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34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369541.6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9K8/584 , C09K8/512 , C09K8/508 , E21B33/138 , E21B4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工程领域,公开了用于低渗‑致密储层的自生长冻胶分散体活性流度控制体系和窜流控制方法。所述体系含有100重量份的自生长冻胶分散体和0.15~0.6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自生长冻胶分散体由纳米强化铬‑醛双基团交联整体冻胶剪切研磨制得,纳米强化铬‑醛双基团交联整体冻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功能聚合物、酚醛树脂交联剂、有机铬交联剂和纳米强化剂加入水中混合,然后熟化。该体系可简易、快速制备,通过调整冻胶分散体颗粒尺寸实现易于深部注入、作用范围广,稳定性强、作用有效期长,可避免储层污染、不影响储层产液能力。冻胶分散体颗粒可在低渗‑致密储层裂缝中实现自生长,强化裂缝窜流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80415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195531.0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9K8/58 , C09K8/584 , C07C263/16 , C07C265/12 , C07C265/08 , C07C265/04 , C07C303/02 , C07C309/14 , C07C51/41 , C07C65/19 , C01B32/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接枝位点纳米碳材料和活性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超低渗油藏用驱油体系。所述多接枝位点纳米碳材料包括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羟基和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其中,R选自甲苯基、二苯基甲烷基、异佛尔酮基和二环己基甲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该超低渗油藏用驱油体系具有较高界面活性,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达10‑2mN/m数量级,能够显著提高洗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3299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36870.2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裂缝性油气藏、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等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驱油、储层改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质‑裂缝流体三维流动模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模型由长度为L的岩心制作而成,所述模型中含有沿轴向和径向方向交错分布的n条裂缝和m个凹槽,且所述裂缝和所述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模型的两端,n、m均为≥1的整数;所述裂缝的长度和所述凹槽的长度相等均为a,每个所述凹槽到每条所述裂缝的最短距离为h,且h=L‑a,h>0。该模型能够满足缝网岩心内绝大部分基质的压力梯度相等,因此流体在模型中同时存在轴向流和径向流,从而实现模型中的三维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424760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0368352.0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致密油储层的CO2敏感的压裂‑排驱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该体系包括由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水组成的基液;以及,富含在基液中的液态或/和超临界CO2。该体系在完成压裂施工后不返排,焖井一段时间后进行破胶液排驱,提高致密油采收率。本发明发挥压裂‑排驱体系在不同开发生产阶段的携砂、CO2增能驱油、表面活性剂渗吸排油的“一剂多用”功能,实现扩大致密油的动用程度和提高致密油的排驱效率的双重目标,可有效降低成本,实现油气田统一、高效、绿色开发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111663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54808.3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7F7/18 , C09K8/584 , C08F220/56 , C08F230/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改性纳米石墨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应用。其中,该改性纳米石墨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R1、R2和R3为乙烯基或丙烯基。该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粘度保留率高,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能,以及采用该改性纳米石墨制备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中,能够提高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00440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134979.X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调驱领域,具体涉及冻胶分散体用纳米石墨乳强化的本体冻胶体系及其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应用。该组合物含有聚合物基体、树脂交联剂、促凝剂和纳米石墨乳,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合物基体,所述树脂交联剂的含量为30‑150重量份,所述促凝剂的含量为5‑100重量份,所述纳米石墨乳的含量为3‑30重量份;所述聚合物基体的重均分子量为500万‑800万g/mol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所述促凝剂为氯盐类促凝剂和醇胺类促凝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冻胶分散体用组合物中的特定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够在85~95℃,3~6小时内便可形成高强度的本体冻胶体系,并且,所得的冻胶分散体具有较高的耐温耐盐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2476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368352.0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致密油储层的CO2敏感的压裂-排驱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该体系包括由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水组成的基液;以及,富含在基液中的液态或/和超临界CO2。该体系在完成压裂施工后不返排,焖井一段时间后进行破胶液排驱,提高致密油采收率。本发明发挥压裂-排驱体系在不同开发生产阶段的携砂、CO2增能驱油、表面活性剂渗吸排油的“一剂多用”功能,实现扩大致密油的动用程度和提高致密油的排驱效率的双重目标,可有效降低成本,实现油气田统一、高效、绿色开发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84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812192.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纳米粒子材料仿真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活性纳米粒子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按照第三数量和第一配置参数,生成活性纳米粒子的基底;按照第二数量,生成包含第二数量个分子结构的修饰结构;对修饰结构进行预设操作,得到处理后的修饰结构;将处理后的修饰结构中的连接位点与活性纳米粒子的基底的修饰位点连接,得到活性纳米粒子的分子模型;基于分子模型对应的化学环境的力场参数,确定分子模型中每个原子携带的电荷;基于分子模型中每个原子的原子坐标、每个原子携带的电荷、以及力场参数三者对分子模型进行弛豫处理,得到活性纳米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1410681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04304.3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滑溜水压裂液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酸的存在下,将硅酸酯、乙醇和水进行第一反应,得到中间产物体系;(2)将所述中间产物体系与二羧基聚乙二醇进行第二反应,并将得到的产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纳米二氧化硅。将该纳米二氧化硅与减阻剂、助排剂、防膨剂及水制备成特定配方的纳米复合滑溜水压裂液,该滑溜水压裂液能够兼具压裂携砂性能和渗吸排油性能,减阻率较高,耐温耐剪切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285510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0292189.6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西安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储层滑溜水压裂液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以及预测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实验参数,实验参数包括第一实验参数、第二实验参数、第三实验参数和第四实验参数;基于第一实验参数生成第一中间参数,以及基于第一中间参数和第二实验参数生成第二中间参数;基于第二实验参数和第二中间参数生成第一参数方程;基于第二实验参数和第三实验参数生成第二参数方程;基于第一中间参数、第四实验参数和第一参数方程对第二参数方程进行处理,生成预测模型;基于预测模型执行预测操作,获得对应的预测结果。通过根据多个岩心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从而获得同类岩心的渗吸模型,从而有效提高预测精确性和预测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