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51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42895.6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G06F21/57 , G06F18/25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维度处理器硬件漏洞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漏洞的攻击途径、攻击复杂度、权限要求和用户交互需求,计算该漏洞的攻击成功概率分值;根据漏洞对芯片存储信息资源的机密性的影响程度、漏洞利用脆弱性对芯片完整性的影响程度、漏洞利用脆弱性对芯片可用性的影响程度、以及漏洞利用脆弱性对芯片权限正确性的影响程度,计算该漏洞的影响程度分值;计算该漏洞所对应的利用代码成熟度分值和补丁水平分值;基于攻击成功概率分值、影响程度分值、利用代码成熟度分值和补丁水平分值,得到该漏洞的危害等级。本发明可以更准确地对处理器的硬件漏洞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06124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12903.9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L9/40 , H04L61/45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DNS的溯源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DNS权威服务器的DNS响应日志;从DNS响应日志中确定第一请求地址,第一请求地址为在DNS响应日志中向DNS权威服务器查询自有探测域名的请求地址;在第一请求地址与本地服务器地址不一致时,确定第一请求地址为第一可疑地址;利用DNS响应日志确定所述第一请求地址对应的第二可疑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可疑地址确定DNS劫持者地址,利用DNS权威服务器的DNS响应日志追溯逐级的请求来源,能够准确地定位到劫持者的地址,并且找出特定劫持网络中劫持路径上的所有相关设备,易于劫持者定位的操作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844935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810300777.8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南京莱克贝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序列比对的在线协议格式推断方法,首先将协议已知部分的内容进行标记,然后对于在线流量采用增量分析的方式,将捕获的流量按照一定的数目进行分组,对于每个分组采用渐进多序列比对提取协议的格式,然后对相邻的分组结果进行分析,如果解析结果不同则对这两个连续分组中的所有分组进行分析,作为结果,直到分析结束。本方法既可满足在线协议分析的时间要求,又能保证协议分析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08700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710382924.6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北京立思辰新技术有限公司 , 杭州谷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nventor: 胡浩 , 何小梅 , 金宪珊 , 陈钢 , 王明华 , 傅刚 , 刘青 , 李志 , 李远 , 侯海波 , 何跃鹰 , 张晓明 , 孙中豪 , 张嘉玮 , 刘中金 , 方喆君 , 摆亮 , 卓子寒 , 李建强
IPC: H04L29/06 , H04L12/931 , H04L29/08 , H04L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医疗网络的安全监控方法和系统,包括自动识别当前医疗网络上连接的所有设备和设备类型,并提供实时的运行状态;对医疗网络上的每台设备数据交换的跟踪,分析确定每个连接设备的正常行为模式;实时分析判断异常的控制指令,根据需要实时隔离威胁并发送告警信息到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方法需要的设备有安全监视设备处理网络流量提取有用信息;远程服务器分析来自安全监视设备的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发现识别医疗网络上的设备,根据采集的信息对设备进行分类、确定每一台设备正确的行为模式,检测异常行为以及完成对异常行为的后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5971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35247.4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架构固件堆内存的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仿真器和固件中的应用程序,在仿真器中基于二进制翻译技术对应用程序进行解析,使得应用程序与预设测试环境系统架构进行适配;通过遍历执行注册堆内存读写钩子函数和堆内存分配钩子函数,映射生成影子内存,基于影子内存执行预设内存缺陷检测算法,得到堆内存缺陷检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仿真执行模块的跨平台特性,免于将检测工具部署到固件所在设备中,极大克服了传统内存检测工具需要部署到设备中的不切实际需求,提高对固件测试的效率,解决IoT设备存储空间有限的问题,同时内存缺陷检测模块也为在跨架构固件场景下检测多种堆内存缺陷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360134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710429323.6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杭州谷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nventor: 张晓明 , 胡浩 , 何小梅 , 王晶 , 龚道冰 , 陈冬 , 罗丁元 , 陈钢 , 唐睿 , 何跃鹰 , 孙中豪 , 张嘉玮 , 刘中金 , 方喆君 , 摆亮 , 卓子寒 , 李建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远程控制终端的实现方法及其安全系统。通过内置的工业防火墙对外部非法访问进行隔离;采用安全的工业控制协议栈保证远程控制终端的可用性并且利用可配置的控制命令开关来规避符合工业控制协议但不适合应用场景的控制命令和数据写入;通过控制器行为管理模块预置远程控制终端的行为基准检查控制命令的合法性;所述内置的工业防火墙、安全的工业控制协议栈和控制器行为管理模块的配置由设置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完成,且通过独立的通信介质与安全管理设备相连;异常行为的告警由告警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完成,且通过独立的通信介质与指定的安全管理设备相连。本发明全面提升远程控制终端的安全防范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2697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563163.3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控制网络数据采集和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采集设备与第二采集设备通过交换机的镜像接口和/或串行接口对数据进行旁路采集;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与第二采集设备还分别通过第一带外网络、第二带外网络将所述数据上传至中心设备。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采集设备、第二采集设备、第一带外网络、第二带外网络和中心设备。本发明通过带外网络对网络信息进行旁路采集并上传中心设备,可以避免受到业务网络故障的影响,对业务网络带宽实现零占用;通过串行接口收集全面的业务网络配置,同时由采集设备中监控单元对模拟交互信息进行甄别与意外防护,使得管理人员对全网的网络结构掌握地更加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927179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0998293.5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云平台设备类别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网络数据中的数据包按照字段进行分割,获取所有字符串;将所有字符串中符合预设条件的字符串作为特征字符串,所述符合预设条件的字符串对应的数据包中包括物联网设备的常用信息;根据每一特征字符串中的归属地信息和地址信息,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类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从数据采集设备获取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出特征字符串,从而识别设备类别。
-
公开(公告)号:CN108449356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300777.8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南京莱克贝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序列比对的在线协议格式推断方法,首先将协议已知部分的内容进行标记,然后对于在线流量采用增量分析的方式,将捕获的流量按照一定的数目进行分组,对于每个分组采用渐进多序列比对提取协议的格式,然后对相邻的分组结果进行分析,如果解析结果不同则对这两个连续分组中的所有分组进行分析,作为结果,直到分析结束。本方法既可满足在线协议分析的时间要求,又能保证协议分析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32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99215.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信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服务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从网络请求的同步报文中提取待认证信息,针对待认证信息,获取控制策略信息,并在待认证信息属于控制策略信息中预设的管控信息的情况下,获取主机环境信息,以依据主机环境信息进行签名,生成设备网络通信认证报文,随后将设备网络通信认证报文发送给网络请求对应的接收设备,接收设备用于依据设备网络通信认证报文进行网络通信认证;从而达到利用网络通信认证实现服务设备可信、链路可信的目的,满足“零信任”动态防护要求动态防护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隔离无法满足服务设备可信、链路可信以及零信任动态防护要求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