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樊庆笙氏红球菌及其获取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0762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11109.7

    申请日:202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樊庆笙氏红球菌(Rhodococcus qingshenggii)Srq‑21及其获取方法与应用,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樊庆笙氏红球菌(Rhodococcu sqingshenggii)Srq‑21,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566,所述樊庆笙氏红球菌(Rhodococcus qingshenggii)Srq‑21属于真细菌界,放线菌门,棒杆菌目、诺卡菌科、红球菌属。获取方法包括分离、筛选、纯化工序,应用为所述的樊庆笙氏红球菌(Rhodococcus qingshenggii)Srq‑21在制备作为促进植物生长的单一固氮菌种菌剂中的应用。

    一株炭角菌属真菌及其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756910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428232.2

    申请日:201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炭角菌菌株(Xylaria venosula)J22QIU及其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5964。所述菌株对木质基材料具有优良的浸染能力,浸染时间短且深度大,在材料表面能形成美观的色泽及纹理,且对物理力学强度无影响。用所述菌株制备菌纹木的方法包括菌株活化、扩繁与接菌培养步骤,首先将菌株接种到活化与扩繁培养基上,在22~30℃下活化与扩繁10~15天,然后将木质基材料灭菌,与活化及扩繁后的菌株充分接触,在22~30℃下培养4~8周即可。本发明所述方法工艺合理,操作简单,所制得的菌纹木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且对基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无影响,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

    一株丛赤壳属真菌及其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2570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428219.7

    申请日:201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丛赤壳属真菌(Nectria rigidiuscula)J12WU及其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5963。所述菌株对木质基材料具有优良的浸染能力,浸染时间短,在材料表面能形成美观的色彩及纹理,且对物理力学强度无影响。用所述菌株制备菌纹木的方法包括菌株活化、扩繁与接菌培养步骤,首先将菌株接种到活化与扩繁培养基上扩繁,在22~30℃下活化与扩繁7‑15天,然后将木质基材料灭菌,与活化及扩繁后的菌株充分接触,在22~30℃下培养1周或1周以上以上即可。本发明所述方法工艺合理,操作简单,所制得的菌纹木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且对基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无影响,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

    一株拟茎点霉属真菌及其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49789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136839.3

    申请日:2013-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拟茎点霉属菌株(Phomopsis sp.)J9GAN及其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7108。所述菌株对木质基材料具有优良的浸染能力,浸染时间短且深度大,在材料表面能形成美观的色泽及纹理,且对物理力学强度无影响。用所述菌株制备菌纹木的方法包括菌株活化、扩繁与接菌培养步骤,首先将菌株接种到活化与扩繁培养基上,在22~30℃下活化与扩繁7~15天,然后将木质基材料灭菌,与扩繁菌株充分接触,在22~30℃下培养4~8周即可。本发明所述方法工艺合理,操作简单,所制得的菌纹木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且对基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无影响,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

    一种提高豆科树种抗干、热能力的T49MA菌株及其根瘤化种苗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81391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69697.4

    申请日:2011-03-23

    Abstract: 一种提高豆科树种抗干、热能力的T49MA菌株及其根瘤化种苗的培养方法,涉及一种生物菌种资源,尤其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干热河谷地区豆科树种快速生长及具有优良抗旱能力即抗干、热能力的菌株及其根瘤化种苗的培养方法。本发明的T49MA菌株是Bradyrhizobiumjaponicum,CGMCCNo:4590。根瘤化种苗的培养方法包括菌株的分离纯化、镜检、回接和接种。本发明的这种菌株是在干热河谷地区筛选出的抗干、热的优良菌株,能有效地提高干热河谷地区豆科树种快速生长及抗旱性,因此,对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以及受到干、热环境胁迫时豆科树种能够安全度过危险期,保证大面积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一种快速分离油茶褐斑病菌的单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317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95737.2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快速分离油茶褐斑病菌的单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样本采集;选取样本上特征(症状)明显的病斑组织,徒手切片,将切片材料置于载玻片上,滴入无菌水制备含菌孢混合液;取规格为0.3*100mm的玻璃点样毛细管,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毛细管中间部位,然后在3‑5秒内拉长直至断开,用剪刀剪去灼烧的顶端,未灼烧端插入规格为10‑100微升的基因枪枪头上;于体式镜下对准混合液中的单个孢子,触碰,吸入单孢子;将吸入单孢子的基因枪头装上基因枪,将吸入的单孢子迅速划线打入PDA培养基上;恒温箱培养;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直接获得油茶褐斑病菌单孢子,且操作过程简单,周期短,成功率高,可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处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