测试成功;当不一致时,确定电力交易系统测试失败。本发明实施例还同时公开了一种电力交易系统的测试装置、仿真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35083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1910721780.1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4L41/089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力监控应用集群管理方法及装置,在接收到集群扩展指令时,为应用集群中的空闲应用集群容器或新建应用集群容器配置任务号,并对配置任务号的应用集群容器进行资源配置,然后启动资源配置成功的应用集群容器的应用进程、实时库进程;在收到集群缩容指令时,先停止集群中的空闲应用集群容器或与指令任务号对应的应用集群容器,再回收空闲应用集群容器或停止服务进程和实时库进程的应用集群容器的配置资源;实现了电力监控应用集群的动态扩展或缩容,提高了电力监控应用的数据处理并发性和效率性,保证了电力监控应用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984573.8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IEC61850标准的水电站全景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水电站内设备和应用系统数据进行特征抽取,基于IEC61850标准形成设备模型、测点模型和应用系统数据模型,并建立设备模型到测点模型的关联关系;2)以设备模型为基础模型,提取各应用系统数据模型中的关键信息,合并到设备模型中,作为全景核心模型;3)建立全景核心模型的对象GID,并补充到各专业应用模型中,形成以GID为关键字的全景模型框架;4)对全景模型框架的数据进行分类,并提供数据读写服务功能,完成水电站全景模型的构建。该方法满足了水电站数据中心跨部门、跨专业的业务协同需求,节省了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提升了应用分析能力和运维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214854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561415.9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并行计算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领域,包括,将重型应用计算分解成多个并行子计算任务输入,以及将和子计算过程相关的数据形成子计算输入数据文件;子计算任务申请资源分配,为子计算任务动态分配一个运行容器,通过管理进程启动子计算任务;子计算任务结果汇总,对子计算输出的中间结果文件按照指定的规则进行汇总,并将最终的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应用任务的计算结果以标准流的方式输出。本发明能够实现基于电力系统大规模数据集的静态安全分析应用的并行计算方法,通过并行计算框架的开发改造,达到缩短计算时间、提升计算效率和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