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6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82640.4
申请日:2024-04-19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F17/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珍稀植物保护的工程弃渣场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工程弃渣场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和珍稀植物本底情况;所述珍稀植物本底情况包括珍稀植物的群落结构、物种分布、生长周期和生境需求;结合工程弃渣场的环境特征和珍稀植物的生境需求,确定生态修复方案;S2:根据珍稀植物的物种分布界定保护区域、确定施工路线和施工技术;根据珍稀植物的生长周期确定施工时间;S3:结合环境特征以及珍稀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境需求,建立珍稀植物群落监测体系和生境管理体系,构建跨区域保护和生态监测网络。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协同进行,提高了生态修复工程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383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79658.9
申请日:2024-04-18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苏铁蕨孢子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包括苏铁蕨孢子的第一营养基质在温度为24‑26℃,光强为1000‑6500lux下进行光照处理24h/d,得到原叶体;2)将包括所述原叶体的第二营养基质在温度为24‑26℃,光强为1000‑3500lux下进行光照处理24h/d,得到孢子体。本发明提供的苏铁蕨孢子繁育的方法,通过对包括苏铁蕨孢子的第一营养基质和包括原叶体的第二营养基质的温度、光强、光照时间进行限定,大幅缩短了形成孢子体的时间,解决了蕨类植物孢子繁殖育苗时间比较长,且离体繁育分化难的问题,为蕨类植物的繁育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1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74383.X
申请日:2024-04-18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该修复结构通过在岩质边坡设置N个石笼挡墙,将边坡分割成梯田,并在梯田边坡上设置用于生长植物的生态袋,且限定石笼内石块的分布尺寸以及生态袋的参数,实现了长期稳定地固定植被。该修复结构有利于岩质边坡的植被固定和植被多样化,实现生态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69825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32223.3
申请日:2023-07-07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野生种质高效繁育方法,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选取野生居群疏花水柏枝健壮无病虫害幼嫩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用一种特制的培养基进行快速高效的繁育无菌苗及其炼苗,诱导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0.2mg/L+NAA 0.2mg/L+琼脂5.0g/L+蔗糖20mg/L+Ac200mg/L+10‑15 mg/L的可溶性淀粉,pH值6.5~7.0,成苗率高达85%以上。本发明保存了野外疏花水柏枝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优良性状,配方简单,取材容易,成活率高,管理方便,操作简单,破坏性小,成本较低,可在短时间内批量繁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5125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43112.X
申请日:2022-01-14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定军 , 张国禹 , 黄桂云 , 张海波 , 吴锦华 , 邱利文 , 吴笛 , 杨兰芳 , 胡梅香 , 马晓波 , 望雄英 , 陈会员 , 张俊 , 汪磊 , 李翩翩 , 李林宝 , 朱梦克 , 韩馥 , 李成道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花茶播种育苗基质配制的方法,采集高山水藓泥炭,沥干至含水量15‑30%后,添加不同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混合均匀后分别堆放,进行发酵改良。分别标记为CK(对照组)、A、B、C、D、E。发酵25d后,取样检测pH值、总钾、速效钾、总磷、速效磷、有机碳、氨氮、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将改良后的高山水藓泥炭装入50孔穴盘内,进行珍稀植物播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据测定的各项指标显示高山水藓泥炭与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生物有机肥混合改良后种子发芽率为96%及以上,效果最佳。
-
公开(公告)号:CN10884873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810845218.5
申请日:2018-07-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该方法包括:(1)护滩植被的选择;(2)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3)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4)科学管理共四个部分;主要由芦苇根茎、耐淹灌木、细柳条组成三角格网的植物网结构主体,采用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方法,并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和科学管理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方法。本发明考虑应用了大型水生植物强大的根系扩殖能力、高抗拉强度特性,及耐水淹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综合利用发挥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自我构建和物种的互利共生作用,本发明固土效率高、景观效果好、维护成本低,可广泛应用到江河湖泊出露滩地的守护生态工程中,提升滩地地质结构稳定和生态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10383992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0803148.1
申请日:2019-08-28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会员 , 张国禹 , 黄桂云 , 马晓波 , 吴笛 , 胡梅香 , 邱利文 , 吴锦华 , 镇巧玲 , 杨兰芳 , 李林宝 , 汪磊 , 张海波 , 望雄英 , 张定军 , 张俊 , 李翩翩
IPC分类号: A01G2/00 , A01G22/60 , A01G24/12 , A01G24/23 , A01G24/28 , A01G24/17 , A01G24/27 , A01G9/14 , A01G13/00 , A01G7/06 , A01G13/02 , A01C21/00 , A01N37/34 , A01N37/10 , A01N61/00 , A01N53/00 , A01N59/00 , A01P3/00 , A01P1/00 , A01P2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荷叶铁线蕨的分株繁殖方法,属林木繁育技术领域。以健壮茂盛的植株作为材料,通过对繁殖体移栽前的不同处理和移栽后管理方法,有效提高繁殖体的移栽存活率,缩短了培育时间,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荷叶铁线蕨分株繁殖技术进行培育,移栽成活率高,成苗快,可降低生产成本,对该国家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93113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62811.1
申请日:2021-02-05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珙桐迁地保护技术,所述方法包括珙桐迁地保护前调查,采用逐级引种、分步实施移栽,在珙桐迁地完成后的区域内种植原生长地的植被及伴生树种若干,打造植物“生境相似”的环境;解决了高海拔区域野生珙桐向低海拔区域迁入后成活率低的问题,创造了珙桐大树迁地保护数量和质量的新高,显著提高了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水平,对其它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57466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24742.9
申请日:2019-09-02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望雄英 , 张国禹 , 黄桂云 , 吴锦华 , 汪磊 , 吴笛 , 张海波 , 胡梅香 , 马晓波 , 邱利文 , 陈会员 , 张定军 , 杨兰芳 , 张俊 , 李翩翩 , 镇巧玲 , 李林宝
摘要: 本发明涉及黄精的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精组培苗移栽方法。所述方法以黄精组培为材料,通过移栽基质选择和消毒、移栽容器和药剂消毒及移栽后苗期环境、水分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组培苗成活效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黄精移栽技术进行生产,方法简便,药用价值提升,移栽成活率高,可降低生产成本低,对此药用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33122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25479.0
申请日:2019-07-11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林宝 , 赵凯歌 , 张国禹 , 黄桂云 , 吴笛 , 吴锦华 , 杨兰芳 , 马晓波 , 陈会员 , 镇巧玲 , 邱利文 , 张海波 , 张俊 , 胡梅香 , 张定军 , 汪磊 , 望雄英 , 李翩翩
IPC分类号: C12Q1/6895 , G01N33/68 , G16B20/00 , G16B30/00 , G16B40/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转录组学结合蛋白组学TMT研究莲花斑形成分析方法,提供了揭示植物花斑形成的分子机理的一种新方法。收集莲“大洒锦”花瓣的样品,经过转录组Illumina HiSeq测序,筛选花青素代谢通路上表达差异基因,同时提取样品中的蛋白,测定蛋白质的浓度,质量检测,通过TMT标签标记,2D-LC-MS分析,结合蛋白组学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调控花青素代谢通路上表达水平差异的蛋白,将转录组中的差异的基因关联到蛋白组中,筛选到调控莲“大洒锦”花斑的关键蛋白以及对应的基因,从而达到了解这些蛋白质和基因是如何调节莲“大洒锦”花斑的形成,为其它植物花斑形成的机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