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7215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888294.0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动态毛管力曲线的测定方法及设备,本方法包括:在岩心的底端设置入口端,在岩心的顶端设置出口端,在岩心上对称的两个侧面中的第一侧面上设置N个油相压力测试点并在第二侧面上设置N个水相压力测试点,通过驱替泵将水向岩心驱替,通过CT扫描设备扫描岩心的断面获得含油饱和度,通过油相压力传感器和水相压力传感器分别对N个油相压力测试点和N个水相压力测试点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N个油相压力和N个水相压力计算得到动态毛管力,更改驱替速度进行多次测试,确定以含油饱和度为横坐标以动态毛管力为纵坐标的对应不同预设驱替速度的多条动态毛管力曲线。本发明可以有效检测油藏的动态毛管力曲线,从而准确获知油藏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60985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67548.2
申请日:2014-06-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王硕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堵剂分布规律物理模拟方法建立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利用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获得物理模拟结果;步骤2,通过堵剂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通过绘制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利用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获得数值模拟结果;步骤3,综合利用拟合后的物理模拟结果与所述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平面分布规律和纵向分布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步骤4,利用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建立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的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3751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39307.8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东省中地易采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5/0205 , G01N15/075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光散射的纳米气泡水浓度与纳米气泡粒径检测方法,进行地面制备纳米气泡水的实验,测量制备纳米气泡水所用气量、用水量以及生成的纳米气泡水量;通过向制备的纳米气泡水中依次通入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波长的激光,并利用光强探测器捕捉分别捕捉纳米气泡水中产生的光路的图像和光子数量,将光子数量转换成可读取散射光强的数值;通过假设纳米气泡水中纳米气泡直径,并通过最小二乘法算法调整纳米气泡直径,直至理论散射光强和获取的散射光强之间符合设置的误差;利用调整后的纳米气泡直径,计算无量纲尺寸参数,并基于Mie散射和Rayleigh散射构建用于检测的散射光强、纳米气泡水浓度与纳米气泡半径的关系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9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97800.9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南京易采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微观油水运动及水流路径快速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实验和机器学习方法得到权重模型、剩余油类型饱和度及位置预测模型;将提供的孔喉结构图像分割为孔隙和喉道;根据孔喉属性和预测模型计算路径权重;构建孔喉拓扑结构的带权有向图;基于最短算法计算连通入口和出口的路径及带权长度等关键数据;根据目标采收率计算带权长度阀值,确定水流路径;基于剩余油类型饱和度和位置预测模型得到模型中各类型剩余油分布结果。本发明基于渗流实验和图论理论,技术思路符合渗流规律,物理含义清晰,结果仿真度高;摒除了传统迭代数值求解的大量计算,预测速度提高千倍以上,使微观尺度研究的工程级应用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660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17683.9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数字岩心构建岩心模型表征驱替实验的方法,包括步骤:CT扫描岩样获得扫描图像数据;将扫描图像数据数字化处理获得数字岩心图像,并根据数字岩心图像构建孔喉网络模型;基于构建的孔喉网络模型设计岩样仿真模型,并基于此岩样仿真模型设计微流控芯片进行驱替实验并摄像记录。本发明利用CT扫描将岩样数字化处理后,通过分析处理数字化图像构建孔喉网络模型,根据孔喉网络模型设计岩样仿真模型以及制作模拟真实岩心的微流控芯片进行驱替实验,并逐帧记录驱替实验的过程,以将驱替实验的微观渗流过程数值化和具象化,从而提高对岩心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48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8526.X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端面效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校正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开展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以获得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开展岩心压汞实验以获得岩心的毛细管力数据;建立润湿相在岩心出口段聚集的一维两相渗流过程中的饱和度剖面方程;在获得水相渗透率模型、油相渗透率模型以及毛细管力模型之后,利用校正公式计算得到校正后的油相渗透率和/或水相渗透率。本发明基于常规的测试利用校正公式计算得到校正后的油相渗透率或水相渗透率,可推广于多储层类型岩心,且不限制岩心长度,不仅可以克服对于岩心样品的需求,还可以克服端面效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58185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487593.4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非平衡各向异性相对渗透率的油藏状态预测方法,包括:根据生产压力和生产速度更新第一网格区域的初始压力和初始流体流速;以第一网格区域为中心,依次更新剩余网格区域的初始压力和初始流体流速;根据各网格区域的初始含水饱和度和更新后的初始流体流速确定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渗透率,并更新初始含水饱和度;根据各网格区域在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渗透率以及更新后的初始压力、初始流体流速和初始含水饱和度得到下一时刻各网格区域的压力、流体流速和含水饱和度,循环计算至生产时间,根据含水饱和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图得到河流相储层中油藏和压力分布情况。本发明能够精确预测油藏压力分布以及剩余油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558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1446496.7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各向异性相对渗透率测试装置,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三维立方体岩心夹持器、第一泵、第三泵和第四泵,夹持器内部用于夹持立方体岩心,在夹持器上设置有三组方向相对的接口,三组方向分别对应X、Y、Z三个方向,每组接口中的一个接口作为注入口,另一个接口作为采出口;采用三维立方体岩心夹持器夹持立方体岩心样品,夹持器外壁上设置的三组方向相对的接口中,每组接口对应连接两个泵,一个泵向一个接口注入油或水,另一个泵从另一个接口采出水或油,从而实现用一个岩心样品进行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即可得到三维多个方向上的相对渗透率,测试过程省时省力且测试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58185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87593.4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非平衡各向异性相对渗透率的油藏状态预测方法,包括:根据生产压力和生产速度更新第一网格区域的初始压力和初始流体流速;以第一网格区域为中心,依次更新剩余网格区域的初始压力和初始流体流速;根据各网格区域的初始含水饱和度和更新后的初始流体流速确定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渗透率,并更新初始含水饱和度;根据各网格区域在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渗透率以及更新后的初始压力、初始流体流速和初始含水饱和度得到下一时刻各网格区域的压力、流体流速和含水饱和度,循环计算至生产时间,根据含水饱和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图得到河流相储层中油藏和压力分布情况。本发明能够精确预测油藏压力分布以及剩余油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716561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554578.5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动态毛管力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对岩心设置多个测点,通过动态毛管力测试方法获得各测点下不同驱替速度下的动态毛管力曲线;利用渗流力学方法推导得到动态毛管力与含水饱和度、流速之间的函数关系,使用此函数关系对实验测试得到的动态毛管力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函数关系中的待定系数;根据函数关系对基本油相方程和基本水相方程进行差分,得到油相方程的差分离散方程,并且得到水相方程的与动态毛管力相关的差分离散方程,对油相方程的差分离散方程和水相方程的与动态毛管力相关的差分离散方程进行全隐式迭代求解,得到线性化的系数矩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得线性化的系数矩阵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