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93932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342019.5
申请日:2012-09-1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蟹类养殖育苗过程中幼苗转移的方法,制成专用的拍打工具,拍打或捋动攀附有蟹类幼苗的挂网或滤网,从而使挂网或滤网上的蟹类幼苗落入育苗池中。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将挂网或滤网上的蟹苗转移到育苗池中,并确保不会伤害到蟹苗,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此类转移过程中造成蟹苗大量死亡的现状,从而提高了蟹类育苗的成活率,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所用素材成本低,方便实用,可广泛应用于蟹类育苗尤其是青蟹育苗过程中,进行水产养殖或相应的科研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96029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65709.X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苗种收集装置,包括双层排水管固定圈(1)、支撑架(2)和过滤层(3),所述支撑架(2)中间安装有与其形状相配的过滤层(3),所述过滤层(3)是一个上面开口的容器,所述过滤层(3)上面开口处靠中间位置有双层排水管固定圈(1),所述双层排水管固定圈(1)安装在支撑架(2)的上端。本发明可用于养殖池排水时把随水排出的生物收集在过滤层内,操作方便,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养殖池、育苗池排水时水与养殖生物的分离,进行水产养殖和科研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524162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18549.4
申请日:2012-01-2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水位调控管,包括插锲部、内层管、穿孔外层管和外层管,内层管是管壁上有排水通孔的管子,内层管管壁上排水通孔均匀分布并且从下到上有若干层,内层管管壁上的排水通孔直径小于每层两个排水通孔间的间距,内层管下端连接着插锲部,插锲部是一根下端为去头圆锥的管子,插锲部下端插入养殖池底圆形排水口,内层管外壁从下到上叠放安装外层管和穿孔外层管,外层管和穿孔外层管叠放的数量与内层管排水通孔的层数相同,外层管和穿孔外层管的内径与内层管的外径相同,穿孔外层管的管壁上开有与内层管相对应的排水通孔。本发明使得一个养殖池只需一根调控管就能满足需求,适合应用于具备池底排水口的养殖池。
-
公开(公告)号:CN102106291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110033585.3
申请日:2011-01-3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的培育方法,包括:(1)土池培养轮虫的纯化,杀灭病毒、细菌和营养强化;(2)以轮虫为主要饵料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工艺。本发明的培育方法解决了目前培育中出现的成活率低,易被病毒污染等问题,使培育的虾苗不受白斑病毒的感染,虾苗个体大小均匀、健壮、逆水游泳力强,腹节肌肉饱满、透明、外观清亮,且能达到95%以上的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878748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10050540.X
申请日:2009-05-0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轮虫培养中红色孢子真菌病的防治方法,涉及轮虫疾病的防治,需要提供一种防治轮虫培养过程中感染红色孢子真菌病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轮虫培养和红色孢子真菌病的防治,其特征是轮虫培养和红色孢子真菌病的防治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用300mg/L高锰酸钾对轮虫培养池、充气石和充气管进行消毒灭菌;二、在培养池中注入过滤海水,消毒并还原之后,海水温度控制在25~30℃,接种轮虫,按照常规培养方法进行轮虫培养;三、培养池内接种轮虫后,按1mg/L的浓度往培养水中施加复方新诺明粉剂,连续投用3天。本发明适用于轮虫培养中红色孢子真菌病的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1273714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710038548.5
申请日:2007-03-28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青蟹种蟹的双层底培育池,涉及海水蟹类培育池,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维持种蟹营养强化阶段培育环境的清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配备培育池及海沙,培育池水位50cm~80cm,培育池水温27℃~28℃,其特征是在距培育池底10cm高度处设一层隔板,该隔板面分布孔径3cm~5cm通孔,隔板上方铺设两层网,下层为网目20mm的硬质PVC网,上层为60目/平方英寸尼龙筛网,粒径0.074mm~0.106mm、层厚10cm~15cm的海沙铺设在尼龙筛网片上方,所述海沙层定期用海水冲洗,所述隔板下方每2m2布设1个充气用充气石。本发明适用于青蟹种蟹培育。
-
公开(公告)号:CN101003320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610023498.9
申请日:2006-01-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青蟹苗种运输包装方法,涉及海水蟹类养殖,本发明需要解决苗种包装配用的遮蔽物起到分散蟹苗防止相互残杀和保温、保湿的作用,避免遮蔽物腐烂、发热导致蟹苗死亡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配备蟹苗包装盒及海绵,蟹苗装箱时,蟹苗用海水浸洗两遍,沥干水分,其特征是将海水淘洗、浸泡24h、沥干稻谷壳装袋放入冷库或冰箱冷冻10h后使用,装箱时,蟹苗和稻谷壳以1∶2体积比混匀后均匀撒入包装盒内,并在上面再撒上一层稻谷壳,包装盒内蟹苗与稻谷壳的总体积比为1∶3。本发明适用于青蟹苗种运输包装。
-
公开(公告)号:CN1989803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10111972.9
申请日:2005-12-2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轮虫培养中杀灭桡足类的方法,涉及饵料生物培养,需要解决轮虫培养中杀灭桡足类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在水池中设置充气石、水池中注入海水和海水小球藻,其特征是水池中按1个/m2设置充气石,按3∶1至4∶1容积比例注入海水和海水小球藻,混匀后的海水盐度15-20‰,轮虫收容密度1000个-1500个/ml,水温控制在25-30℃,按1.2克/m3浓度将敌百虫晶体溶解后泼洒入水池,24小时后用250目筛绢采收袋收取轮虫,轮虫处理过程中保持充气。本发明适用于鱼、虾、蟹种苗的饵料生物培养。
-
公开(公告)号:CN202738573U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20416546.1
申请日:2012-08-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G31/02 ,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遮阳装置,包括框架、遮挡布卷扬件、伸缩遮挡布和固定抱箍,框架上顶面装有遮挡布,框架上顶面由遮挡布卷扬件通过连接弯头、连接三通连接而成,遮挡布卷扬件成圆柱形、内部装有伸缩遮挡布,伸缩遮挡布成矩形,一边装在遮挡布卷扬件内的卷扬轴上、另一对边伸出遮挡布卷扬件、且伸出的一边的两个角上装有固定抱箍,固定抱箍安装在框架竖直设置的柱子上。本实用新型用于搭建遮阳装置,保证了通风,又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遮阳网的使用面积,很好地解决了藻类、轮虫等生物培养过程对阳光、温度等因素的调控问题,装置结构合理且简洁、成本低、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2664029U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20309671.2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单手操作的蟹网状收容器,包括手握部分(1)和捕捉部分(2),所述的手握部分(1)包括支架(4),所述的支架(4)由两个弯折成封闭形状的杆件构成,两杆件顶端连接固定,中部由连接臂(6)连接所述杆件的两边;所述两杆件可绕顶端固定点转动;所述杆件靠近顶端的位置焊接固定有手柄(3);所述的连接臂(6)和支架(4)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网(5);所述的弹性网(5)和连接臂(6)构成捕捉部分(2)。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的现有技术中蟹抓捕过程中安全性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