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16379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01976.8
申请日:2016-09-05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CPC分类号: B09C1/02 , B09C1/08 , B09C210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淋洗修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土壤翻耕打碎,并施撒酸性和碱性淋洗剂固体材料,然后引水同时翻耕,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淋洗溶出并转入淋洗水中;淋洗水进入沉淀池中并加入混凝剂,使得淋洗水中的重金属经过混凝、沉淀而去除;淋洗水再排入微生物-生物炭净化池中,利用生物炭炭包对重金属进行吸附,同时通过生物炭表面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富集;收集使用完毕的炭包,向其中加入稀酸溶液搅拌,解析出吸附于生物炭表面的重金属。本发明还公开了其相应的综合淋洗修复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对重金属的吸附率,而且避免了重金属的二次污染,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140802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31147.2
申请日:2016-07-07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CPC分类号: B09C1/065 , B01D53/007 , B01D53/8687 , B01D2259/806
摘要: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同步式有机污染土壤微波修复设备。其包括进出料系统、微波加热同步分解系统、除尘器、尾气处理系统以及PLC控制中心,其中微波加热分解系统包括保温层、吸波层和催化分解层,有机污染土壤通过进料系统输送到微波加热同步分解系统中,在经过微波加热和催化分解同步处理后,从出料口出来,产生的废气被引风机引入除尘器中除尘,最终的废气在尾气处理系统中被吸收。通过本发明,解决了催化剂的回收处理和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微波加热和催化分解同步进行,同时使得整个修复过程具备连续化,速度快,耗能低,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5493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771125.9
申请日:2022-06-30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炭联合调控土壤电导率去除水稻田土壤中Cd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待修复的水稻田土壤在淹水状态下测量电导率,若电导率不超过400μS/cm,向其中加入生物炭,搅拌均匀后,控制电导率使其满足300‑500μS/cm;接着反应,即可将土壤中富集Cd的黏粒吸附至生物炭上,随后分离生物炭,即可得到Cd含量降低的改良后的土壤。本发明通过生物炭和土壤电导率调节剂的配合作用,调控水稻田土壤的电导率,并对关键生物炭的制备温度进行改进,使得水稻田土壤中Cd实现减量化目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解决Cd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处理周期长、效率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549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71125.9
申请日:2022-06-30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炭联合调控土壤电导率去除水稻田土壤中Cd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待修复的水稻田土壤在淹水状态下测量电导率,若电导率不超过400μS/cm,向其中加入生物炭,搅拌均匀后,控制电导率使其满足300‑500μS/cm;接着反应,即可将土壤中富集Cd的黏粒吸附至生物炭上,随后分离生物炭,即可得到Cd含量降低的改良后的土壤。本发明通过生物炭和土壤电导率调节剂的配合作用,调控水稻田土壤的电导率,并对关键生物炭的制备温度进行改进,使得水稻田土壤中Cd实现减量化目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解决Cd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处理周期长、效率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926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05254.7
申请日:2022-01-05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稳定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稳定化材料具体为海藻酸钙包覆改性硫化亚铁形成的颗粒,其水合粒径为0.2~21μm,海藻酸钙成分与硫化亚铁成分的质量比为0.4:1~2.3:1,海藻酸钙包裹层的厚度为0.05~10.5μm。本发明通过对该重金属稳定化材料内的细节结构及组成、相应制备方法、应用方法等进行改进,利用特定比例、特定包覆层厚度的海藻酸钙包覆改性硫化亚铁,并控制整体颗粒的粒径分布,能够使土壤中不稳定态铅、锌、镉和铜等阳离子型重金属和砷等阴离子型重金属向稳定态转化,有效降低铅、锌、镉、铜和砷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环境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27468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484560.9
申请日:2021-04-30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铬渣与含砷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铬渣与酸性含砷废水的共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铬渣与酸性含砷废水共处理的方法,充分利用铬渣和酸性含砷废水的固有特性和互补性,同步实现铬渣中碱的中和和六价铬的还原/稳定以及酸性含砷废水中酸的中和和砷的去除,通过“以废治废”的思路来降低铬渣和酸性含砷废水的处理成本。本发明使用的酸性含砷废水中存在大量强酸物质,可有效转化铬渣中的矿物赋存态Cr(VI)为水溶态Cr(VI),降低Cr(VI)还原稳定过程中的传质限制;同时使用的铬渣中存在大量具有砷吸附能力的矿物成分,能够有效固定废水中的砷,大幅减少药剂使用和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20403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435744.9
申请日:2019-05-23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2F1/72 , C02F1/74 , C10B53/02 , C02F101/10 , C02F101/20 , C02F103/06
摘要: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炭氧化地下水中三价砷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生物炭加入到含有三价砷(AsIII)的地下水中,同时通入含氧气体,搅拌反应1‑3天,即可将地下水中的AsIII氧化为五价砷(AsV);其中,所述生物炭是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材料,在400‑500℃、且隔绝氧气的条件下热解30‑150min,所得固体再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得到的。本发明通过生物炭与含氧气体的配合作用,并对关键生物炭的热解制备工艺等进行改进,能够有效解决易造成二次污染、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抑或需要投加外源矿物、效率低等问题,该利用生物炭原位氧化地下水中AsIII的方法为地下水中AsIII的氧化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处理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111686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610496894.7
申请日:2016-06-29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土壤治理相关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微波催化修复方法,包括:向去离子水中加入镁盐,铁盐和碱溶液并执行混合和搅拌;将该悬浊液在微波炉中辐照;将反应后的浊液抽滤分离出沉淀物,并洗涤干燥;通过煅烧后,冷却研磨获得微波催化剂;将微波催化剂与污染土壤混合;将其置于微波反应器中通入氧气或空气进行微波反应;同时收集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由此完成所需的污染土壤的修复。通过本发明,能够以利于环保、便于质量控制及高效率的方式来修复污染土壤,且通过微波催化剂吸附其中的重金属离子和降解有机物,同时通过废气收集避免了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8704239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838005.X
申请日:2018-07-26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A62D3/38 , A62D101/4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化处置雄黄尾矿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雄黄尾矿渣破碎后向其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功率为100W~300W之间的微波场作用下进行第一阶段微波处理;(2)向其中加入水和亚铁盐,搅拌均匀后通入空气或氧气,同时在功率为300W~500W之间的微波场作用下进行第二阶段微波处理;(3)再将其在功率为500W~700W之间的微波场作用下进行第三阶段微波处理,由此实现雄黄尾矿渣的稳定化。本发明通过对该方法的整体流程工艺设计,尤其是关键的微波处理工艺的参数、条件进行改进,分三阶段实现雄黄尾矿渣的溶解、氧化以及稳定化,能够有效解决砷酸钙溶解速率慢、硫化砷氧化速率慢、产物长效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709699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610238787.4
申请日:2016-04-18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土壤重金属吸附剂的密度小于1g/cm3,所述土壤重金属吸附剂包括质量比为1:1~100000:1的漂浮核以及杂化材料,其中,所述漂浮核的粒径为10μm~2000μm,密度小于0.5g/cm3;所述杂化材料包覆于所述漂浮核的外表面;所述杂化材料包括0.001wt%~20wt%的具有螯合基团的有机高分子以及99.999wt%~80wt%的纳米无机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土壤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重金属吸附剂由轻质漂浮核负载纳米无机化合物以及具有螯合基团的有机高分子而组成,易于分离回收及再生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