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1985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08660.8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MU和楼层高度目标补偿的3维定位方法,涉及传感器检测领域;利用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目标楼层高度补偿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对轮式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高度进行校正,结合航位推算定位算法,实时,精准的提供轮式机器人乘坐电梯过程中楼层变更情况,得到了轮式机器人的三维定位;无须在工作环境布置额外传感器,降低了气压变化对轮式机器人高度定位的干扰,提高了轮式机器人3维定位过程中垂直定位的准确性,为轮式机器人在多楼层间运动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减少轮式机器人在乘坐电梯时气压突然变化引起的高度变化,解决了轮式机器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三维定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5885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376832.3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自动监测列车安全运行方法,涉及铁路交通管理、信息融合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音频信息处理技术,对监控区间内采集的列车行驶视频帧和轮轨冲击音频信号进行融合分析,计算出列车运行状态信息,自动监测列车的运行状态。该系统包括铁路现场安装的摄像机,以及一种多模态信息融合处理算法。本系统可以对不同光照环境下运行的列车进行自动检测和信息分析处理,有效地保障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3224.7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G06T7/00 , G06T7/11 , G06T7/187 , G06T5/00 , G06T5/30 , G06K9/62 , G06V10/26 ,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44 , G06V10/774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接口缺陷检测方法,涉及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领域,适用于大批量小目标的电接口缺陷检测,通过对电接口图像进行大批量采样;对采集到的大批量电接口图像进行切割和图像尺寸重置,重置后的图像作为检测系统的数据集与定位标志并引入改进的深度学习的分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损失和精度曲线;采用高精度工业相机对待检测电接口进行采样;引入改进的后的分类算法对拍摄的大批量小电接口故障进行分类检测;返回的检测结果上传到PyQt5搭建的检测开发平台与批量待检测物对比并进行筛选;改进了工业生产中对电接口的缺陷检测生产流程,提高生产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5885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76832.3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自动监测列车安全运行方法,涉及铁路交通管理、信息融合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音频信息处理技术,对监控区间内采集的列车行驶视频帧和轮轨冲击音频信号进行融合分析,计算出列车运行状态信息,自动监测列车的运行状态。该系统包括铁路现场安装的摄像机,以及一种多模态信息融合处理算法。本系统可以对不同光照环境下运行的列车进行自动检测和信息分析处理,有效地保障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81470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11560037.4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G06F3/01 , G06F3/0346 , G06F3/038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指环的虚拟输入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智能指环采集击键发生时刻的运动数据,其中,运动数据包括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和磁场数据;智能指环将运动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到输入识别终端;输入识别终端采用角度互补滤波算法对运动数据进行姿态解算,得到姿态角数据,并通过角速度数据提取运动波形中的活动段;在活动段的中间时刻对姿态角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姿态角特征值;输入识别终端对加速度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加速度特征值;输入识别终端采用支持向量机对姿态角特征值和加速度特征值进行按键识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操作灵活、便携性好、识别快速准确,且易于手指穿戴,智能指环线路简单、成本较低,应用场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96734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200974.2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G16H50/70 , G16H10/60 , G16H50/20 , G16H50/30 , G06F18/213 , G06F18/21 , G06F18/24 , A61B5/11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数据识别的帕金森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智能手表、腕带和移动步态检测仪采集用户生理和运动数据,记录步态速度、步幅长度和手部震颤频率,分析手部运动的平滑性,记录每个数据点的时间戳,将数据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得到时间序列数据集。本发明中,通过智能设备收集的生理和运动数据经过时间序列化处理,细致追踪帕金森病症的每一微小变化,利用神经网络对时间片段数据进行分析,有效区分正常与异常模式,并精确提取关键行为特征,不仅增强了对帕金森病早期判断的能力,还通过持续监控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供了连续的医疗决策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00713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17081.3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G06V20/54 , G06V10/20 , G06V10/36 , G06V10/82 , G06T5/75 , G06T5/20 , G06N3/0464 , G06N3/049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轻量YOLOv8的红外舰船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海上红外舰船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集按8:1:1的比例划分预处理图像集,得到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通过改进YOLOv8构建目标检测模型;通过训练好的目标检测模型对待测图像进行舰船检测并识别类型。本发明通过提供轻量化设计的YOLOv8,通过使用轻量化的网络作为特征提取网络,减少了模型参数量,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提高多尺度下的泛化能力,提升检测速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识别准确性,能够实现海上红外舰船的实时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483871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257325.2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G01C13/00 , G01W1/02 , G06F18/2411 , G06F16/28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冰综合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海冰参数监测领域;提出了一种海冰综合监测系统,包括海冰参数识别模块、数据综合管理模块、系统界面模块。所述海冰参数识别模块,实时采集海冰数据、处理海冰数据,识别海冰密集度、厚度、海冰类型参数。所述数据综合管理模块,将海冰照片数据转化为行业要求的标准格式后,将海冰参数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所述系统界面模块,为用户提供操作、浏览的海冰综合监测系统界面。同时提出了一种海冰综合监测方法,采用所述海冰综合监测系统;实时、精确测量海冰数据。离线地图的方式清晰的展示海冰在每个位置处的分布情况。将海冰数据、水文气象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为分析海冰冰情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18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257406.2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船舶冰激振动的海冰类型识别方法,涉及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利用了冰‑船互作产生的激励振动加速度数据,数据获取的方式简单,操作便捷,不受海面能见度和光线影响;冰激振动的数据能够有效反映海冰类型的冲击能量信息;利用Hilbert变换得到的边际谱特征能够用于局部海域冰区的随船冰情测量,实现在船舱内对海冰类型的识别,克服了可见光相机和光学遥感卫星在采集海冰图像时容易受到云雾和光线干扰的缺陷,首先通过将加速度惯性传感器安装在破冰船船舱内采集冰激振动数据;其次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利用Hilbert变换后提取的边际谱特征,实现对破碎冰、平整冰、海水的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6714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55637.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备情感交互能力的社交机器人及系统,属于机器人交互技术领域,该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自然交互环境下进行情感识别和情感表达的机器人交互系统。通过将情感识别和情感表达进行统一,并结合多模态融合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机器人形象的设计,提高表达方式与外形的符合度,增强机器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交互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