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简易单元圆转方塞式喷管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17745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291246.X

    申请日:2012-08-16

    IPC分类号: F02K9/96 F02K9/9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成本简易单元圆转方塞式喷管试验装置,包括点火器组件、喷注器组件、推力室组件、塞锥组件和推力测量支撑台架组件与引射排气筒。其中,喷注器组件具有氢腔与氧腔,氢腔中具有气氧、气氢单独喷注的氢氧气气直流喷嘴。喷注器组件内部安装三层套管构成的点火器组件。喷注器组件与具有圆转方内喷管的推力室组件相连。塞锥组件与推力室组件相连,通过推力测量支撑台架组件支撑,且可在支撑台架组件上前后移动。支撑台架组件上还具有安装推力架的平台。塞锥后部位于引射排气筒内。本发明的优点为: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成本低廉;且适用范围广、研究内容丰富,可多次重复使用。

    一单元线性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35463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097668.3

    申请日:2012-04-05

    IPC分类号: F02K9/96 F02K9/97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单元线性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属于先进技术发动机试验研究领域,该冷流试验装置包括燃烧室组件、塞锥组件、盖板组件、底部组件、框架结构组件和推力架连接组件。塞锥组件包括内喷管、密封槽和塞锥型面,内喷管为方形内喷管,塞锥型面采用抛物线和三次曲线近似。本发明提出的一单元线性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具有流场结构、二次流对喷管推力性能的影响以及喷管的高度补偿特性,测量装置安装方便。

    六单元“瓦”状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17744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91243.6

    申请日:2012-08-16

    IPC分类号: F02K9/96 F02K9/9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单元“瓦”状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包括塞锥、六个单元内喷管塞式喷管组件、堵块、燃烧室组件和测量组件;堵块与单元内喷管外形与尺寸相同。塞锥的左侧与右侧的型面结构对称,型面整体加工,每侧加工有一排圆孔,用于装配单元内喷管,装配后的单元内喷管的出口都与塞锥的“瓦”状曲面搭接。位于塞锥同一侧的三个单元内喷管的开口处安装有一个燃烧室组件。在试验过程中,根据试验需要,将单元内喷管替换为堵块。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缩比直排式“瓦”状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满足不同的试验需求,可研究塞式喷管的高度补偿特性以及相关结构因素对高度补偿特性的影响等。

    塞式喷管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24779C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02158695.0

    申请日:2002-12-26

    IPC分类号: F02K1/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塞式喷管,由多个内喷管、塞锥组成,其内喷管为轴对称结构,塞锥设计为“瓦”状曲面,内喷管可分为收敛段、喉部、扩张段,内喷管和塞锥为一体设计。本发明为航空航天发动机上用的“瓦”状结构塞式喷管。本发明的“瓦”状塞式内喷管,流场均匀度好、性能高、易于加工实现、易于进行冷却、推力室和内喷管的设计应用继承性好、组合方式灵活。

    基于声能耗散的隔板喷嘴最佳间隙设计方法及隔板喷嘴

    公开(公告)号:CN1090579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74442.7

    申请日:2018-08-03

    IPC分类号: F02K9/52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声能耗散的隔板喷嘴最佳间隙设计方法及隔板喷嘴,采用渐进逼近的方法,将相邻喷嘴间的缓变截面通道简化为若干相互连接的等截面通道,通过阶跃条件,将相邻等截面通道的声学系统联系起来,建立隔板喷嘴间隙与声能耗散的关系;计算不同隔板喷嘴间隙下的声能耗散,当声能耗散最大时,所对应的隔板喷嘴间隙即为隔板喷嘴最佳间隙。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各类火箭发动机隔板喷嘴最佳间隙的设计,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可减少设计中的实验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研制周期。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设计方法设计的隔板喷嘴。

    带聚焦的液体动力超声波多相混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6040078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610453310.8

