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I型断裂韧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489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058038.0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I型断裂韧性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一、观察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纱线的排布结构选取试件加工面,针对界面断裂韧性试件的需求,选取紧凑拉伸的形式,包括两个加载孔、一个凹口和一个裂纹尖端切口,裂纹尖端切口加工在两根平行的经纱或纬纱中间,切割位置选取在单列纤维束中间,保证切割出的试件内部仅有一列经纱或仅有一列纬纱;二、使用销子或其它形式插入加载孔,将界面断裂韧性试件与力学试验机连接,使用力学试验机对界面断裂韧性试件,依据试验机输出的载荷位移曲线,计算界面断裂韧性试件的断裂韧性。本发明首次提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I型断裂韧性的试验获取方法,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

    一种小型的空间三维位移测试装置及位移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5932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83875.3

    申请日:2021-11-01

    Abstract: 一种小型的空间三维位移测试装置及位移计算方法,属于试验设备技术领域。该测试装置,探头跟随测试点发生移动,直线电阻位移计随着转动,直线电阻拉杆的伸缩量数值由直线电阻位移计测量,并由安装在直线电阻位移计上的九轴传感器测量直线电阻位移计的旋转角度。该位移计算方法,S2.确定对应的三维坐标系,确定初始测试点的三维坐标(0,L1,0);S4.计算得到测试点到旋转轴轴心的距离L2;S5.计算测试点Q点的三维坐标(b,a,c);S6.得到测试点的位移向量(b,a‑L1,c)。本发明可以满足大多数试验结构件的位移测试,体积小,安装位置灵活,且生产成本低,精度较高,能够精准高效的实现空间三维位移的测试。

    获取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I型断裂韧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489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058038.0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I型断裂韧性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一、观察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纱线的排布结构选取试件加工面,针对界面断裂韧性试件的需求,选取紧凑拉伸的形式,包括两个加载孔、一个凹口和一个裂纹尖端切口,裂纹尖端切口加工在两根平行的经纱或纬纱中间,切割位置选取在单列纤维束中间,保证切割出的试件内部仅有一列经纱或仅有一列纬纱;二、使用销子或其它形式插入加载孔,将界面断裂韧性试件与力学试验机连接,使用力学试验机对界面断裂韧性试件,依据试验机输出的载荷位移曲线,计算界面断裂韧性试件的断裂韧性。本发明首次提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I型断裂韧性的试验获取方法,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

    一种组合卧式试验台及其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5010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41018.7

    申请日:2017-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卧式试验台,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沿同一水平线依次设置的加载装置、夹具、数据采集装置和支撑台;所述夹具用于轴向固定试样;加载装置包括拉压组件和扭转组件,拉压组件用于产生轴向的拉压载荷,扭转组件用于产生轴向的扭转载荷,并与所述拉压载荷联动加载至所述夹具上;数据采集装置连接在所述支撑台和夹具之间,用于对加载荷载后试样的拉压载荷和/或扭矩的数据进行采集。本发明还提供该试验台相应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实验加载平台加载方式单一的技术问题,能够同时对试样施加拉压和扭转载荷,使整体系统测量精度高,稳定性能好,材料性能评价可靠。

    集团无绳电话交换机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52459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18287.6

    申请日:2012-06-28

    Abstract: 集团无绳电话交换机,涉及集团无绳电话交换机。它为了解决传统有线电话交换机线路复杂网络故障检修困难,以及现有无线交换机从机与从机之间无法进行通信并且可扩展性较弱缺点。本发明在外部电话打入时,市话信号通过主机系统电话接口模块分离出振铃、号码和模拟音频输出信号,将振铃信号和号码信号送往单片机模块处理;音频信号通过音频采样编码模块转为数字信号后送到单片机模块处理,单片机模块将信号发送至主机系统射频收发模块,主从机之间通过射频模块进行通信;在本地打出电话时,从机系统单片机模块把数字音频信号送到音频解码模块,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通过射频收发模块送到电话接口模块发送出去实现多用户传输。本发明适用于通信领域。

    一种同步降解硫化物、硝酸盐和有机碳源的异养反硝化菌

    公开(公告)号:CN101993833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106801.8

    申请日:2010-02-05

    Abstract: 一种同步降解硫化物、硝酸盐和有机碳源的异养反硝化菌,它涉及一种异养反硝化菌。解决了传统方法处理含硫含氮的有机废水存在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高和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而采用自养反硝化菌则存在菌的生长周期长、耐水力冲击能力差和处理能力低的问题。同步降解硫化物、硝酸盐和有机碳源的异养反硝化菌属于假单胞菌属新种,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0年1月2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3612;本发明的菌能够同时处理硫化物、硝酸盐和有机碳源,降低了成本、占地面积小、投资低,处理效果好且菌的生长周期短、耐水力冲击能力好。

    一种碳氮硫同步脱除的方法及其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774692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03678.4

    申请日:2010-02-01

    Abstract: 一种碳氮硫同步脱除的方法及其设备,它涉及一种水处理的方法及其设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碳氮硫同步脱除的方法工艺复杂、处理效率低、可操作性差以及单质硫转化率过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方法:先将活性污泥加入到碳氮硫同步脱除设备中,控制碳氮硫同步脱除设备的温度,pH,溶解氧的浓度,单质硫的容积负荷,NO3--N的容积负荷,曝气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即实现了碳氮硫的同步脱除。设备包括有流化床反应器、气体流量计、锥形集气罩、曝气泵和微孔曝气条。本发明的的方法处理效率高,本发明方法的单质硫转化率高,解决了单质硫转化率过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且本发明的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操控容易,运行成本低。

    一种拉/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7522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105507.4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一种拉/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属于材料多轴复杂载荷加载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不仅能够有效固定V形缺口梁试件的位置,安装方便,而且能够提供稳定的剪切载荷,不会产生偏载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压缩或者拉伸端对于剪切载荷的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机械连接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压缩屈曲问题并满足静态或者疲劳两种载荷工况的施加。包括剪切夹持端及两个拉/压夹持端;V形缺口梁试件的左右两端由拉/压夹持端夹持,并由拉/压夹持端施加拉伸或压缩载荷,V形缺口梁试件的上下两端由剪切夹持端夹持,并由剪切夹持端施加剪切载荷。

    一种含剪切变形的机织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96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87067.8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一种含剪切变形的机织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装置,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成型技术领域。剪切层模具由四组相框臂和对顶点铰接并能够紧固的四个螺钉组成,每组相框臂由两层相框臂杆组成对机织预制体夹装,上层模体下表面和下层模体上表面分别凹设加工矩形槽,采用密封对接形式且两个矩形槽形成矩形腔存放剪切层模具,上层模体板面位于剪切层模具内侧区域开设进胶口和出胶口一、出胶口二。采用四组相框臂在交点位置铰接与紧固的形式设计剪切层模具,每组相框臂由两层相框臂杆对机织预制体进行夹装,避免固化过程中纱线错动问题,能够适用含有剪切变形的机织复合材料的固化成型,简单方便。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复合材料高温环境下损伤模式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9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57137.1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复合材料高温环境下损伤模式识别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模式识别方法在高温下是否适用仍不明确,且高温环境下的声发射采集存在困难的问题,具体包括:步骤一: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基体拉伸实验;步骤二: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45°单向带拉伸实验;步骤三: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0°单向带拉伸实验;步骤四: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织物层间拉伸实验。本发明明确了温度对不同损伤模式声发射特征参数的影响,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温度环境下的损伤模式识别方法。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