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42250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508.4
申请日:2008-06-05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G01J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02 , G01J3/0202 , G01J3/0243 , G01J3/0259 , G01J3/0262 , G01J3/0291 , G01J3/04 , G01J3/2803
Abstract: 分光模块(1)具有:本体部(2),使光(L1、L2)透过;分光部(3),对从本体部(2)的前面(2a)入射于本体部(2)的光(L1)进行分光,并向前面(2a)侧反射;光检测元件(4),具有检测被分光部(3)分光并反射的光(L2)的光检测部(41),通过倒装接合而电连接于形成于本体部(2)的前面(2a)的配线(9);以及底填充材料(12),填充于光检测元件(4)的本体部(2)侧,并使光(L1、L2)透过。光检测元件(4)具有使向分光部(3)行进的光(L1)通过的光通过孔(42),在光检测元件(4)中的本体部(2)侧的后面(4a),以包围光通过孔(42)的光出射开口(42b)的方式形成有矩形环状的凸部(43)。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247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504.6
申请日:2008-06-05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G01J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04 , G01J3/02 , G01J3/0202 , G01J3/0243 , G01J3/0259 , G01J3/0262 , G01J3/0291 , G01J3/18 , G01J3/2803
Abstract: 在分光模块(1)中,光吸收层(6)通过图案化而一体成形,该光吸收层(6)具有使向分光部(3)行进的光(L1)通过的光通过孔(6a)、以及使向光检测元件(4)的光检测部(4a)行进的光(L2)通过的光通过孔(6b)。因此,能够防止光通过孔(6a)和光通过孔(6b)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发生偏移。并且,由于通过该光吸收层(6)来抑制杂散光的产生并吸收杂散光,因而能够抑制向光检测元件(4)的光检测部(4a)入射。所以,依照分光模块(1),能够提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249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880000507.X
申请日:2008-06-05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G01J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04 , G01J3/02 , G01J3/0202 , G01J3/0243 , G01J3/0259 , G01J3/0262 , G01J3/0291 , G01J3/18 , G01J3/2803
Abstract: 分光模块(1)具有:本体部(2),使光(L1、L2)透过;分光部(3),对从本体部(2)的前面(2a)入射于本体部(2)的光(L1)进行分光,并向前面(2a)侧反射;光检测元件(4),具有检测被分光部(3)分光并反射的光(L2)的光检测部(41),通过倒装接合而电连接于形成于本体部(2)的前面(2a)的配线(9);以及底填充材料(12),填充于光检测元件(4)的本体部(2)侧,并使光(L1、L2)透过。光检测元件(4)具有使向分光部(3)行进的光(L1)通过的光通过孔(42),光通过孔(42)的光入射开口(42a)的一部分被光透过板(16)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1636645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880000512.0
申请日:2008-06-10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G01J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18 , G01J3/02 , G01J3/0205 , G01J3/0208 , G01J3/0237 , G01J3/0259 , G01J3/0291
Abstract: 在与衍射层(8)一体地形成的周缘部(11)的平面(11a)形成有对准标记(12a、12b、12c、12d),在将透镜部(7)安装于基板(2)时,通过相对于基板(2)对这些对准标记(12a、12b、12c、12d)进行对位,从而能够相对于光检测元件(4)的光检出部(4a)正确地对准衍射层(8),不受例如透镜部(7)的曲率半径的误差等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在平面(11a)形成对准标记(12a、12b、12c、12d),从而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来正确地检测该对准标记(12a、12b、12c、12d)的位置,于是能够进行正确的对准。
-
公开(公告)号:CN101636645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80000512.0
申请日:2008-06-10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G01J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18 , G01J3/02 , G01J3/0205 , G01J3/0208 , G01J3/0237 , G01J3/0259 , G01J3/0291
Abstract: 在与衍射层(8)一体地形成的周缘部(11)的平面(11a)形成有对准标记(12a、12b、12c、12d),在将透镜部(7)安装于基板(2)时,通过相对于基板(2)对这些对准标记(12a、12b、12c、12d)进行对位,从而能够相对于光检测元件(4)的光检出部(4a)正确地对准衍射层(8),不受例如透镜部(7)的曲率半径的误差等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在平面(11a)形成对准标记(12a、12b、12c、12d),从而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来正确地检测该对准标记(12a、12b、12c、12d)的位置,于是能够进行正确的对准。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252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510.1
申请日:2008-06-05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G01J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04 , G01J3/02 , G01J3/0202 , G01J3/0243 , G01J3/0259 , G01J3/0262 , G01J3/0291 , G01J3/18 , G01J3/2803
Abstract: 分光模块(1)具有:本体部(2),使光(L1、L2)透过;分光部(3),对从本体部(2)的前面(2a)入射于本体部(2)的光(L1)进行分光,并向前面(2a)侧反射;光检测元件(4),具有检测被分光部(3)分光并反射的光(L2)的光检测部(41),通过倒装接合而电连接于形成于本体部(2)的前面(2a)的配线(9);以及底填充材料(12),填充于光检测元件(4)的本体部(2)侧,并使光(L1、L2)透过。光检测元件(4)具有使向分光部(3)行进的光(L1)通过的光通过孔(42),在光检测元件(4)中的本体部(2)侧的后面(4a),以包围光通过孔(42)的光出射开口(42b)的方式形成有积存部(43)。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249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507.X
申请日:2008-06-05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G01J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04 , G01J3/02 , G01J3/0202 , G01J3/0243 , G01J3/0259 , G01J3/0262 , G01J3/0291 , G01J3/18 , G01J3/2803
Abstract: 分光模块(1)具有:本体部(2),使光(L1、L2)透过;分光部(3),对从本体部(2)的前面(2a)入射于本体部(2)的光(L1)进行分光,并向前面(2a)侧反射;光检测元件(4),具有检测被分光部(3)分光并反射的光(L2)的光检测部(41),通过倒装接合而电连接于形成于本体部(2)的前面(2a)的配线(9);以及底填充材料(12),填充于光检测元件(4)的本体部(2)侧,并使光(L1、L2)透过。光检测元件(4)具有使向分光部(3)行进的光(L1)通过的光通过孔(42),光通过孔(42)的光入射开口(42a)的一部分被光透过板(16)覆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