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氨分离工艺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47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14782.4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氨分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合成氨气体降温后汽液分离出液氨;S2)未液化的气体进入吸收塔中溶入吸收剂形成氨溶液排出;S3)脱氨后的气体作为循环气送入合成塔;S4)氨溶液出吸收塔入解吸塔解吸,形成解吸气和再生吸收剂;S5)再生吸收剂出解吸塔入吸收塔,进一步溶解氨气;S6)解吸气出解吸塔后进行汽液分离,分离出富含氨的冷凝液和富含氨气的未冷凝气体;S7)冷凝液入解吸塔参与下一循环的解吸,未冷凝气体与步骤S1中的合成氨气体混合后参与气液分离制得液氨。本发明采用二级冷凝氨分离耦合吸收剂吸收—解吸氨分离的工艺,来深度分离氨合成气中的氨气,大幅降低了循环气中的残余氨气浓度,从而提高了氨净值。

    一种低压氨合成工艺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17628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0325686.5

    申请日:2017-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氨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对空气进行深冷空分,得到氮气和氧气,氧气与天然气进行纯氧自热转化,得到含CO和H2的混合气;2)对混合气进行电解水分离,得到氢气;3)将氢气与氮气混合成合成氨原料气,并将其在装填铁基催化剂的第一氨合成塔中进行一级氨合成,合成压力为5‑7MPa;4)从所述第一氨合成塔中出来的混合气进入装填钌基催化剂的第二氨合成塔中进行二级氨合成,合成压力为4‑6MPa。本发明将氨合成过程分成两段,在特定压力、特定种类的催化剂、特定氢氮比的原料气下进行,不但满足了合成氨工艺要求、保证工艺平稳运行,还提高了氨合成塔出口氨净值以及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一种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6560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710357116.4

    申请日:2017-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以钌为活性组分、钐和钽为助剂、氮掺杂的镁铝水滑石的焙烧产物为载体,载体中尖晶石相的存在能够提高载体的抗水合性能,而剩余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固熔体部分则可确保载体依然具有足够大的比表面积、均匀的孔结构且孔半径分布于介孔范围内,再加之载体中掺杂的氮元素,不仅能增大载体表面的电子密度和碱性活性位点,而且还能使活性组分钌更牢固、更多量地负载于载体上;并且钽能活化氮气解离,钐可起到抑制氢气毒害的作用,上述各组分的配合有利于氨的合成,从而提高催化剂的低温低压活性。

    基于奇异谱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功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9336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74055.4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林建新 王怀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奇异谱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功率预测方法,采用历史真实功率数据训练模型,在进行功率预测时,能够根据当前及之前若干时刻功率数据对下一时刻的功率进行预测。本发明较好的保留了原有功率数据的波动特性与统计特征,有效剔除了不良数据对模型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拟合特性与较小的拟合误差,能够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一种合成氨反应器及工艺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5091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544171.5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氨反应器,包括壳体、若干换热管、气体分布单元、气体收集单元和催化剂床层,换热管沿壳体的轴向间隔布置其内,催化剂床层填充于壳体内壁与换热管之间和/或相邻换热管之间,催化剂反应热通过与换热管内流动的原料气热交换来实现热量传递,原料气经预热后再进入催化剂层进行反应,提高了热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调节了催化剂床层的温度,使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处于合适的温度,保证了催化剂的长期活性。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反应工艺,通过应用该工艺,可确保催化剂基本保持在等温状态,并显著提高催化剂转化效率,从而减少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多孔碳化钴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559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53392.8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22 B01J35/10 C01B32/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碳化钴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载体均匀浸渍钴盐与沉淀剂,在马弗炉中300~900℃温度条件下焙烧后通入还原气体获得多孔碳化钴。本发明以空隙丰富的活性炭作为硬模板载体,通过浸渍钴盐与沉淀剂在活性炭上孔隙中进行沉淀反应以形成超细沉淀颗粒,阻止颗粒长大,以控制粒径和形貌。同时,在焙烧后残余的活性炭能够同四氧化三钴碳化时的氧气发生反应以打破碳化反应平衡以提高碳化反应效率,减少碳化反应所需要大量时间。

    一种以氧化铈为载体的钌基氨合成催化剂

    公开(公告)号:CN109277100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167246.2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氧化铈为载体的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该催化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负载在氧化铈的硝酸亚硝基钌催化剂,在含NO的混合气中热处理,然后还原,制备得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热处理过程中,NO的存在影响了硝酸亚硝基钌的快速分解和还原,抑制了钌金属粒子的烧结长大,提高了钌金属粒子的分散,促进了钌金属-氧化铈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氨合成性能,在相同条件下,其氨合成反应速率显著高于传统煅烧法、气相还原法以及液相还原法制备的氧化铈负载钌催化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