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34328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0637005.0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应对风电极限场景的储能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先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建立含有风电并网电力系统的调频评估模型,再将预测的风电功率变化数据代入调频评估模型中,仿真计算该风电功率变化条件下的电网频率偏差,然后根据电网频率偏差值判断是否存在发生风电极限场景,若存在,则调整储能装置的能量和功率以应对风电极限场景。本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极端场景应对能力、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延长了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准确科学。
-
公开(公告)号:CN11343549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687214.0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电力系统主导失稳模式判别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领域。本发明将主动学习应用到主导失稳模式判别方法中,无需标注所有样本,而仅主动地选择部分最有信息含量的样本来标注,以较少的样本标注来达到较高的判别准确率。同时,在模型不确定性基础上还考虑到样本多样性,以模型输出概率信息熵为权重,通过加权k‑means聚类的方法将样本聚成k簇,分别从每一簇中选择最接近聚类质心的样本,保证了采样的多样性,避免所选样本过于相似造成模型过拟合的问题。如此,本发明能够减少样本标注的成本,提高主导失稳模式判别模型实现效率,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实用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884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712985.6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谐波分析的直流分层接入下换相失败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控制领域。本发明在直流分层接入系统中实时检测逆变侧的电流升高情况与换相电压中谐波幅值变化,当电流或谐波幅值高于稳态运行阈值后,分别根据电流升高量与谐波幅值生成触发角提前的补偿量,在交流故障发生后,故障层CFPREV已经启动输出而非故障层的CFPREV尚未输出,非故障层换流器关断角下降的阶段对触发角进行提前控制,降低非故障层受到故障扰动而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3934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271162.5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Q10/04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计及管道爬坡的气电联合系统日前机组组合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计及管道爬坡的天然气动态过程管道传输模型;S2、建立天然气管道压缩机功耗模型;S3、以最小化气电联合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计及管道爬坡的气电联合系统日前机组组合模型;S4、采用C&CG算法求解气电联合系统日前鲁棒调度问题。本设计充分考虑天然气在管道中的流体力学特性,同时对压缩机进行精确建模应对管道爬坡可能出现的气压越限问题,解决了现有模型建模不够精确的问题;与此同时,优化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燃气机组、电转气机组和压缩机在天然气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提高了气电联合系统灵活性,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138471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039993.9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抵御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可能遭受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广域量测信号,利用线性状态估计算法对广域量测信号进行攻击检测、攻击源确认和数据恢复,生成估计输入信号;对估计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与移相,经过GrHDP神经网络后生成控制信号,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的抑制。线性状态估计器通过对局部电力系统执行分布式状态估计保证了量测信号在面对各类型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时依然能够维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了远方信号的真实可用;另一方面,采用GrHDP算法设计的广域阻尼控制器,在不需要电力系统数据模型的前提下针对双弱阻尼模态可以发挥良好的低频振荡抑制性能,并适应不同运行工况和测量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389005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77449.4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开环过程的风火耦合系统稳定性判定与补偿方法,属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技术领域,包括:通过等效开环过程对风火耦合系统进行解耦,得到计及虚拟惯量与下垂控制的风机与除去风机后的剩余子系统;分别为计及虚拟惯量与下垂控制的风机和剩余子系统建立多变量的开环频域模型,将多变量的开环频域模型转换为单变量的闭环传递函数;将闭环传递函数的倒数作为特征传递函数,通过特征传递函数判定风火耦合系统的稳定性。当判定风火耦合系统不稳定时,对风火耦合系统的锁相环进行相位补偿。本发明稳定性判定结果准确,且在通过相位补偿进行次同步振荡抑制,可在保证耦合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达到满意的调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62976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35510.8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线路权重的电网分区搜索方法和系统,属于电气工程领域。包括:获取待分区电网的拓扑连接图和分区数量;将每条线路的初始权重赋值为线路阻抗的模,基于电网拓扑连接关系形成邻接矩阵,邻接矩阵元素为线路权重;对邻接矩阵元素进行多次赋零值,每次赋零值后,零值对应的线路断开,得到多个分区方案;对分区方案进行安全校核,筛选出物理上可行的分区方案。本发明忽略电网的物理性质,将其考虑为连通图。通过将图抽象为邻接矩阵,对该邻接矩阵进行操作,获得多种仅仅考虑拓扑的分区方案。再进行安全校核,筛选出物理可行的分区方案。由于分区不考虑电网物理性质,实现较为简单,且仅需要更换线路权值便可搜索得到更多分区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577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0585161.7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源网荷储多时间尺度统一协同调度方法和系统,属于电力系统领域。针对现有的基于离散时间的源网荷储协同调度模型忽略了负荷在时段内的爬坡需求而无法反应实际物理过程的变化,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连续时间的调度模型,以计及时段内系统调节能力的供需关系,实现了时段间和时段内耦合的源网荷储统一协同调控。通过Hermite和Bernstein多项式样条曲线相结合,前者用于量化一阶导数,后者用于处理具有对应的边界约束,将代数模型转化到函数空间,从而将原本的连续时间尺度过渡到离散形式进行求解。此外,通过对基于微分方程的变频空调进行建模,充分挖掘空调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爬坡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68836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0582962.8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网‑荷‑储海量设备的聚合与分层调控方法,针对海量FlexGas用户广泛在接入气电联合系统的调控需求,建立了FlexGas负荷的气‑电能量转换单体模型,并考虑到海量FlexGas负荷的异质性,进一步进行聚合,得到海量FlexGas负荷的聚合模型,然后分别基于所得单体模型和聚合模型,建立了上层的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上层调度模型和下层控制模型,共同构成了基于海量FlexGas负荷的源网荷储协调调度模型,从而实现对源网荷储进行协同调控,不仅能够消纳风电,提高气电联合系统的经济性,还可以实现对海量FlexGas负荷的有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28307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557004.X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7/16 , H02J3/00 , G06F119/06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潜在灵活性激活方法和系统,属于电气工程领域。包括:建立电力系统的连续时间调度模型;采用伯恩斯坦多项式插值拟合电力系统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的功率曲线,得到贝塞尔功率曲线;基于德卡斯特里奥算法构建出的增强矩阵,将连续时间调度模型由函数空间变换到伯恩斯坦多项式插值系数空间,得到插值系数空间优化模型;在伯恩斯坦多项式插值系数空间求解插值系数空间优化模型;将插值系数空间优化结果还原到函数空间,得到最优的连续时间调度计划。本发明建立增强的解空间变换方法,减少电力系统连续时间调度问题求解过程中的可行域缩减,为激活潜在灵活性提供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