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7283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711463193.4
申请日:2017-12-28
申请人: 桑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将粒径为0.8‑3μm的正极粉料和粒径为150‑260nm的正极浆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干燥烧结,制得不同颗粒级配的正极材料。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电池。本发明正极材料的颗粒级配程度可控,能够提高颗粒级配效果,材料的压实密度可控,能够提高材料的压实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697685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910828924.3
申请日:2019-09-03
申请人: 桑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2/16 , C01B33/02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包括:将金属催化剂粉末和硅粉末混合,并在惰性气氛下球磨,得到表面均匀分布金属催化剂颗粒的硅颗粒;将碳源和所述表面均匀分布金属催化剂颗粒的硅颗粒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在惰性气氛下将所述混合物料碳化,得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硅颗粒的表面均匀地包覆有一维线状碳纳米管复合点状金属颗粒的点线结合导电网络,而且包覆层完整均匀。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硅颗粒表面原位生成碳纳米管包覆层的方法,不仅制备过程简便,且可以获得较均匀的碳纳米管包覆层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069768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828924.3
申请日:2019-09-03
申请人: 桑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2/16 , C01B33/02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包括:将金属催化剂粉末和硅粉末混合,并在惰性气氛下球磨,得到表面均匀分布金属催化剂颗粒的硅颗粒;将碳源和所述表面均匀分布金属催化剂颗粒的硅颗粒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在惰性气氛下将所述混合物料碳化,得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硅颗粒的表面均匀地包覆有一维线状碳纳米管复合点状金属颗粒的点线结合导电网络,而且包覆层完整均匀。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硅颗粒表面原位生成碳纳米管包覆层的方法,不仅制备过程简便,且可以获得较均匀的碳纳米管包覆层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980213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555285.X
申请日:2018-12-18
申请人: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10/0525 , C08J3/24 , C08L1/28 , C08L79/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锂硫电池粘结剂包括三维网络大分子,该三维网络大分子由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及交联剂经交联反应得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粘结剂,能够有效改善多硫化物易溶解、易穿梭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改善硫基活性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活性物质时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8674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644674.X
申请日:2018-12-29
申请人: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139 , H01M4/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含有其的电池。本发明通过在含有活性物质的极片表面涂覆具有导电性能以及能够物理阻挡和化学吸附多硫化物的功能涂层(含有导电碳、导电聚合物、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化物、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提高极片上活性物质导电性的同时,抑制多硫化物穿过隔膜向负极侧扩散。并利用极片表面的功能涂层对活性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以稳定极片上的活性物质材料,从而得到一种电池容量更高,循环稳定性更强的锂硫电池。且本发明提供的对锂硫电池正极片进行功能涂层修饰的工艺步骤简单,易于进行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37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280922.7
申请日:2018-10-30
申请人: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粘合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该粘合剂包括环氧化天然橡胶乳液和聚乙烯亚胺溶液的混合液。该粘合剂可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的粘合剂使用。在固化过程中,环氧化天然橡胶乳液中的环氧化天然橡胶能与聚乙烯亚胺溶液中的聚乙烯亚胺反应形成三维网络大分子。该大分子能对多硫化物进行吸附和绑定,防止其溶解在电解质中,更避免了其发生穿梭效应进入负极。同时,三维网络大分子具有良好的柔弹性,可通过分子链的弹性变化适应电循环过程中硫的体积变化。总之,采用该粘合剂能有效改善多硫化物易溶解、易穿梭的问题,从而能有效改善硫基活性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活性物质时的电池循环性能和容量衰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1669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311726.1
申请日:2018-11-06
申请人: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分类号: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625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其包括掺杂MxOy型氧化物的碳空心微球和填充于该空心微球中的硫粉。该正极活性材料可用于Li-S电池正极材料,一方面,碳空心微球中的碳具有多孔结构有利于S的填充,使硫与C形成良好接触,提高S的导电率和利用率,另一方面,碳空心微球的空心结构有利于缓解S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又一方面,分布于碳空心微球中的极性MxOy氧化物能够以化学键的方式吸附多硫化锂,抑制穿梭效应,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以及循环性能。本发明还涉及该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包含该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868278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74590.X
申请日:2018-05-17
申请人: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分类号: H01M4/625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的负极,包括在负极集流体设置第一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和第二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其中第一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包含多个离散的成型单元,第二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充填多个成型单元的间隙且覆盖于第一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表面,第一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包含硅材料,而第二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包含碳材料。本发明还涉及利用掩膜版法制备该负极的方法和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负极,碳材料包裹在硅材料成型单元的外部并填充成型单元的间隙,利用碳材料的物理特性吸收和缓冲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缓解因体积变化造成的电极破裂、粉碎、与导电剂分离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75558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638315.3
申请日:2018-12-29
申请人: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10/05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材料。粘结剂包括如式(1)所示结构单元组成的聚合物,还包括具有聚烯基结构的羧酸类化合物的溶液,并提供了锂硫电池粘结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上述锂硫电池粘结剂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能降低多硫离子溶解穿梭的锂硫电池粘结剂,将多硫离子束缚在正极内、有效抑制溶解损失,并能有效吸附多硫化物、提高离子传导效率;同时通过其网状交联结构与磺酸基团与多硫化物存在的化学作用实现了较佳的机械性能,能起到稳定电极结构、抵抗电极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1326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568780.4
申请日:2018-12-21
申请人: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镍单质和/或含镍化合物为催化剂,对聚丙烯酸盐包覆硅的材料进行碳化,得到硅碳负极材料。根据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硅碳负极材料为石墨化多孔碳和无定形多孔碳均匀包覆硅的材料。由于含有石墨化多孔碳,第一方面,能使硅碳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增加,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倍率性能;第二方面,能改善硅碳负极材料的机械性能;第三方面,能缓解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使用中硅的粉化和体积膨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