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基薄膜温度传感器的耐高温复合介质隔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0489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066129.3

    申请日:2012-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铝基薄膜温度传感器的耐高温复合介质隔离方法。以铝作为原料,加工成传感器基体,对传感器基体进行打磨、电化学抛光预处理,置入掺有稀土元素添加剂的电解质水溶液中进行绝缘阳极氧化,在含稀土元素封口液中高温封孔处理30min后自然干燥,封孔后的氧化膜表面进行机械抛光处理,采用电子束蒸镀的方法制备一层Al2O3膜。本发明的铝基薄膜温度传感器的耐高温复合介质隔离方法得到的介质隔离层与传统技术得到介质隔离层相比具有基体结合力高、绝缘性能好、550℃高温热处理条件下不发生开裂的特点,且制作过程简单,易于实施。

    一种水处理缓蚀剂及含缓蚀剂的水处理剂

    公开(公告)号:CN103172183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104465.7

    申请日:201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处理缓蚀剂及含缓蚀剂的水处理剂。水处理缓蚀剂是由硅酸钠、油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六次甲基四胺组成,每升待处理的水中各组分的加入量为硅酸钠0.1-2g、油酸钠0.02-2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2g、六次甲基四胺0.05-2g。水处理剂包括腐植酸钠和缓蚀剂。本发明的缓蚀剂无毒无污染,可与腐植酸钠水处理剂复配使用。本缓蚀剂能与腐植酸钠发生协同效应,使防垢、除垢、杀菌灭藻和缓蚀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完善腐植酸钠水处理剂产品。

    铸铁工序间环保型防锈清洗液

    公开(公告)号:CN103194759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04464.2

    申请日:201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铸铁工序间环保型防锈清洗液。其组成包括磷酸钠1~10g/L、硅酸钠1~5g/L、苯甲酸钠1~10g/L、聚乙二醇2~10mL/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0.4~3.0mL/L、OP乳化剂1~10.0mL/L、三乙醇胺8~30mL/L、植酸0.3~4mL/L、硅酮消泡剂0.5~3mL/L、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0.2~5mL/L、水余量。本发明产品不含亚硝酸钠及铬酸盐,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排放,无任何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本发明的清洗液是一种环保、清洗、防锈、杀菌、防腐的多功能金属表面清洗液。本清洗液可适用于超声清洗或高压清洗。

    一种水处理缓蚀剂及含缓蚀剂的水处理剂

    公开(公告)号:CN103172183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104465.7

    申请日:201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处理缓蚀剂及含缓蚀剂的水处理剂。水处理缓蚀剂是由硅酸钠、油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六次甲基四胺组成,每升待处理的水中各组分的加入量为硅酸钠0.1-2g、油酸钠0.02-2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2g、六次甲基四胺0.05-2g。水处理剂包括腐植酸钠和缓蚀剂。本发明的缓蚀剂无毒无污染,可与腐植酸钠水处理剂复配使用。本缓蚀剂能与腐植酸钠发生协同效应,使防垢、除垢、杀菌灭藻和缓蚀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完善腐植酸钠水处理剂产品。

    一种硅酸铝纤维与气凝胶粉体复合隔热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1714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310000885.0

    申请日:2013-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硅酸铝纤维与气凝胶粉体复合隔热材料及制备方法。(1)将硅酸铝纤维经水洗分离晶渣、粉碎机粉碎纤维、打浆机打浆、纤维疏解器疏解预处理后,加入水中,搅拌,形成浆料后倒入抄片器中;(2)在浆料中加入气凝胶粉体,在搅拌的同时依次加入结合剂、助剂,浆料逐渐形成絮状物,当浆料中液体由浑浊变为清澈时,将絮状物从抄片器中抄出;(3)将抄出的絮状物成型,烘干得到硅酸铝纤维与气凝胶粉体复合隔热材料。本发明的方法节能、环保、高效、简单,本发明的材料具有低热导率、质轻、成本低的特点,常温常压热导率可达0.0164W/(m.K),200在200-500℃的热导率为0.03-0.09W/(m.K),可以在500℃下使用。

