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27502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72563.9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脉宽识别的IPT系统包络线调制电路和方法,包括整流电路一、高频逆变电路、感应耦合电路、整流电路二和工频逆变电路;感应耦合电路由原边耦合电路和副边耦合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整流电路一对50HZ的工频电进行整流处理,得到频率为100HZ的正弦半波;该正弦半波输入高频逆变电路进行高频逆变,得到一组正弦波;该组正弦波输入感应耦合电路的原边耦合电路;副边耦合电路将感应耦合信号输出到整流电路二,整流电路二对副边耦合电路的输出进行整流处理,得到正弦半波信号;副边耦合电路的谐振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转换为电压并与一个给定电压同时输入比较器;本发明在不损耗系统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实现50HZ交流输出,可广泛应用于供电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502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310372563.9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脉宽识别的IPT系统包络线调制电路和方法,包括整流电路一、高频逆变电路、感应耦合电路、整流电路二和工频逆变电路;感应耦合电路由原边耦合电路和副边耦合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整流电路一对50HZ的工频电进行整流处理,得到频率为100HZ的正弦半波;该正弦半波输入高频逆变电路进行高频逆变,得到一组正弦波;该组正弦波输入感应耦合电路的原边耦合电路;副边耦合电路将感应耦合信号输出到整流电路二,整流电路二对副边耦合电路的输出进行整流处理,得到正弦半波信号;副边耦合电路的谐振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转换为电压并与一个给定电压同时输入比较器;本发明在不损耗系统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实现50HZ交流输出,可广泛应用于供电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441581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61442.4
申请日:2013-08-19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控电感的IPT系统原边功率调节方法及系统,该功率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组建电压型IPT系统,其原边谐振电感包括N匝线圈,第n匝线圈串联有一个线圈控制开关Kn,控制器内预设有一一对应的等效负载阻抗与原边谐振电感最优值;控制器求取等效负载阻抗并依据等效负载阻抗与原边谐振电感最优值的对应关系获得原边谐振电感的最优值,并控制线圈控制开关Kn的导通和切断,实现原边谐振电感的调节。本发明根据负载的大小调节接入电路中原边电路的线圈匝数,调节原边谐振电感的大小以及线圈实际工作的有效面积和磁通面积,在不同负载工作时,使IPT系统既能实现系统的效率最优,又能最大限度减小电磁辐射。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500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61023.0
申请日:2013-08-19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H02J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IPT系统非法负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检测装置在副边电路上设置开关,开关的驱动单元与副边控制单元相连,当系统启动时,副边控制单元向副边输出一定频率的初始信号;原边电路的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原边电路中的电流并将电流检测值传输给原边控制单元,原边控制单元将电流检测值的频率与初始信号的频率进行对比,当电流检测值的频率与初始信号的频率之差的绝对值大于阈值时,则负载RL为非法负载,原边电路停止工作。本发明对负载识别时的负载辨识信号不通过耦合线圈传递,而是直接反映在原边输入电流上,避免了传递中的干扰,提高识别率。当检测到负载为非法负载时,系统停止工作,防止系统对非法负载加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03707844U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20047190.8
申请日:2014-01-25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周柯 , 戴欣 , 祝文姬 , 吴智丁 , 欧世锋 , 高立克 , 梁朔 , 周杨珺 , 吴丽芳 , 俞小勇 , 李克文 , 吴剑豪 , 李珊 , 孙跃 , 王智慧 , 苏玉刚 , 唐春森 , 叶兆虹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移动方向检查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由能量发射系统和能量接收系统组成,能量发射系统设置有N段能量发射导轨,能量接收系统设置有拾取线圈,该拾取线圈拾取的能量通过次级电能变换装置为充电汽车的电机或电池组供电,其特征在于:每段能量发射导轨均设置有电压检测模块,该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比较判断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该比较判断模块的另一输入端设置有电压阈值生成电路,该比较判断模块的输出端与导轨切换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导轨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实现该段能量发射导轨的供断电控制。