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重力作用下页岩颗粒形貌和位移演化过程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0839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0783323.7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质实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重力作用下页岩颗粒形貌和位移演化过程的测定方法,从页岩岩心中提取干酪根作为有机组分实验材料,选择无机组分实验材料;选择实验设备;将矿物颗粒进行烘干脱水处理,利用混合搅拌器进行均匀搅拌;将混合后的矿物颗粒分层样品装入模具,直至把模具填满;对样品压实后取出;分别对页岩样品颗粒的形貌特征及颗粒排列程度进行计算。本发明针对细粒岩颗粒成岩过程中地质力学环境进行分析,分析上覆岩石压力下颗粒的形貌特征、排列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应力的差异对细粒岩颗粒定向排列的影响,揭示细粒岩颗粒定向排列的力学机理。

    致密砂岩天然裂缝空间匹配模式划分方法、系统和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834860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83301.8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致密砂岩天然裂缝空间匹配模式划分方法、系统和终端,方法包括:(1)输入目标区域单井岩心裂缝数据、电成像测井数据及图像数据;(2)基于岩心归位开展目的层岩性和天然裂缝识别;(3)基于识别结果统计目的层单砂岩厚度、裂缝穿层性、裂缝纵向延伸长度;(4)耦合裂缝各项参数开展分析,构建天然裂缝匹配划分间隔;(5)开展天然裂缝划分分析,构建致密砂岩全井段天然裂缝空间匹配模式并明确分布特征。本发明根据所得出间隔建立裂缝空间匹配模式识别图版,进行全井段裂缝空间匹配模式的精确划分,该划分方法、系统和终端能够真实反应致密砂岩天然裂缝发育组合模式,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裂缝空间发育分布特征。

    一种页岩储层微结构表征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5112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82912.3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页岩储层微结构表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储层微结构表征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利用扫描电镜获取页岩颗粒微观图像;利用多尺度多视域拼接技术,并结合ImageJ和Matlab进行数字图像分析;确定颗粒几何特征基本参数,并进行页岩颗粒的形貌定量刻画。本发明借助多尺度多视域微孔鉴定技术统计页岩的微观结构特点;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逐次移动连续拍摄页岩微观结构照片并拼接,通过ImageJ软件鉴定识别处理,确定多尺度微孔结构特征,该新型图像分析技术比在扫描电镜下局部观察更为全面、直观;ImageJ软件能简便的获取颗粒的数目、周长、面积、长短直径等基本的几何参数。

    一种川西地区河道弯度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342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583180.6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河道参数计算技术领域的一种川西地区河道弯度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川西地区12口井所在河道的河道弯度和河道坡度数据,编制河道弯度和河道坡度的交汇图版,得出河道弯度和河道坡度的一个线性定量关系式,然后再此基础上,再根据现有提出的一系列参数公式,一步步反推(步骤2‑5),得到最终的河道弯度、河道宽度、河道深度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可以直接从单井测井资料提取相关数据,由相关公式反演计算精确得到该单井所在位置的河道弯度指数,本发明能够减少传统经验方法的任意性,可以基于河道弯度更加精准地预测优质储层。

    多视域、多尺度下的页岩储层微孔系统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401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83717.6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勘探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多视域、多尺度下的页岩储层微孔系统鉴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页岩样品的表面实施观察,并采用发射环境扫描电镜采用低倍镜扫描其表面,选定多种孔隙结构的观察区域,对该观察区域采用相对于与低倍镜的高倍镜实施扫描,将孔隙结构实施连续拍摄,制作成多视域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图像,针对多视域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图像计算盒维数D(r),从而得到页岩储层孔隙的分形维数。

    一种断层形成演化过程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31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39310.3

    申请日:2018-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99/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层形成演化过程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设备包括摄像装置(1)、模型仓、液压装置、控制装置、粒子成像测速仪(2),模型仓内设有有机硅帆布(4)和脆性岩石(5),上方设置摄像装置(1),正前方设置粒子成像测速仪(2),控制装置控制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S1:任选一液压系统中的液压缸固定模型仓,另一液压缸拉伸有机硅帆布(4);S2:采集脆性岩石(5)运动现象图片;S3:记录脆性岩石(5)运动过程;S4:将记录的实验区域网格化;S5: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果。本发明通过分析粒子成像测速仪记录的数据推出完整的断层倾角、断距随时间变化特征,解决了地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精度不足的问题。

    裂缝预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359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48437.9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裂缝预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井的裂缝密度曲线以及与所述第一井相关的多种地震属性对应的多条地震属性曲线;确定每条地震属性曲线与所述裂缝密度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或相似度;根据所述相关系数和/或相似度,从所述多种地震属性中选择至少一种目标地震属性;针对待预测的第二井,获取与所述目标地震属性的多条目标地震属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目标地震属性曲线,通过预先训练的地震裂缝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第二井的目标裂缝密度曲线。本实施例提高了裂缝预测的准确度。

    一种页岩颗粒形貌和位移演化过程的实验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415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83321.8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页岩颗粒演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颗粒形貌和位移演化过程的实验模拟方法,采用地层中真实的岩心进行模拟实验,借助侧向等压三轴力学实验模拟页岩成岩演化过程中的构造运动,在同一块全尺度岩心相同方向上取两块标准的柱样,一块作为对照组,另一块开展三轴力学实验,作为实验组;根据印支时期地层受到的最大主应力值设定围压值,对实验组岩心进行三轴力学实验;实验后,取7块岩样进行扫描电镜实验,对岩心进行多尺度多视域FE‑SEM图像拼接实验,并对拼接照片中颗粒的形貌特征及排列情况进行计算,探究构造作用力对页岩颗粒形变及位移的影响。本发明实验结果证明构造应力破坏颗粒固有的定向结构,使其更加无序化。

    一种川西地区河道弯度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342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83180.6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河道参数计算技术领域的一种川西地区河道弯度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川西地区12口井所在河道的河道弯度和河道坡度数据,编制河道弯度和河道坡度的交汇图版,得出河道弯度和河道坡度的一个线性定量关系式,然后再此基础上,再根据现有提出的一系列参数公式,一步步反推(步骤2-5),得到最终的河道弯度、河道宽度、河道深度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可以直接从单井测井资料提取相关数据,由相关公式反演计算精确得到该单井所在位置的河道弯度指数,本发明能够减少传统经验方法的任意性,可以基于河道弯度更加精准地预测优质储层。

    适用于低丰度气藏的天然气充注半定量测定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7544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14165.2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丰度气藏的天然气充注半定量测定系统及方法,根据断层和裂缝的发育情况、上下地层之间砂体叠置关系,主力烃源岩的距离,确定天然气的充注方式;从主力烃源充注点到各个井点充注路径中垂向运移距离与水平运移距离比值,反映纵向连续烃柱形成的浮力与横向运移消耗的动力;从主力烃源充注点到各个井点充注路径所经区域内建设性成岩相区范围与破坏性成岩相区范围比值PD,反映砂体内部毛管压力差异造成的动力消耗程度;通过参数计算,编制等值线图,确定充注动力最强与充注阻力最小的区域,为天然气优势充注区。本发明比传统油气运移理论更加精细,更适合单个气田的评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