    液浮陀螺仪用薄膜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7732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73517.4

    申请日:2012-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液浮陀螺仪用薄膜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加工铝合金圆环;机械抛光、除油、碱洗、酸洗、去离子水清洗后干燥;采用微弧氧化的方法在KOH和Na2SiO3混合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Al基Al2O3试件;机械抛光,在酒精中超声清洗;采用物理沉积方法制备Cu膜,得到Al基Al2O3/Cu膜试件;在真空环境热处理;进行刻蚀,得到指定阻值,宽度为20-100μm、边缘平整铜线条;采用厚膜焊接技术焊接引线;采用硅橡胶进行封装,形成Al-Al2O3-Cu-Al2O3-Al薄膜温度传感器。本发明通过高绝缘致密介质隔离层制备技术、等离子体闭合场温敏Cu膜可控生长技术,电阻条刻蚀技术等关键步骤,具备耐氟溴油浸泡、小型化、一体化、响应时间短、结构坚实的特点的液浮陀螺仪用薄膜温度传感器。本发明方法所形成的铝基薄膜温度传感器制备技术可应用于其他温敏元器件的制造。

    三元掺杂碳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40504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10071607.9

    申请日:2007-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三元掺杂碳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百分比为碳石墨粉料85%、B4C3.1-5.8%、SiC4.2-6.9%和Cr5%的比例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粉体置于氩气气氛保护下的烧结炉中,在1900℃进行热处理,得到三元掺杂的碳陶瓷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三元掺杂碳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性好、抗氧化、抗渣、抗热震能力强的特点,并且是一种具备良好导电导热性、可机械加工性和自润滑能力的新型高性能工程材料。

    热压自蔓延反应产物制备Ti-Al-Sn块体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63432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910071237.8

    申请日:2009-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热压自蔓延反应产物制备Ti-Al-Sn块体材料的方法。以Ti粉、Al粉和Sn粉为初始原料,以酒精为媒介,在球磨罐中进行充分球磨混合;将混合好的粉末放入干燥箱中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60℃下干燥24h;将干燥好的粉末放入钢制模具中进行自蔓延反应生成Ti-Al-Sn粉体材料;最后将制备出的Ti-Al-Sn粉体装入石墨模具中进行热压烧结,制备Ti-Al-Sn块体材料。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块体材料能够保持其化学计量比,控制加热过程中Al和Sn的挥发,具有稳定的性能,是一种降低生产成本、控制反应产物的新型制备工艺。

    一种碳纤维修补船用复合材料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690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31933.X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修补船用复合材料构件的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复合材料构件的损伤数据并分析;步骤2:清理损伤部位形成修复空间,获取修复空间数据;步骤3:根据所述损伤数据和所述修复空间数据,确定碳纤维布的使用面积和胶黏剂的用量,设计所述碳纤维布的铺层角度和层数;步骤4:胶粘剂浸润碳纤维布并低温保存,采用浸润后的碳纤维布对所述复合材料构件的损伤部位进行铺层粘接并加压,完成船用复合材料构件的修补。本发明的设计性强,适应损伤范围广,修补的针对性可靠性强,修补方法操作简单,其修补后的复合材料构件服役状况良好,提高了船用复合材料构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高开孔率多级孔结构的球形地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382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478178.7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一种高开孔率多级孔结构的球形地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地质聚合物制备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球形地质聚合物孔隙率偏低、微球平均粒径偏小以及难以制备出具有高开孔率的地质聚合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步骤1:浆料制备;步骤2:固化成球;步骤3:后处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方法,通过设计悬浮剂并调整发泡料浆,能制备出具有高孔隙率连通多级孔结构的特性的球形地质聚合物,制备的球形地质聚合物直径为2‑3毫米,极大的提高了其制备效率,为多孔球形地质聚合物大规模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多层悬浮剂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制备的球形地质聚合物与烧杯底部粘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