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跨区跨省调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2569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37401.2

    申请日:2022-09-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跨区跨省调度方法及系统,考虑发电机组运行的各项约束及区域间或省间联络线功率约束,以各区域运行成本和最小为目标,建立集中求解的跨区跨省经济调度模型;重构得到以子区域为基本优化单位的分布式跨区跨省经济调度模型,分布式跨区跨省经济调度模型中以各区域为调度主体,各区域调度机构求解优化模型得到联络线功率并传递给上级调度机构,上级调度机构根据各区域传递的联络线功率更新参数并发布给各区域调度机构,将各区域调度机构与上级调度机构多次迭代后得到的均衡解作为调度方案,实现分布式跨区跨省调度。避免了不同区域间大规模交换信息的问题,有效地保护区域内部隐私数据。

    一种基于双定子轴向磁通电机设计的永磁变压变频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151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30590.3

    申请日:2022-05-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定子轴向磁通电机设计的永磁变压变频器,包括输入侧定子、转子及输出侧定子,转子位于输入侧定子与输出侧定子之间;输入侧定子包括输入侧定子铁心以及缠绕于输入侧定子铁心上的输入侧定子绕组;输出侧定子包括输出侧定子铁心以及缠绕于输出侧定子铁心上的输出侧定子绕组;转子包括输入侧永磁体、输入侧转子铁心、隔磁层、输出侧转子铁心及输出侧永磁体,其中,隔磁层位于输入侧转子铁心与输出侧转子铁心之间,输入侧永磁体位于输入侧转子铁心上,且正对输入侧定子铁心,输出侧永磁体位于输出侧转子铁心的底部,且输出侧永磁体正对输出侧定子铁心,该变频器具有经济性高、运行可靠性高及性能优越的特点。

    一种基于双定子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变压变频器

    公开(公告)号:CN11412371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96254.6

    申请日:2021-11-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定子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变压变频器,包括输入侧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及输出侧定子铁芯;输入侧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及输出侧定子铁芯由内到外依次分布,其中,输入侧定子铁芯上缠绕有输入侧定子绕组,输出侧定子铁芯的内壁上缠绕有输出侧定子绕组,所述转子铁芯的内侧作为输入侧转子铁芯,转子铁芯的外侧作为输出侧转子铁芯,其中,所述输入侧转子铁芯与输出侧转子铁芯之间设置有隔磁区域,所述输入侧转子铁芯的内侧设置有起动笼,输入侧转子铁芯内部设置有输入侧永磁体,输出侧转子铁芯的外壁上设置有输出侧永磁体,该变压变频器能够满足输送电能频率和电压的变换要求,同时经济性及可靠性较高。

    一种基于磁场调制原理的电励磁变压变频器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070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97772.X

    申请日:2021-11-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场调制原理的电励磁变压变频器及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内定子铁芯与外定子铁芯之间增设旋转调磁环,旋转调磁环的外侧设置凸极调磁块,在旋转调磁环的内侧设置电励磁隐极;利用旋转调磁环外侧的凸极调磁块以及旋转调磁环内侧的电励磁隐极,将p对极的内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动势调制为np对极的旋转磁场,与外定子绕组的np对极相对应,且使内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动势与调制后的三相旋转磁场以同步转速旋转,调制后的旋转磁场在外定子绕组中感应出n倍频的对称三相交流电压,该变压器及设计方法能够实现电能频率变换,且具有经济性高、运行可靠性高以及性能优越的特点。

    一种考虑抗灾恢复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924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94271.5

    申请日:2019-04-12

    IPC分类号: G06Q10/06 G06Q50/06

    摘要: 一种考虑抗灾恢复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先建立经济调度模型和储能最大化调度模型,然后对经济调度优化模型和储能最大化调度优化模型通过加权模糊化处理,建立考虑抗灾恢复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求解,得到运行方式。本发明既能够避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运行时不具备抗灾恢复能力的问题,又能够避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以抗灾恢复为目标运行时成本过高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后对系统的破坏情况,来平衡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抗灾恢复能力的矛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