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79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195203.X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04 , G06V20/4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中间包卷渣行为的评价方法,包括:获取连铸中间包的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根据相似原理建立对应的中间包水模型;进行中间包水模型卷渣实验,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卷渣行为的视频数据集;对视频数据集进行标定与划分;基于YOLO目标检测算法建立渣液位置和尺寸的识别模型并训练;验证识别模型的准确性;再次进行中间包水模型卷渣实验并得到实验过程视频;使用已验证的识别模型对实验过程视频进行检测,得到中间包水模型内渣液的数量,以及进入到结晶器内渣液的数量和其中大于预设尺寸的渣液的数量;基于上述统计结果对实际中间包卷渣行为进行评价。本发明能够对中间包卷渣行为进行有效评价,为后续作业提供充分的参考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43081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395498.7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浇注末期下渣的吹氩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连铸的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钢包模型、中间包模型、长水口模型和中间包出水口模型,所述长水口模型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装油脂的漏斗和吹氩气孔,所述中间包出水口模型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和流量计;所述使用方法是采用与中间包液态渣和固态渣的物理及流动特性近似的油脂来模拟钢包渣,可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油脂通过中间包出口的数量,通过拟合获得最优吹氩流量。本发明能够基于实际生产中浇注末期的通钢量确定长水口氩气的吹入流量大小,最后确定的吹氩流量能够促进下渣的上浮去除,减轻渣滴卷入钢液,提高了铸坯的洁净度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46681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50936.6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熔池动力学特性的转炉及方法,装置包括转炉炉体、顶吹氧枪和底吹元件,在顶吹氧枪底部设有多孔喷头;底吹元件设置在转炉的炉底;底吹元件的数量与喷头的喷孔数量相同;氧枪喷孔向炉底的投影位置与炉底中心形成的连线和与所述投影位置相邻的所述底吹元件与炉底中心形成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0‑20°。本发明充分考虑顶吹氧枪冲击熔池产生的凹坑形貌对熔池流动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改变底吹元件的布置,将夹角控制在0‑20°可使底吹流股充分搅拌熔池死区或弱流区,熔池形成更加均匀合理的流场,进而降低熔池能量耗散,提高熔池动能,减弱死区体积,缩短混匀时间,提升转炉熔池动力学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3081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395498.7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浇注末期下渣的吹氩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连铸的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钢包模型、中间包模型、长水口模型和中间包出水口模型,所述长水口模型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装油脂的漏斗和吹氩气孔,所述中间包出水口模型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和流量计;所述使用方法是采用与中间包液态渣和固态渣的物理及流动特性近似的油脂来模拟钢包渣,可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油脂通过中间包出口的数量,通过拟合获得最优吹氩流量。本发明能够基于实际生产中浇注末期的通钢量确定长水口氩气的吹入流量大小,最后确定的吹氩流量能够促进下渣的上浮去除,减轻渣滴卷入钢液,提高了铸坯的洁净度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97038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61288.4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水口浇注过程中多相流与振动的流固耦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长水口浇注过程的几何模型;对长水口装置固体区域与流体区域分别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各部分的网格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控制钢包浇注末期下渣比例对长水口冲击和振动行为的影响;在长水口流体域网格模型范围内进行钢液‑渣的两相流特性计算,在固体域网格模型范围内进行固体力学振动行为计算;通过流固耦合平台实现流体力学行为与网格位移的相同时间步长的双向耦合计算,获得连铸工艺参数与长水口振动行为的数学关系。本发明实现了长水口浇注过程钢液‑渣流动分析与固体区域力学行为的耦合分析,对分析钢包浇注末期的下渣行为和进行下渣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13098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35308.8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化微合金钢连铸坯表层凝固组织的二次冷却控制方法,包括:原位观察微合金钢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确定集中析出温度区间;通过不同冷速对微合金钢进行冷却,获取不同冷速下微合金钢中第二相粒子尺寸和体积分数,建立冷速与尺寸和体积分数比的定量关系,根据该定量关系确定第一因素最佳平均冷速;建立析出段最后一段冷速与该段末温度的定量关系,并确定第二因素最佳平均冷速;建立析出段最后一段冷速与矫直点温度的定量关系,并确定第三因素最佳平均冷速;通过三个最佳平均冷速交集确定最佳平均冷速区间,据此对连铸二次冷却进行优化。本发明可强化连铸坯表层凝固组织,降低微合金钢连铸坯表面及皮下裂纹。
-
公开(公告)号:CN11201173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832440.9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1C7/00 , C21C7/10 , C21D8/02 , C22C3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复合稀土结构钢及其生产方法,涉及冶金技术领域,通过添加合适的稀土化合物起到微合金化作用,能够降低贵金属元素的加入量,细化晶粒与析出强化,实现材料强度、塑性和低温韧性的提升;该方法包括:转炉:终点碳含量>0.04%,终点温度1640±15℃;精炼:钙处理;RH真空处理:加入稀土真空循环复压软吹后上钢;连铸:液相线温度为1521℃,第一包中间包钢水过热度25~35℃,拉速:1.0~1.2m/min;热轧:板坯加热温度1180~1220℃;在炉时间180~300min;先粗轧后精轧再冷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结构钢生产的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97299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039438.4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16C60/00 , G16C20/10 , G06T17/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3/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luent‑UDF的转炉熔池火点区传热行为模拟方法,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炼钢转炉几何模型并对所述炼钢转炉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将完成网格划分的炼钢转炉几何模型导入Fluent软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准稳态流场,并通过得到的准稳态流场确定指定区域;开发UDF程序;所述UDF程序用于追踪所述指定区域的火点区形貌,并在所述指定区域进行稳定放热;将所述UDF程序导入Fluent进行编译,并将放热速率添加到Fluent能量源项方程中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到转炉熔池火点区的温度场分布。本发明能为转炉冶炼过程的熔池温度控制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65703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26533.4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30/23 , G06F30/28 , G16C60/0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过程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结晶器内颗粒运动及相互作用行为的仿真方法。所述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结晶器参数,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流体域体积抽取和结构化网格划分;将网格模型导入仿真软件迭代求解;建立结晶器内氩气泡及夹杂物注入点,对氩气泡与夹杂物在钢渣界面的上浮去除、凝固前沿的捕获和碰撞聚合进行编译和计算,进行耦合计算;对模拟结果进行后处理,获取不同时刻下结晶器内流场、温度场、凝固坯壳分布及离散相运动行为的结果。本发明方法能够分析结晶器内氩气泡及夹杂物等离散相颗粒的运动及相互作用,更准确地预测其在钢液及凝固坯壳中的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38721.9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三元合金元素高温蒸发热力学‑动力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Hertz‑Knudsen模型、Miedema模型、三元系模型以及蒸发模拟理论计算三元合金中各元素的多相流调节系数coeff;2)基于ANSYS软件,建立真空感应炉二维轴对称几何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3)在ANSYS软件设置真空感应炉和合金的物性参数;4)利用步骤1)‑3)得到的参数在ANSYS软件中设置多相流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的元素蒸发过程;5)根据步骤4)获得的元素蒸发过程绘制某时刻下元素含量分布图,并以此得出某一时间段内元素的蒸发速率;采用本方法计算三元合金蒸发过程,更贴近实际情况,且计算相对简便,可视化效果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