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面源污染原位调查信息采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712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59635.7

    申请日:2016-06-22

    IPC分类号: G06Q50/02

    CPC分类号: G06Q5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农业面源污染原位调查信息采集装置及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根据预设的调查表填写的调查信息;校验装置,与采集装置连接,用于根据调查表中调查指标的勾稽关系和取值范围校验采集装置采集的调查信息;存储装置,与校验装置连接,用于在校验调查信息正确的情况下,以调查表的形式对所述调查信息进行存档。本发明针对无法验证是否入户调查、无法验证指标勾稽关系、数据填报程序复杂等难题,能够实现调查位置的自动记录、记录调研对象图像信息、验证全部指标勾稽关系与取值范围、简化数据操作流程,实现了调查数据的自动传输与数据管理,提高了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精度,提升了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效率。

    定量灌溉控制系统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13220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1007253.2

    申请日:2015-12-30

    IPC分类号: A01G25/16 A01G2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定量灌溉控制系统,采用智能IC卡水表,通过IC卡读写器在计算机上建立用户,写入每次灌溉的水量,在进行灌溉时,将IC卡插入水表的插卡槽,开启水泵,对土地进行灌水;当通过水表的水量达到IC卡的标定量时,水表自行关闭控制阀,此时,计算机终端会收到完成灌溉的提示随即关闭水泵开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定量灌溉控制系统,作用于试验田以提高种植试验的精度和灌溉效率,节省项目资金、减少灌溉水体的浪费并达到控制的自动化,通过定量水表,电脑控制定时定量灌溉,代替人力淹灌等传统的灌溉方式,在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条件下,有效利用水资源,同时,灌溉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县域地表径流总磷排放量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65057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03193.2

    申请日:2015-06-04

    IPC分类号: G01N33/24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农田面源污染县域地表径流总磷排放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农田面源污染发生分区,获取不同分区中县级行政区划范围,针对一种分区的县级生物化学检测,获得N年县级地表径流总磷排放量;2)选择N-x年影响地表径流总磷排放量的磷排放量数据,建立与N年地表径流总磷县级预测模型;3)应用地表径流总磷县级预测模型,通过N年影响地表径流总磷排放量的数据,求得第N+x年的地表径流总磷排放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针对县域农田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总磷无法预测的难题,在农田面源污染发生区划的基础上,建立地表径流总磷排放量预测模型,预测农田地表径流总磷排放量,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具有可塑边界的地下淋溶原位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08351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276395.3

    申请日:2013-07-03

    IPC分类号: G01N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塑边界的地下淋溶原位收集装置。它包括淋溶采集体和淋溶液过滤采集桶;淋溶采集体为顶部开口的筒体,其由不透水软性薄膜围成;淋溶液过滤采集桶的开口端与一桶盖配合,且桶盖为内凹式;桶盖上设有若干个滤水孔;淋溶液过滤采集桶设于淋溶采集体的下部,且与淋溶采集体的底部相连接;与淋溶液过滤采集桶相连接的淋溶采集体的底部上设有与滤水孔相应的通孔;淋溶液过滤采集桶内设有抽液管和通气管,抽液管从所述淋溶液过滤采集桶的底部延伸至淋溶采集体的上部;通气管从淋溶液过滤采集桶的顶部延伸至淋溶采集体的上部。本发明选择具有弹性的不透水软性薄膜作为淋溶采集体,可有效克服热胀冷缩导致的池壁效应。

    稻蟹共生系统减排增产的晒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52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33687.8

    申请日:2024-07-12

    IPC分类号: A01G22/22 A01K61/59

    摘要: 本发明涉及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蟹共生系统减排增产的晒田方法。本发明所述晒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水稻插秧后1日内投放扣蟹蟹苗,田面水深保持在5±1cm;当90%的扣蟹完成前两次脱壳的1‑2天后,并且水稻完成有效分蘖,停止灌溉并排干田面水,开始为期6‑8天的晒田;在河蟹下次脱壳前停止晒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合理利用河蟹的脱壳间隙和水稻的分蘖期,晒田时机恰当,时长合理,兼顾了水稻和河蟹的生长规律,采用晒田改善了稻田环境,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保证了稻田的种植面积,实现水稻的增产;又提高了河蟹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甲烷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