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花茶种苗组培快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849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72422.8

    申请日:2017-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8 A01H4/001

    Abstract: 云南金花茶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方法。本发明设两种金花茶组培培养基集合G和H中的第n个组培培养基是 和 ,αn和βn为gn和hn的多元运算,f是G→H的映射,则使任意的植物激素a1(n),a2(n)…∈gn,有f(a1)=b1(n),f(a2)=b2(n),…,且b1(n)、b2(n),…∈hn,b2(n)…是a1(n)、a2(n),…激素的同态像等。进一步有:选取嫩茎或顶芽、诱导无菌芽;增殖、生根培养等。本发明改良WPM和改良1/2MS培养基与上述激素组合以芽繁芽进行增殖,保持母本性状,增殖系数和生根率高,为亟待保护的云南金花茶野生种群的种苗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方法。

    一种通过混培法诱导无籽刺梨四倍体产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6974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40593.2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的一种通过混培法诱导无籽刺梨四倍体产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材料准备:无菌苗茎段截成0.8‑3cm长,每段至少保留一个叶腋;步骤二,预培养:在培养基MS+0.5mg/L 6‑BA中预培养0‑3d;步骤三,秋水仙素光照培养:预培养后的茎段转入分别附加有0‑200mg/L秋水仙素的MS+0.5mg/L 6‑BA+培养基中;步骤四,不附加秋水仙素培养:步骤三,上述培养进行7d后,转未附加秋水仙素的MS+0.5mg/L 6‑BA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步骤五,变异芽的同质化处理:步骤四培养40d后,选培养得到的变异明显的芽苗,在培养基MS+0.15mg/L NAA+0.5mg/L 6‑BA中,间隔40d反复培养5次。本发明的诱导方法,获得了四倍体无籽刺梨新种质,可增加无籽刺梨果实营养成分如Vc、VE和SOD等,同时使其果径和可食用部分增多。

    一种通过浸泡法诱导无籽刺梨四倍体产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35076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40273.7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浸泡法诱导无籽刺梨四倍体产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材料准备,无菌苗茎段去除叶片和顶端,截成0.8‑3cm长,每段至少保留一个叶腋;步骤二:预培养:培养基MS+0.5mg/L 6‑BA中预培养,2‑3d;步骤三:避光震荡:将预处理后的材料,浸泡于含200‑500mg/L秋水仙素的无菌水中,于摇床上以120r/min,25‑30℃避光震荡,处理时间分别12‑72h;步骤四:光照培养:材料经浸泡处理后,转入未附加秋水仙素的MS+ 0.15mg/L NAA+ 0.5mg/L 6‑BA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步骤五:变异芽的同质化处理:上述培养40d后,选培养得到的变异明显的芽苗,在培养基MS+ 0.15mg/L NAA+ 0.5mg/L 6‑BA中,间隔40d反复培养5次。本发明的诱导方法,获得了四倍体无籽刺梨新种质,可增加无籽刺梨果实营养成分如Vc、VE和SOD等,同时使其果径和可食用部分增多。

    一种抑制漆树外植体污染和褐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26008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210142.0

    申请日:2014-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尤其是组培中抑制外植体的污染和褐变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漆树外植体污染和褐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苯扎氯铵来消毒处理漆树外植体步骤和将消毒好的材料接种在添加半胱氨酸的White培养基上暗培养的步骤。本发明的方法抑制漆树外植体的污染和防止漆树外植体的褐变。为漆树组织培养提供充足的无菌外植体,有力地保证了后续组织培养的成功率,且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1913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96395.X

    申请日:201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尤其是一种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织培养时,以滇杨的叶柄作为组培材料,并在滇杨叶柄分化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处理时间为20-30天,处理完后转入未附加秋水仙素的滇杨叶柄分化培养基中再进行分化培养,然后截取分化出的丛生芽上变异明显的部位,再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5-6次的反复培养,可使其多倍化变异稳定,将变异稳定的丛生幼苗进行生根,可得四倍体滇杨组培幼苗。本发明是一种操作简便且能有效减少嵌合体的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

    鉴别杨属树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及其PCR扩增引物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21111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0322201.3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涉及植物种鉴别领域,公开一种能够特异鉴别杨属树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及其PCR扩增的特异引物,包括杨树叶绿体基因组中9个高变区,分别为ccsA‑ndhD,ndhC‑trnV,ndhF‑ccsA,psbM‑trnD,psbZ‑trnfM,rpoB‑petN,rps15‑ycf1,ycf1和trnK‑psbK,其核苷酸序列依次为SEQ ID NO.1~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鉴别杨属树种的叶绿体基因组9个高变区及其特异性引物,组合该9个高变区序列,能快速、准确地将杨属树种鉴别,为杨属树种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DNA条形码。

    一种濒危物种富民枳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2542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972514.1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濒危物种富民枳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属于植株再生研究领域。通过选取富民枳当年生嫩茎为外植体材料,经过消毒处理后,接种于腋芽启动培养中诱导腋芽萌发生长,待腋芽萌生枝长至2-3cm时,切下后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得到增殖培养幼苗,将继代增殖培养的高度在3-4cm无根幼苗单株切下,转接于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15-20d,得到萌生不定根的完整组培苗。有效解决富民枳快速扩繁的问题,能更好地开展濒危物种富民枳的拯救,同时也为人工快速培育富民枳苗木进行回归种植,重建富民枳野外种群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对富民枳抢救性保护及野外种群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通过浸泡法诱导无籽刺梨四倍体产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35076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610440273.7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浸泡法诱导无籽刺梨四倍体产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材料准备,无菌苗茎段去除叶片和顶端,截成0.8‑3cm长,每段至少保留一个叶腋;步骤二:预培养:培养基MS+0.5mg/L 6‑BA中预培养,2‑3d;步骤三:避光震荡:将预处理后的材料,浸泡于含200‑500mg/L秋水仙素的无菌水中,于摇床上以120r/min,25‑30℃避光震荡,处理时间分别12‑72h;步骤四:光照培养:材料经浸泡处理后,转入未附加秋水仙素的MS+0.15mg/L NAA+0.5mg/L 6‑BA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步骤五:变异芽的同质化处理:上述培养40d后,选培养得到的变异明显的芽苗,在培养基MS+0.15mg/L NAA+0.5mg/L 6‑BA中,间隔40d反复培养5次。本发明的诱导方法,获得了四倍体无籽刺梨新种质,可增加无籽刺梨果实营养成分如Vc、VE和SOD等,同时使其果径和可食用部分增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