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金属球的成形设备及其制造的薄壁金属球

    公开(公告)号:CN11502619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709151.9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金属球的成形设备及其制造的薄壁金属球,其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工序长、焊缝易开裂的技术问题。成形设备的上模板设有上模,上模开设第一半球形腔,下模板设有下模和安装盲孔,下模开设第二半球形腔,下模与安装盲孔侧壁形成环形槽;筒状支撑体与下模套设滑动连接,其上端露出第二半球形腔周向边沿,筒状支撑体通过弹性件与环形槽连接;当合模后,第一半球形腔、第二半球形腔形成球形腔,筒状支撑体被压入环形槽内;当开模后,第一半球形腔、第二半球形腔分开,筒状支撑体与上模板分离,在弹性件作用下,筒状支撑体露出第二半球形腔周向边沿。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成形设备制造的薄壁金属球。可广泛应用于薄壁金属球制造技术领域。

    一种法向加载薄板微拉伸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0807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576426.2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法向加载薄板微拉伸试验装置,其解决了现有试验装置采用螺杆机械施压,无法灵活改变法向压力大小的技术问题,其压力加载装置设有固定板框、左压力加载装置、右压力加载装置、导向装置;左压力加载装置设有左电动推杆,其左端与固定板框连接,左电动推杆、第一推板、左压头加载装置从左向右连接;右压力加载装置设有右电动推杆,其右端与固定板框连接,右电动推杆、第二推板、氮气弹簧、第三推板、压力传感器、第四推板、右压头加载装置从右向左连接;左压头加载装置与右压头加载装置正对间隔设置;导向装置设有导杆,导杆分别贯穿并与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第三推板、第四推板滑动连接,可广泛应用于薄板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

    一种薄壁金属球的成形设备及其制造的薄壁金属球

    公开(公告)号:CN11502619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09151.9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金属球的成形设备及其制造的薄壁金属球,其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工序长、焊缝易开裂的技术问题。成形设备的上模板设有上模,上模开设第一半球形腔,下模板设有下模和安装盲孔,下模开设第二半球形腔,下模与安装盲孔侧壁形成环形槽;筒状支撑体与下模套设滑动连接,其上端露出第二半球形腔周向边沿,筒状支撑体通过弹性件与环形槽连接;当合模后,第一半球形腔、第二半球形腔形成球形腔,筒状支撑体被压入环形槽内;当开模后,第一半球形腔、第二半球形腔分开,筒状支撑体与上模板分离,在弹性件作用下,筒状支撑体露出第二半球形腔周向边沿。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成形设备制造的薄壁金属球。可广泛应用于薄壁金属球制造技术领域。

    数字化多轴向水平放纱三维编织装置及编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4691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501963.X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数字化多轴向水平放纱三维编织装置,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设备主体结构装置、控制电机驱动装置和承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简单、体积小、维护方便,是所有三维编织机中能够容纳纱锭数量最多的,解决了在编织大型结构件时需要的编织机尺寸过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和编织成本。另一方面,工件滑孔的设计可以使编织加工工件进行往复编织增加编织厚度,通过三维编织整体成型的工件其编织纤维连续,稳定性高,结构性强很好的解决了复合材料板层间结合力弱的问题,对提升航空航天关键零件的成型有着重要价值。

    一种考虑微观组织影响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460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211564.5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微观组织影响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寿命模型没有基于微观组织来预测低周疲劳寿命的技术问题,步骤:(1)将镍基高温合金加工成标准的低周疲劳试样;(2)在设定的温度和应变幅工况下,开展镍基高温合金低周疲劳试样的低周疲劳实验,并获取疲劳测试过程中的疲劳应力、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和低周疲劳寿命;(3)进行光镜金相组织观察试验和透射电镜微观组织观察试验,统计计算基体相的平均晶粒尺寸和析出相的等效半径与体积分数;(4)基于三参数寿命模型,建立考虑微观组织影响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基于微观组织预测镍基高温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