    申请日:2016-06-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聚焦的液体动力超声波多相混合器,包括:混合腔,其具至少一个气体喷嘴和液体喷嘴,所述气体喷嘴和液体喷嘴分别向混合腔内提供高压气体工质和高压液体工质;簧片,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混合腔内,所述簧片的另一端正对所述液体喷嘴的出口;聚焦片,其反射面朝向所述簧片。首先利用高速射流撞击簧片产生超声波,之后超声波会在声波凹面镜进行反射并聚焦,产生方向性良好以及能量更加巨大的超声波,协同气动力,使得产生便于雾化的泡状流。聚焦后的超声波大大提高其声振和空化作用,使得在较低的压力下,达到相同效果的混合流,因此降低雾化工程要求,提高能量利用率,节约成本。

    一种控制射流断裂与液滴生成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9591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49101.6

    申请日:2018-01-18

    IPC分类号: B01L3/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射流断裂与液滴生成的方法及装置,利用射流失稳主导机制,通过特定的控制信号编制,产生与控制信号具有相同时域特征的物理量扰动作用于射流,控制射流断裂过程以及主液滴与卫星液滴的合并过程,实现对连续液滴序列中每一个液滴的可控制备。本发明的装置包括:扰动信号发生器和扰动部件,扰动信号发生器用于设定或输入具有波动能量不均匀分布特征的动态扰动信号,扰动部件连接扰动信号发生器,产生具有同步时域特征的波动,并以非接触的方式作用于连续段流体射流,使连续段流体射流断裂破碎产生的单个液滴的大小和距离可控,实现对连续液滴序列中的单个液滴的可控制备。

    气体动力式超声波多相混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6139460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10453306.1

    申请日:2016-06-21

    IPC分类号: A62C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动力式超声波多相混合器,包括:主体;气体引流腔,其用于引入水平方向通入的气体并使气体加速后通过共振产生超声波,气体引流腔包括:导流腔、中心杆以及共振腔;液体引流腔,其沿主体的垂直方向设置,其用于将液体经液体喷嘴破裂,其中,液体引流腔的液体或气体引流腔的气体中预先混入有固体粉末;混合腔,其内部容纳共振腔,其沿主体的水平方向设置,混合腔包括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混合腔出口,混合腔出口输出气相连续的多相雾状流或液相连续的多相泡状流。本发明通过超声波强化气液固三相混合,形成均匀多相混合流,能产生直径低于10μm的细水雾,雾化效果更佳,还能输出液相连续的多相泡状流,从而提高灭火效率。

    一种研究带电颗粒与火焰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91616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24027.2

    申请日:2016-06-15

    IPC分类号: G01R29/24

    CPC分类号: G01R29/24

    摘要: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研究带电颗粒与火焰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能够定量测量单个带电颗粒在火焰作用下的荷质比变化,为研究火焰电离特性以及电化水雾灭火机理提供了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成本低而且精度高。包括由高到低依次布置的带电颗粒发生器、前端荷质比测量通道、带有中心通道的模型火焰系统、后端荷质比测量通道;所述带电颗粒发生器产生的带电颗粒在所述模型火焰系统产生的火焰上方经中心通道自由滴落穿过火焰区,通过所述前端荷质比测量通道和后端荷质比测量通道分别测量带电颗粒穿过火焰前后的荷质比,从而获得在火焰作用下带电颗粒荷质比的定量变化。

    六单元“瓦”状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17744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291243.6

    申请日:2012-08-16

    IPC分类号: F02K9/96 F02K9/9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单元“瓦”状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包括塞锥、六个单元内喷管塞式喷管组件、堵块、燃烧室组件和测量组件;堵块与单元内喷管外形与尺寸相同。塞锥的左侧与右侧的型面结构对称,型面整体加工,每侧加工有一排圆孔,用于装配单元内喷管,装配后的单元内喷管的出口都与塞锥的“瓦”状曲面搭接。位于塞锥同一侧的三个单元内喷管的开口处安装有一个燃烧室组件。在试验过程中,根据试验需要,将单元内喷管替换为堵块。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缩比直排式“瓦”状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满足不同的试验需求,可研究塞式喷管的高度补偿特性以及相关结构因素对高度补偿特性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