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5254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415801.5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包括锚网、锚固支护结构、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左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右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上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动力冲击装置、动态数据采集装置和散斑监控装置,后撤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并在试件的表面覆盖有锚网,且在试件的表面穿设有锚固支护结构的状态下,试件动力冲击装置配置成向试件的表面施加动载荷。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及方法,用以研究锚固支护下岩体动静耦合的力学性能,指导深部围岩的安全稳定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42067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367469.X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型试验领域,公开了一种动静耦合多功能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反力承载子系统、动静载加荷子系统、变刚度断层激活子系统、高精监测子系统。该装置能够通过动静分区、储能加载、变刚度支护、双向滑移、监测分析,进行真三轴模型边界储能与动静加载、断层瞬时双向激活、多参量数据并行采集与实时融合,实现断层滑移的高效真实模拟。为研究动静耦合荷载下的各类地下工程灾害发生机制提供了装备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32660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56430.0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锚固岩体动力性能监测与评价方法,涉及岩石力学领域,将锚固岩体装载于冲击试验系统,进行高应变率冲击试验;通过对冲击试验过程中的动态应变监测,获取冲击试验过程中的试样变形与锚固构件变形数据,分别计算锚固岩体吸收总冲击能量和锚固构件吸收的冲击能量;依据锚固岩体分析指标,获取锚固岩体动力性能并评价;针对目前高应变率锚固岩体的动力性能难以获取和评价的问题,通过圆柱形岩体试样作为实际地下工程中围岩的单元体,对试样施加锚固作用后进行冲击试验,获取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的数据,依据冲击能量判断锚固岩体的动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3266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56429.8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数字岩石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锚网耦合支护岩体动力冲击试验与评价方法,涉及岩石力学领域。针对目前锚杆锚网耦合支护岩体的抗冲击性能不便获取的问题,通过对布置有锚杆锚网的耦合岩体试样进行高应变率冲击试验,并配置相应的监测组件对冲击试验过程进行监测,建立岩体表面应变、裂纹演化特征、岩体破坏强度、锚杆变形量、吸能能力提高系数和岩体碎屑分布特征评价指标,对动力冲击条件下岩体锚固效果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对立方体岩体试件非冲击面布置锚网和锚杆并预紧,对试件表面喷涂散斑,获取耦合试件;对耦合试件布置监测组件,施加高应变率冲击载荷;通过监测组件获取耦合试件在冲击下的数据,收集岩体碎屑;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依据指标对锚固效果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514648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1075467.3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数字岩石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国能大渡河金川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奴文 , 李彪 , 丁泉富 , 王琦 , 杨军 , 肖培伟 , 毛浩宇 , 孙悦鹏 , 段斌 , 周相 , 林鑫 , 彭志海 , 李志 , 江贝 , 高红科 , 王帅 , 薛浩杰 , 黄玉兵 , 孙志强 , 余亚洲 , 李伟 , 廖果 , 龙海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埋隧洞爆破参数评价方法,属于矿山工程技术领域,该评价方法包括:设定多个具有差异性的爆破方案;选定多个地质特性相同的试验段,所述试验段的数量与所述爆破方案的数量相对应;应用所述爆破方案对所述试验段进行爆破,分别获取每个所述试验段的多元化监测数据;以及比较多元化监测数据,选取针对试验段的最佳爆破方案。该深埋隧洞爆破参数评价方法通过在地质特性相同的试验段实施不同的爆破方案,获取试验段的多元化监测数据进行比较选择针对试验段的最佳爆破方案,保障深埋隧道爆破开挖的安全以及爆破开挖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99218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926321.9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模型试验多功能均衡加载装置及方法,包括反力框架承压油一体化系统和并联加载单元,反力框架承压油一体化系统包括均衡加载器壳体,在均衡加载器壳体上设置复合加载通道群,复合加载通道群包括多个贯穿均衡加载器壳体的加载通道,加载通道的第一端设置法兰,第二端设置轴卡,并联加载单元包括传力主轴和推力传输板,传力主轴的第一端与推力传输板连接,第二端通过法兰进入加载通道内,且能够沿加载通道的轴向移动,轴卡上设置供油孔,承压油能够通过供油孔进入加载通道,推动传力主轴在加载通道内轴向移动。实现多加载面、多工况、不同地应力条件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448623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58827.4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长期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对地下工程支护构件进行耐久性测试,获取支护构件与耐久性测试时长对应的力学性能参数,用于构建支护构件长期动力学性能预测模型;根据支护构件长期动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和设计使用年限,对支护构件的长期动力学特性进行预测;综合预测结果,抵抗围岩释放的弹性应变能,安全系数,以及支护构件的数量、长度,对地下工程支护体系长期动力学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用于确定支护体系是否满足地下工程安全使用要求。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以有效对地下工程支护体系长期动力学性能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83902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778022.5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破碎岩体特性随钻测试与评价方法,所述破碎岩体特性随钻测试与评价方法采用破碎岩体随钻试验系统对破碎岩体进行室内钻进试验得到随钻参数,根据建立的岩体强度随钻测试模型得到破碎岩体等效抗压强度,并根据破碎岩体和完整岩体的等效抗压强度建立基于随钻参数的等效强度随钻弱化系数计算公式,进行现场钻进试验,根据得到的等效强度随钻弱化系数对现场岩体的破碎程度进行评价,同时根据随钻参数和等效抗压强度波动的范围和波动的程度,定量评价破碎岩体的破碎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77830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716433.1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爆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爆控制试验方法与装备。该岩爆控制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锚杆上设置第一应变测试传感器,将应力测试传感器安装在锚杆上,将锚杆锚固至试验试件上,将第二应变测试传感器安装在试验试件上;通过传力装置对试验试件的所有外表面施加荷载,并通过第一应变测试传感器、第二应变测试传感器、以及应力测试传感器记录数据;保压一段时间后,撤销试验试件的第一外表面上的传力装置,若发生岩爆则实验终止;若未发生岩爆,则通过传力装置对垂直于第一外表面的第二外表面施加荷载或扰动波直至发生岩爆。本发明可以用于研究锚固支护对岩爆的控制效果和控制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519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20501.X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21C41/18 , E21F15/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井巷道切顶卸压‑支护吸能控制方法,属于煤炭开采安全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不能从根本上对灾害有效防治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切顶卸压‑支护吸能岩层力学分析模型,根据卸压‑支护吸能岩层力学分析模型得到切顶‑充填参数;根据由切顶‑充填参数确定的切顶后顶板围岩存储的弹性能和吸能支护件的吸能性能参数得到第一支护参数,根据单位面积巷道所需支护总强度和吸能支护件的力学性能参数得到第二支护参数;比选第一支护参数和第二支护参数,确定施工支护参数,根据切顶‑充填参数和施工支护参数进行切顶和吸能支护件的现场施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冒顶、冲击地压等灾害的有效防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