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旧电池中再生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再生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7428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38909.8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回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从废旧电池中再生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从废旧电池中拆解得到负极片,将其在含Fe3+的水溶液中进行预改性,随后分离得到废旧负极材料;将废旧负极材料、含硼助剂用有机溶剂浆化,并将得到的浆料密封在耐压容器中进行溶剂热处理,获得处理料A;将处理料A和盐助剂、M金属混合进行热处理,得到处理料B,所述的M金属为Mg和/或Al,所述的盐助剂为在热处理温度下不热解的盐;将处理料B进行酸处理,随后进行包碳处理,即得再生负极活性材料。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方法得到的再生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回收工艺得到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再生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再生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7673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29219.1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旧材料再生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含有碳和/或硅的废料预先经机械改性处理,得改料料A;将改性料A和M1xO2以及M2Cly混合后加热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得到改性料B;所述的M1、M2独自为第一主族和/或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其中,所述的y为M2的化合价,所述的M1的化合价(×)X=2;将改性料B经酸处理后进行碳包覆处理,即得所述的再生负极活性材料。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材料及其用作负极活性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工艺,可以再生得到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快充以及低温稳定性的材料。

    纳米硅及其热-冷封闭耦合处理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694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429379.2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硅热‑冷封闭耦合处理方法,将纳米硅装填、密封在导热容器内,随后对所述的导热容器进行二次传热梯度热处理,随后置于冷却介质体系中进行骤冷处理,最后经后处理、洗涤、干燥处理,制得处理后的纳米硅;所述的梯度热处理过程包括2~5段保温平台,其中,起始段保温平台的温度为200~300℃;最后段保温平台的温度为800~1200℃;所述的导热容器的器壁材料的熔点温度大于或等于1400℃,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100W/m·K。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硅材料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制得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抗生素菌渣制备泡沫石墨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411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0885412.3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害固废回收并制备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生素菌渣制备泡沫石墨烯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1):将包含抗生素菌渣、碱A、醇的溶液进行溶剂热预处理,随后经固液分离,获得预处理产物;步骤(2):将预处理产物、碱B混合后经二段梯度热处理,即得所述的泡沫石墨烯;二段梯度热处理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第一段热处理和第二段热处理,其中,第一段热处理的温度为300~500℃;第二段热处理的温度为600~1050℃。本发明实现了医药废弃物抗生素菌渣的高值化回收利用,对环境友好、制备流程短、合成成本十分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所制备的泡沫石墨烯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时,具有导电性好、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0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04010.9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旧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旧正极材料和抗生素菌渣联合处理方法,其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分离得到废旧正极粉;将废旧正极粉、抗生素菌渣分散在无机强酸溶液中,进行酸浸,随后固液分离,获得富集有有益元素的酸浸液以及酸浸渣。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正极材料的浸出,各元素的浸出率可达到98%以上,另外,还能够联产高性能的碳电极材料(容量可达到200.0mAh g‑1以上),真正实现了以废治废,并实现了废物的高价值利用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