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钇化合物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78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392859.0

    申请日:2023-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钇化合物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钇化合物分散液、络合剂和正材料进行混合,干燥后进行变温度场加热处理,实现钇对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和体相梯度掺杂的改性。本发明通过调节升温速率构建变温度场,使钇离子向正极材料内扩散,实现正极材料表面钇含量高、内部含量低的梯度掺杂,并利用钇离子和晶格氧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提高结构稳定性,提升表面Co3+含量,降低表面O缺陷分布,抑制电极‑电解液界面副反应。且内部掺杂的钇可有效调节局域电子结构形成内建电场,进而提升电子电导率和Li+离子迁移率,显著提升改性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

    可控温的电池原位XRD测试装置及其电池组装与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44419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86469.7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可控温的电池原位XRD测试装置及其电池组装与测试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反应槽,底部设置观测窗口,采用Be窗为观测窗,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隔膜放置于反应槽腔体内,并在反应槽的边缘留有一个工作电极引线孔;观测窗口,X射线通过该观测窗口获取反应电极的XRD图谱;连接环,外壁与反应槽的腔体旋转连接,内壁与密封盖的外壁旋转连接;密封盖,与反应槽内的对电极导通,密封反应槽,密封盖内部设置为中空腔体,该中空腔体为储液腔,与密封盖外侧左右两个排水孔连通,密封盖外侧上设置对电极缠绕线位;本发明可用于测试原位XRD,原位气体收集测试;支持两电极和三电极,可实现不同温度、不同倍率的调控。

    一种层状SiOx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19413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060563.1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SiOx材料,是呈手风琴形状的层状微米级颗粒,所述SiOx材料的粒径尺寸为0.5~20μm,任意相邻层间均存在纳米级宽度的狭缝空隙,所述狭缝空隙的宽度为1~50nm,单个片层厚度为30~40nm;制备方法为:溶解CaSi2中的Ca得到层状硅氧烯材料;高温煅烧脱去硅氧烯表面的氢键、羟基等,得到SiOx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流程少,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产业化大量生产,并且得到的2D层状SiOx材料不需包覆可以直接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锰掺杂氢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7931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39324.5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一种锰掺杂氢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超级电容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氢氧化镍在电化学充放电中发生相变容易脱落的问题,将镍基材料和锰基材料溶解在蒸馏水中,待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继续搅拌至溶液呈淡绿色;将淡绿色溶液转移至水热釜内衬中,100℃加热保持2h,瞬间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沉淀,蒸馏水多次离心洗涤沉淀,烘干即得到锰掺杂氢氧化镍。本发明制备的锰基氢氧化镍电极材料具有非常薄的片层结构,NiO2层厚度在2‑10nm之间。层间距可高达0.8nm,有利于夹层中水分子和阴离子迁移,可提高容量。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简单,用时短,成本低,结构可控,绿色环保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多元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0293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45250.7

    申请日:2018-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多元前驱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和由该前驱体材料制备而成的多元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多元前驱体材料组成为NixCoyMnzM1-x-y-z(OH)2或NixCoyMnzM1-x-y-zCO3,多元正极材料的化学组成为LiNixCoyMnzM1-x-y-zO2,前驱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引入晶种的共沉淀法,通过引入晶种的共沉淀法,实现了多元前驱体材料共沉淀反应初期大量成核的工艺,并利用共沉淀法搅拌均匀、容易控制的特点,使制备的多元前驱体材料具有球形度高、振实密度高、粒径分布集中、粒径小(1-6μm)的特点,这种多元前驱体材料,由于粒径分布集中、粒径小,使烧结后的正极材料均一性高,提升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