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000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68068.0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车辆所属的车联网场景;所述车联网场景包括少车辆场景和多车辆场景;其中,基站所支持波束满足一对一车辆服务的场景为所述少车辆场景;所述基站所支持波束不满足一对一车辆服务的场景为所述多车辆场景;根据所述车联网场景,对所述车辆进行波束资源分配。本申请的方案,可根据少车辆场景和多车辆场景,灵活对车辆进行波束资源分配,可避免传统单一网络架构下难以满足用户的差异性业务需求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用户数目较少由于波束功率泄露带来的波束间干扰问题,也可以保证用户数目较多时,保证多用户服务的有效性。

    立体交通通信信道的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439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585634.3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立体交通通信信道的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其方法包括:构建立体交通通信场景的MIMO信道模型,并确定MIMO信道模型的信道模型参数;其中,信道模型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位置信息、空中智能反射面AIRS的反射单元信息、AIRS的位置信息和散射体的位置信息;基于信道模型参数确定发射端和AIRS之间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矩阵,并确定AIRS和接收端之间的第二子信道的信道矩阵;基于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矩阵和第二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确定MIMO信道模型的信道矩阵。本公开可以实现对立体交通通信信道的建模,并且计算出立体交通通信信道模型的信道矩阵,从而对立体交通通信进行分析和优化改进。

    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3137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0693399.0

    申请日:2022-06-1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智简网络的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具体实现方案为:从第一业务信息中提取语义信息及实体列表;将实体列表中的实体与第一语义库的语义知识进行匹配,若匹配到对应的语义知识,则基于语义知识对应的标签和第一语义库的版本号进行信道编码及调制后生成语义导频;对语义导频和语义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第二业务信息后发送;接收端利用语义知识对应的标签在第二语义库中查询对应的语义知识,并利用语义知识对语义信息进行恢复处理得到第三业务信息。利用语义知识辅助恢复语义信息,解决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资源有限的困境,并进一步提高语义恢复的准确度和效率。

    基于全双工通信的信源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08170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08232.9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全双工通信的信源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对获取的第一信源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处理,得到干扰信息序列,再基于干扰信息序列通过逆傅里叶变换函数,得到干扰时域传输序列,并发送至全双工传输信道,在全双工信道内第二终端发送的发送时域传输序列受到干扰时域传输序列的干扰混叠,得到接收时域传输序列,基于接收时域传输序列和干扰时域传输序列进行信源重建,在信源重建过程中消除接收时域传输序列中存在的干扰影响,得到经过消除干扰后的信源重建信息,实现了信源重建,进而保障了能够正常进行全双工双向通信。

    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多用户语义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4068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91451.0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多用户语义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二用户信息,对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二用户信息进行编码,确定第一特征符号和第二特征符号;其中,第一用户信息为中心用户信息,第二用户信息为边缘用户信息;确定第一用户与基站的第一距离值,第二用户与基站的第二距离值,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值和所述第二距离值,确定第一信道增益和第二信道增益;根据第一特征符号、所述第二特征符号、所述第一信道增益和所述第二信道增益,对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信息进行非正交叠加,确定叠加信号;根据所述叠加信号、所述第一信道增益和所述第二信道增益进行译码,确定第一重建信息和第二重建信息。

    面向高移动性稀疏分布节点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协作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8105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29653.7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面向高移动性稀疏分布节点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协作定位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搭建包括若干待定位节点和锚节点的分布式无线协作定位系统;各待定位节点获取协作定位节点列表;待定位节点计算自身位置的先验概率分布;在定位时隙,待定位节点获取与其协作定位节点间的空域测距结果,及自身的时域测距结果;待定位节点通过自身位置的先验概率分布及基于空域测距结果和时域测距结果的参数化消息传递算法,计算自身位置的后验概率分布;对所述后验概率分布进行更新,并计算每个待定位节点位置的最终估计值。本发明降低了待定位节点的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协作定位的精度,降低了分布式无线网络中节点的稀疏分布和高移动性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上下文建模的语义通信编码传输和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93584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622895.1

    申请日:2023-05-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下文建模的语义通信编码传输和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将图像向量输入解析变换网络,输出潜在表示向量,将潜在表示向量划分为锚点表示向量和非锚点表示向量,分别输入棋盘上下文熵模型;确定潜在表示向量的边信息,利用边信息确定棋盘上下文熵模型的锚点参数和非锚点参数;利用棋盘上下文熵模型估计锚点表示向量每个维度各自的锚点熵值,并利用棋盘上下文熵模型估计非锚点表示向量每个维度各自的非锚点熵值;利用每个锚点熵值和非锚点熵值确定潜在表示向量对应的符号数向量;将锚点表示向量和非锚点表示向量输入编码器并输出码字,使用预设的速率匹配函数根据符号数向量将码字映射为信道传输符号,发送至接收端。

    码率自适应的视频语义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9665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641159.0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码率自适应的视频语义通信方法和相关装置;方法包括: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步骤,发送端将待传输的帧集合转换为语义特征图;共性特征提取步骤,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帧集合的语义特征图转换为共性语义编码和特性语义编码;动态语义变长编码步骤,将所述共性语义编码和所述特性语义编码丢弃一部分数据生成待传输信号;传输步骤,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待传输信号传输到接收端;综合解码步骤,所述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获得重建的帧集合。

    基于模态转换的联邦学习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31971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89332.7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模态转换的联邦学习方法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客户端将本地模态的特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对各特征数据进行解码,得到目标模态的解码数据,并聚合每个客户端的编码参数得到全局编码器,利用全局编码器将解码数据重建为本地模态的第一重建数据,并下发至客户端,通过交互第一重建数据和特征数据来训练全局编码器,并下发训练好的全局编码器至客户端;客户端将训练好的全局编码器的输出作为下游任务模型的输入,以进行有监督训练,将训练的第一模型参数发送至其他客户端;其他客户端对下游任务模型进行半监督次训练,并将训练的第二模型参数发送至服务器端聚合,得到完成二次训练的下游任务模型。

    终端在开环网络中通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41940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169988.3

    申请日:2023-02-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在开环网络中通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由管理基站根据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终端所在位置的多个信道信息,自动识别出其中通信质量较优的信道并将其推荐给终端。以使终端根据每个推荐信道的信噪比选取出最优的目标信道进行数据传输。进而避免出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开环网络中终端无法获知信道状态进而也就无法选取出合适的信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