其显著效果是:可以根据车辆的移动方向实现分段供电,有效减少导轨损耗,降低系统运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3706790U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20046706.7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吴智丁 , 苏玉刚 , 高立克 , 祝文姬 , 周杨珺 , 梁朔 , 欧世锋 , 李珊 , 吴剑豪 , 吴丽芳 , 俞小勇 , 李克文 , 王智慧 , 孙跃 , 戴欣 , 唐春森 , 叶兆虹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拾取线圈安装结构,包括一封装有拾取线圈的线圈封装盒,在所述线圈封装盒的上边安装有散热板,该线圈封装盒的下边固定在线圈托盘上,所述线圈托盘与支架相互卡接,该支架可固定在充电汽车的车身上,所述线圈托盘上开设有多个卡孔,在所述支架相应位置设置有卡扣,线圈托盘与支架之间通过卡扣和卡孔相互卡接。其显著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不改变原有拾取线圈大小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将充电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延长了线圈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3707843U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20046756.5
申请日:2014-01-25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梁朔 , 孙跃 , 高立克 , 祝文姬 , 吴智丁 , 周杨珺 , 欧世锋 , 李珊 , 吴剑豪 , 李克文 , 俞小勇 , 吴丽芳 , 王智慧 , 戴欣 , 苏玉刚 , 唐春森 , 叶兆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11 , Y02T10/92 , Y02T90/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包括车载拾取装置、市电接入器、车载电能变换装置、充电机、锂电池组、电控系统和电机,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不同的控制开关进行开/断操作,控制不同的模块工作,从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充电模式。其显著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供了多种充电模式,且与现有的充电方式相兼容,在方便的解决了充电汽车充电问题的同时,并未大量增加制造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03706838U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20045070.4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高立克 , 唐春森 , 吴智丁 , 梁朔 , 祝文姬 , 周杨珺 , 欧世锋 , 李珊 , 俞小勇 , 吴丽芳 , 吴剑豪 , 李克文 , 孙跃 , 王智慧 , 苏玉刚 , 戴欣 , 叶兆虹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电磁耦合线圈,包括线圈和磁芯,其特征在于:磁芯设有环形绕线盘,其上均匀分布有N条支撑臂,N条支撑臂的一端汇聚在环形绕线盘的圆心处,另一端朝环形绕线盘的径向延伸形成N个自由端,在汇聚处的中心开设有穿线孔,在每个自由端开设有向下凹陷的绕线槽,线圈的一端从任意一个绕线槽伸入,其前半段沿着绕线槽纵向重叠绕制,其后半段沿着环形绕线盘呈盘状绕制,线圈的另一端从所述穿线孔伸出。其显著效果是:综合了圆盘式线圈和圆柱式线圈的优势,在保证功率传输等级的前提下,扩大了电磁耦合机构的充电区域,提高了系统的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减小了耦合机构之间的漏磁现象,避免电磁暴露。
-
公开(公告)号:CN203706820U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20045077.6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高立克 , 王智慧 , 祝文姬 , 吴智丁 , 吴剑豪 , 李珊 , 梁朔 , 周杨珺 , 欧世锋 , 吴丽芳 , 俞小勇 , 李克文 , 孙跃 , 苏玉刚 , 戴欣 , 唐春森 , 叶兆虹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屏蔽型电磁线圈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环形绕线盘(1),所述环形绕线盘(1)上均匀分布有N条支撑臂(2),所述N条支撑臂(2)的一端汇聚在环形绕线盘(1)的圆心处,另一端朝环形绕线盘(1)的径向延伸形成N个自由端,在所述N条支撑臂(2)汇聚处的中心开设有穿线孔(3),在每条支撑臂(2)的自由端开设有向下凹陷的绕线槽(4)。其显著效果是:综合了集中式与圆盘式线圈的优势,该磁芯结构增大了传输功率等级、减小了机构之间的漏磁、在保证功率传输等级的前提下,扩大了电磁耦合机构的充电区域,同时还能减小电磁曝露。
-
公开(公告)号:CN203706814U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20045068.7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祝文姬 , 叶兆虹 , 周杨珺 , 高立克 , 欧世锋 , 周柯 , 梁朔 , 吴智丁 , 吴剑豪 , 李珊 , 吴丽芳 , 俞小勇 , 李克文 , 孙跃 , 王智慧 , 苏玉刚 , 戴欣 , 唐春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屏蔽型电磁线圈,包括励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线圈固定在第一磁芯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一磁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磁芯,在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之间嵌入有屏蔽线圈,所述屏蔽线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励磁线圈,且所述屏蔽线圈与所述励磁线圈的接入的电流相性相反。其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本方案所设计的屏蔽型电磁线圈,可以有效地降低励磁线圈背部的漏磁,具有较好的磁场屏蔽作用,减少电磁耦合机构漏磁对设备中的其它电子元件造成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