    一种碳纤维三维编制专用锭杆

    公开(公告)号:CN11394400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337633.8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三维编制专用锭杆,包括纱线轴套件和被套设于纱线轴套件内部的线轮安装轴,线轮安装轴下部设有滑槽,滑槽处连接有断丝保护装置,纱线轴套件包括纱线轴、纱线轴底座、纱线轴刹车盘,纱线轴底座下方设置有固定于线轮安装轴上的线轮座,线轮座一侧连接有走线柱,走线柱顶端通过铰接组件与纱线轴套件配合,走线柱上包括可随纱线抽放线过程相对运动的随动组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抽放碳纤维纱线时张力稳定、出线顺利、碳纤维纱线损伤较小,以及碳纤维三维编制专用锭杆使用时放置维度不受限制的优势。

    一种陶瓷纤维编织专用锭杆

    公开(公告)号:CN112726012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70362.6

    申请日:2020-12-26

    Abstract: 一种陶瓷纤维编织专用锭杆,涉及三维编织领域,包括线轮安装轴、线轮座、导线架和U形下压板,导线架中部设有横向导线孔,导线架上部与U形下压板铰接,U形下压板的两个臂分别位于线轮安装轴的两侧,线轮安装轴上设有走线槽口,U形下压板中部设有导线板,导线板上设有竖直导线孔;线轮安装轴上设有轴向滑槽,轴向滑槽内设有连接销杆,线轮安装轴外侧套设有视觉识别滑套,线轮安装轴内设有缓冲拉簧,连接销杆与缓冲拉簧上部连接,缓冲拉簧下端与线轮安装轴相对固定。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纱线的放线和回抽过程中张力稳定,张力变化速度慢,不易出现纤维的损伤,纱线断裂时可及时发现,编织的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一种复层金属微通道结构复合与成形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47986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0008197.6

    申请日:2019-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层金属微通道结构复合与成形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其解决了现有结构设计,存在模具装置结构复杂、金属微通道结构加工工艺流程复杂且制作成本高、单金属材质单独加工成形微通道结构质量差且自身性能得不到改善的技术问题,包括配套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通过导套和导柱可实现上下往复运动;上模座的下表面上固设有凸模,下模座的上表面上固设有凹模,凹模设于下模座的上表面上且与凹模固定板围成模具型腔,凹模的上表面向内凹陷设有微通道凹槽;凸模通过凸模固定板固设于上模座的下表面上,凸模的上端与上模座接触的上表面向内凹陷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设有贯穿上模座的振子,可广泛应用于双金属微通道结构精密制造领域。

    一种考虑微观组织影响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4602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11564.5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微观组织影响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寿命模型没有基于微观组织来预测低周疲劳寿命的技术问题,步骤:(1)将镍基高温合金加工成标准的低周疲劳试样;(2)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变幅工况下,开展镍基高温合金低周疲劳试样的低周疲劳实验,并获取疲劳测试过程中的疲劳应力、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和低周疲劳寿命;(3)进行光镜金相组织观察试验和透射电镜微观组织观察试验,统计计算基体相的平均晶粒尺寸和析出相的等效半径与体积分数;(4)基于三参数寿命模型,建立考虑微观组织影响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基于微观组织预测镍基高温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

    微型涡轮盘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3247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322108.6

    申请日:2017-05-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06 B21J5/025 B21J13/02 B21K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型涡轮盘精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涡轮盘成形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上模板(1)和下模板(2),其中上模板(1)上设有导套(3),下模板(2)上设有与导套(3)相配合的导柱(4),上模板(1)和下模板(2)通过导套(3)和导柱(4)组成封闭的框架,该封闭的框架内设有模具附属机构;所述模具附属机构包括上冲头固定板(7)、上冲头(8)、凹模固定板(9)、浮动凹模(10)、弹簧(11)、下冲头(12)、感应线圈(14)、凹模容腔(16)、顶出螺栓(18)、陶瓷套(20);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流程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