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46233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19168.0
申请日:2014-11-05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丙烯膜裂纤维透水混凝土,属于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其配合比设计为:水泥为300kg/m3;碎石为1580kg/m3;水为90kg/m3;聚丙烯膜裂纤维为3kg/m3。按照以上方案配制的聚丙烯膜裂纤维透水混凝土,与相同配合比但未掺聚丙烯膜裂纤维的透水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提高59.7%、劈裂强度提高40.0%、抗折强度提高53.3%,孔隙率达到17.0%,透水系数达到19.1×10-2cm/s,且聚丙烯膜裂纤维本身不会生锈,膜裂形成单丝纤维后易于分散均匀,其性能满足人行道、城市广场、户外停车场、园林景观道路等轻交通路面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938885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14903.2
申请日:2014-03-25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用竹板加固卯榫节点木框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I)按照木柱(1)、木梁(2)和节点(3)的尺寸,选择对应长度的竹板(4),在木柱(1)和木梁(2)上分别钻木柱安装孔(101)和木梁安装孔(201);(II)竹板(4)两端分别用对穿螺栓(5)固定于木柱(1)和木梁(2)上,形成三角形稳定受力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与木材纹理相近但力学性能显著增强的竹板作为加固元件,在卯榫节点角部区形成三角形稳定受力模式,从而显著提高卯榫节点木框架的水平受力性能和变形能力,满足后续使用要求,延长了现有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320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87935.5
申请日:2012-12-29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4G2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包钢套加固严重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方法,其技术方案为,对于震损严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的四周采用角钢加固并在高度方向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钢缀板,框架梁的底部采用角钢加固而梁顶则采用扁钢加固,梁柱节点设置贯穿钢筋并与梁底部角钢及顶部扁钢焊接,同时在柱底设置加强角钢并浇筑柱墩。本方法可以很好地恢复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加固后的震损框架结构,其延性与未损对比结构相当,水平极限承载力较未损对比结构增加7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213717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328140.1
申请日:2014-07-10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多层住宅室外楼梯间或天井处对应位置布置混凝土剪力墙电梯井筒;(2)在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采用单面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3)在多层住宅纵横墙交接处室外紧贴原墙体位置设置扶壁柱;(4)在扶壁柱上部的屋面顶部浇筑混凝土屋面大梁,并预埋锚固件,屋面顶部采用坡屋面钢结构加层。本发明避免各项单独进行引起的资源能源浪费、减少入室施工等对居民与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效提升结构安全与抗震性能,可广泛用于6?8度抗震设防区。结构整体抗震能力与未改动原结构相比提高一度半以上,刚度、延性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砌体结构的脆性破坏特征亦有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322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210594602.5
申请日:2012-12-31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结构加固,公开了一种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技术方案为在砌体结构的需设构造柱的相关位置采用角钢、钢板和对穿螺杆与原墙体形成组合截面;在墙体与楼板交接处设置型钢圈梁,型钢圈梁与组合柱中的型钢和钢板焊接连接,然后在墙体与型钢(钢板)之间采用聚合物砂浆填充密实。采用本方法加固后砌体结构的水平极限承载力较采用现行抗震规范要求的砌体结构提高25%以上,大幅提高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同时,与外加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工艺简单、不需要搭设模板、不占用使用空间等突出优点,适用于我国量大面广的无圈梁和构造柱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3938887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14906.6
申请日:2014-03-25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4G23/04
摘要: 一种用钢支撑加固卯榫节点木框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I)钢支撑(1)加工:根据卯榫节点木框架的对角线尺寸确定钢支撑的规格,并进行加工;所述钢支撑(1)包括圆形钢圈(101),圆形钢圈(101)直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装有左钢杆(2)和右钢杆(3);(II)钢支撑(1)安装:将钢支撑(1)固定在卯榫节点木框架的对角线位置,两端与节点区预设的节点板(4)采用焊接连接,形成钢斜撑。本发明提供一种用钢支撑加固卯榫节点木框架的方法,提高了卯榫节点木框架的承载力,又满足其变形需求,不仅施工方便,不影响施工期的使用,又具有可拆卸可循环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749047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179697.8
申请日:2015-04-15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N3/20
摘要: 一种受弯构件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它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支座(2,2’),受弯构件(3)两端分别放置在支座(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弯构件(3)上装有球铰(4),杠杆(5)搁置在球铰(4)上并以球铰(4)作为杠杆(5)支点,杠杆(5)位于受弯构件(3)外侧的一端连接吊篮(6),吊篮(6)内装有配重(7),杠杆(5)另一端连接传力件(8),传力件(8)连接到可调式地锚梁(9)上,所述可调式地锚梁(9)用地锚(10)固定。该装置直接利用一次杠杆传递就能测量受弯构件力学性能,简化了加载过程,提高了测量精度,适用于受弯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挠度及截面变形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32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94602.5
申请日:2012-12-31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结构加固,公开了一种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技术方案为在砌体结构的需设构造柱的相关位置采用角钢、钢板和对穿螺杆与原墙体形成组合截面;在墙体与楼板交接处设置型钢圈梁,型钢圈梁与组合柱中的型钢和钢板焊接连接,然后在墙体与型钢(钢板)之间采用聚合物砂浆填充密实。采用本方法加固后砌体结构的水平极限承载力较采用现行抗震规范要求的砌体结构提高25%以上,大幅提高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同时,与外加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工艺简单、不需要搭设模板、不占用使用空间等突出优点,适用于我国量大面广的无圈梁和构造柱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529815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356649.7
申请日:2014-07-24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多层住宅增设电梯与抗震加固一体化建造方法,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现有的多层住宅室外楼梯间或天井处对应位置增设混凝土剪力墙电梯井筒;(2)在现有的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面层或单面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本发明能够同时满足对现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与抗震加固的需求,避免各项单独进行引起的资源能源浪费、减少入室施工等对居民与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效提升结构安全与抗震性能,可广泛用于6-8度抗震设防区。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增设电梯和抗震加固改造后,结构整体抗震能力与未改动原结构相比提高一度以上,刚度、延性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砌体结构的脆性破坏特征亦有所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478806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61698.X
申请日:2015-04-07
申请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W30/9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掺低品质活性矿物掺合料透水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为:水泥为237kg/m3;低品质硅灰为18kg/m3;低品质粉煤灰为45kg/m3;碎石为1580kg/m3;水为90kg/m3;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为0.8kg/m3。按照以上方案配制的复掺低品质活性矿物掺合料透水混凝土,实施例与对比例相比,抗压强度提高112.1%、抗折强度提高53.5%,孔隙率达到16.0%,透水系数达到15.6×10-2cm/s,其性能满足人行道、城市广场、户外停车场、园林景观道路等轻交通路面使用要求,可使固废材料得到有效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能发挥重要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