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267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1262586.5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分布式BESS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含分布式BESS的电力系统动态模型;步骤2,基于步骤1建立的BESS并网数学模型,设计单个BESS分散控制的双闭环解耦控制器;步骤3,设计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多个分散的BESS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各控制器相互协调的效果;步骤4:以步骤3建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解分布式BESS控制器参数的多约束优化;步骤5,根据步骤4求解得到的控制器参数,对分布式BESS进行协调控制。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优化分布式控制器的参数,避免了以往设置控制器参数的繁杂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722796.2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系统并网平滑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配电系统中配置高压交流配电网、中压交流配电网、中压直流配电网、低压交流配电网和低压直流配电网,在中压直流配电网与低压直流配电网之间设置直/直换流站,在中压交流配电网与低压交流配电网之间设置低压交流变电站;监测直/直换流站和低压交流变电站的运行数据,根据运行数据判断直/直换流站和低压交流变电站的的状态;当直/直换流站的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平滑切换低压交流变电站为低压直流配电网供电;当低压交流变电站的状态为故障状态时,平滑切换直/直换流站为低压交流配电网供电。本发明能够在并网切换过程中切换平滑从而保证低压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940933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1911197438.2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陡脉冲上升沿起始时刻的综合计算方法,其包括利用MUSIC算法以及能量拐点法算法,MUSIC算法用于测量数据量以及计算量大,定位故障点要求精确,并且需要后续综合诊断分析的情况;能量拐点算法用于现场检测设备所检测数据量少或者只需快速分析,不要求精确定位故障的情况;本发明采用MUSIC算法估计重复脉冲注入信号与特征曲线的起始位置,通过时间差以及脉冲传播速度定位故障源,从而提高故障定位精度更适用于对故障定位精确度高的场合;采用能量拐点法查找脉冲起始时刻并计算重复脉冲信号的传播时间差,具有运算效率高、现场使用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9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15773.8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脱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输电导线自适应防护方法,包括功能筒以及滑动设置在功能筒内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位于功能筒内部另一端伸出功能筒,在拉杆的内侧端固定安装有锤头,在拉杆上套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位于锤头和功能筒的端部之间,在功能筒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挡住锤头的工作挡块和保护挡块,所述工作挡块位于保护挡块的前方,所述工作挡块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使其沿功能筒的径向移动;本发明采用锤击释放的方法预防导线过载,通过工作挡块结构摩擦面的角度设置,控制锤南发生的临界值,使装置不会在导线张力较小时发生频繁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082625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1197439.7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装备中绕组线圈部件的建模方法,其通过改进矢量拟合算法对转子绕组的分布参数模型进行直接拟合,并引入辅助函数σ(s)逼近频响曲线,求解含未知量的非线性问题得到传递函数;再利用无源元件等效电路网络节点对传递函数进行等效,确定满足允许误差条件的串联阻抗等效R–L网络单位长度的总阶数和并联导纳等效G–C网络单位长度的总阶数;最后获得由R‑L网络单位长度串联阻抗以及G‑C网络单位长度并联导纳构建的绕组线圈部件高频分布参数等效Γ型电路模型;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矢量匹配算法的电力装备中绕组线圈部件的统一化建模方法,降低了对初始极点的要求,加快了收敛速度,故计算时间得到缩短,提升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901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63626.1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场站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偏差测算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新能源场站的实测数据与对应新能源场站的模型的仿真数据;基于故障发生时刻,将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对齐,并根据实测数据补齐仿真数据,得到仿真补齐数据;根据多个预设的数据模型,与实测数据进行匹配,得到辨识模型;根据辨识模型和预设噪声阈值,确定实测数据的噪声坐标及噪声的数据的权值;根据权值、实测数据和仿真补齐数据,计算目标新能源场站的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偏差。本发明能够准确测出新能源场站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1522469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37160.3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调压控制方法及控制终端。该方法应用于配电网调压装置;配电网调压装置包括:移相变压器、串联开关及旁路开关;移相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第一端与电网连接,移相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第二端接地;移相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与串联开关串联连接在电网和待调节点之间;旁路开关连接在电网和待调节点之间;上述调压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待调节点的实际电压;确定待调节点的实际电压是否在预设范围外;若是,则断开旁路开关,闭合串联开关,并根据预设调压点电压控制移相变压器调压。本发明能够采用移相变压器调压,无需弃光,不会降低电网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66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64868.7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站地面景观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系统,包括污水进水模块、过滤处理模块、污水处理模块和地面利用模块,所述污水进水模块与过滤处理模块连接,所述过滤处理模块与污水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模块与地面利用模块连接。本发明将接收得到电站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后,通入污水处理模块,经过污水处理模块处理后得到二级处理水,再将二级处理水通入地面利用模块,对该二级处理水进行利用,形成电站地面景观,有效提高了电站的污水利用率,降低污水的排放量,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97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11618862.2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传输损耗的特高频传感器布置校验方法及终端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在预设频段内按照预设数量的扫描点,测量三相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每一相相同结构位置处的两个相邻特高频传感器之间的S12或S21参数,得到有效范围内的第一相的第一传输损耗曲线、第二相的第二传输损耗曲线以及第三相的第三传输损耗曲线;获取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以及第三相关系数;如果存在小于预设阈值的相关系数,则将每一相相同结构位置处的两个相邻特高频传感器确定为在预设频段内布置偏差参数异常的特高频传感器。采用本发明能够对特高频传感器的布置有效性及偏差进行校验。
-
公开(公告)号:CN11008625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910251680.7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邹城市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提高电网操作安全的监控方法及系统,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电网操作监控系统和电网调度管理应用系统,并在电网操作监控系统设置了操作人员随身监控装置,增强了调度人员与现场操作人员的联系,通过操作人员随身监控装置进行模拟操作,并进行实时录音录像、全景录像、设备状态改变报警提醒等操作,确保电网操作正确,实现了现场设备正常运行,保证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