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5315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50117.0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T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放电间隙型可控避雷器及自放电间隙。其中,自放电间隙型可控避雷器,包括:自放电间隙,自放电间隙与避雷器可控部分并联连接,其中自放电间隙具有绝缘特性。能够在雷电/操作高幅值过电压下自放电,快速将可控部分旁路,深度抑制雷电/操作过电压。可支撑超、特高压系统取消合闸电阻,提高电网及设备安全裕度,降低外绝缘尺寸等。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06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72848.8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发间隙开关及防止换流变爆燃的快速清除方法,触发间隙开关包括触发间隙本体和触发控制单元。触发间隙本体包括高压电极、低压电极和金属丝电爆炸装置,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之间具有间隙,金属丝电爆炸装置设置在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上,金属丝电爆炸装置在电脉冲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贯通间隙,使得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触通。触发控制单元包括触发器和控制器,触发器为金属丝电爆炸装置提供电脉冲,控制器控制触发器的工作。本申请的触发间隙开关能够在特高压换流变出现短路故障时,快速清除故障,大幅缩短故障清除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70835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671753.5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可控避雷器控制用触发间隙开关小电流续流装置,由触发间隙开关S、续流电容C和续流电阻R组成,包括:续流电容C和续流电阻R串联构成续流支路,所述续流支路与触发间隙开关S和可控避雷器受控部分并联;续流电容C通过可控避雷器固定部分泄漏电流充电,触发间隙开关S导通后与所述续流支路构成RC放电回路,触发间隙开关S触发后可产生指数衰减型续流电流。解决触发间隙开关刚触发时系统电流过小上升过缓时在熄弧和电流断续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08356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110671753.5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可控避雷器控制用触发间隙开关小电流续流装置,由触发间隙开关S、续流电容C和续流电阻R组成,包括:续流电容C和续流电阻R串联构成续流支路,所述续流支路与触发间隙开关S和可控避雷器受控部分并联;续流电容C通过可控避雷器固定部分泄漏电流充电,触发间隙开关S导通后与所述续流支路构成RC放电回路,触发间隙开关S触发后可产生指数衰减型续流电流。解决触发间隙开关刚触发时系统电流过小上升过缓时在熄弧和电流断续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211856705U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22047256.9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精度宽频带测量过电压机构,锥形电容传感器设有内锥;内锥镀有聚酰亚胺膜;靠近内锥的第一侧面的外部以及靠近第二侧面的外部分别设有外锥面;内锥的第三侧面连接有感应电极板;外锥面的第一端连接感应电极板;外锥面的第二端连接接地电极;内锥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形成的锥角处连接有BNC接头;BNC接头穿过接地电极与同轴电缆连接;同轴电缆通过RC积分器连接数字示波器。装置连接体导电性强,内部绝缘性高,结构简单,宽频带响应,测量精准,可行性高的电器设备内部准确测量过电压的结构,通过锥形电容传感器测量通电母线的实际过电压值,来合理化的设计电器设备的绝缘器件,以避免电力系统的损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289779U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20801220.2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石家庄铁道大学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顶管掘进施工模拟试验的模拟顶管管节,其包括卡接在一起的管节一部和管节二部,所述管节一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顶部拼接槽和第一底部拼接槽,所述管节二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顶部拼接槽和第二底部拼接槽,所述第一顶部拼接槽和第二顶部拼接槽相适配,所述第二顶部拼接槽和第二底部拼接槽相适配;所述管节一部和管节二部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用于放置导线的导线槽;所述第一底部拼接槽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凹槽,第二底部拼接槽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孔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孔凹槽。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模拟顶管管节用于顶管掘进施工模拟试验中。(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5006410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405935.2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Inventor: 王少博 , 王凯 , 于世峰 , 王彦 , 曹爱文 , 张然 , 张文清 , 韩露 , 李婧晗 , 赵艺 , 狄昕 , 孙红燕 , 吴蔚 , 耿璇 , 贾晓峰 , 郭雅琳 , 杨新会 , 李志慧 , 胡浩 , 杨广 , 李志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开关柜上的远程拉合断路器装置,其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储能机构、启动部分、信号装置以及触头;储能机构包括主轴以及弹簧定位片,主轴的前端穿过弹簧定位片和前壁、且其末端设有触头,螺纹段套设有动力弹簧和活动螺母,光轴段套设有限位弹簧,主轴的前部设有卡槽;启动部分包括启动电机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连杆、传动杆以及激发挡片,传动杆的一端在连杆的驱动下可向前移动使其另一端向上移动推动激发挡片,进而使激发挡片脱开主轴上的卡槽。本发明设置了简洁的储能机构,通过遥控接收器可进行击发,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重量轻,方便随车携带,操作简单,在紧急情况下非常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8724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566770.7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温控负荷与发电机励磁的联合系统模型及其反推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搭建包含温控负荷(TCLs)的单机无穷大母线系统架构,基于TCLs的双线性聚合模型,推导构建了聚合TCLs与发电机励磁的联合系统数学模型;其次运用反推控制原理,设计了聚合TCLs与发电机励磁的多指标协调控制策略,并从理论及仿真上证明了控制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相比其它模型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新颖性在于将聚合TCLs与发电机励磁相结合构建协调控制系统,并设计了性能良好的多指标非线性协调控制器,使TCLs在电力系统调控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87249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1811566770.7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温控负荷与发电机励磁的联合系统模型及其反推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搭建包含温控负荷(TCLs)的单机无穷大母线系统架构,基于TCLs的双线性聚合模型,推导构建了聚合TCLs与发电机励磁的联合系统数学模型;其次运用反推控制原理,设计了聚合TCLs与发电机励磁的多指标协调控制策略,并从理论及仿真上证明了控制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相比其它模型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新颖性在于将聚合TCLs与发电机励磁相结合构建协调控制系统,并设计了性能良好的多指标非线性协调控制器,使TCLs在电力系统调控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134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91503.X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IPC: G06Q30/018 , G06Q10/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源大数据的碳排放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碳排放对接采集单元依据上一个监管周期采集到的所有平台监管企业内各能源类型的碳排放量,得到各能源类型基于上一个监管周期的排名变动量,并基于其在由所有平台监管企业的碳排放监管接口的函数名拼接去重后得到各个平台监管企业基于当前监管周期的认证对接序列,在此过程中将上个监管周期每个平台监管企业基于各能源类型的变动隐藏到对应的碳排放监管接口的函数名,并由对应的数据交互单元进行对接前的校验,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每次采集数据调用函数名的过程,降低了函数名泄露的风险,且将上一次的变动规律映射在下一次的认证序列中,保证了对接的安全和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