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7978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871076.X
申请日:2018-08-02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弹簧能源消纳系统。本发明对当前的电力弹簧结构进行改进使其适应源荷同端的电网结构,将第一单相逆变器交流侧与宽电压负载串联,第一单相逆变器的直流侧通过双向的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与直流母线连接,在直流母线上汇集新能源发电装置,从而形成源荷同端的隔离型背靠背结构,在不影响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发电功率的条件下,利用宽电压负载调节交流母线电压,实现安全可靠运行,在第一单相逆变器和并网变流器之间设置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进行隔离,能够保护电路,简化控制程序,实现对第一单相逆变器的直流电压的控制,解决了当前的源荷同端的弱网环境下,新能源消纳不足极易发生高电压台区问题且难以经济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17995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828491.1
申请日:2019-09-03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压接式IGBT的控温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压接支架、加热装置、换热器、循环泵、测温仪、控制器和IGBT;换热器中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与循环泵依次串联构成循环回路;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与IGBT的上下两面紧贴;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紧贴第一换热器的上表面;第二加热装置紧贴第二换热器的下表面;加热装置、换热器和IGBT均压在压接支架内部;测温仪正对IGBT;加热装置、循环泵、测温仪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上述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加温和循环泵降温可以使得IGBT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解决了传统的控温装置难以维持稳定的测试温度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09428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08147.8
申请日:2019-01-04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波形幅频分离实时控制的高频电流源,通过PowerPC解析导入的原始采样数据,分析信号的幅值及频率参数,计算与采样信号幅值成比例关系的直流幅值控制信号及与采样信号频率相同的交流频率控制信号;通过FPGA模块完成控制信号的编码输出及发送时序控制;通过第一数模转换模块产生直流电压模拟信号;通过第二数模转换模块产生交流电压模拟信号;通过电力电子式电流发生器输出高频电流信号。本申请结合常规的模拟式功放测试方法与数字式电流源的良好高频输出特性,可开展直流电子式互感器的频响精度、滤波截止频率、频率混叠等频率特性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1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54653.2
申请日:2024-06-12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18 , H02J3/00 , G06F30/20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模网架的连接导引方法、装置、组网屏、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动模组网屏,所述动模组网屏包括:若干个接线端子组和与若干个接线端子组对应的若干个连接指示灯;所述动模网架的连接导引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电力系统的数据,并根据当前电力系统的数据生成系统组态拓扑;所述当前电力系统的数据包括若干个接线端子组的数据;根据所述若干个接线端子组的数据和所述系统组态拓扑生成组态接线导引表;本发明根据所述组态接线导引表控制与若干个接线端子组对应的若干个连接指示灯的状态,以使接线人员根据连接指示灯连接各接线端子组,并在每次连接后对动模组网屏进行组态校验,直到所有接线端子组被正确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057187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1046888.1
申请日:2019-10-30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不间断无线供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取能线圈、变流稳压模块、高频逆变模块、发射端谐振器、接收端谐振器、整流滤波模块和混合储能模块;发射端谐振器与信号发生模块耦合连接;发射端谐振器和接收端谐振器均并联有集总谐振器。本申请能够实现能量与信号在同一通道上的不同频率的传输,且通过设置混合储能模块,用于控制供电装置以实现高效率稳定安全的能量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蓄电池或太阳能电池供电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2662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828489.4
申请日:2019-09-03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26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接式IGBT模块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主控单元控制加热电路单元控制压接式IGBT模块的测试温度,通过边沿触发电路单元提供边缘触发信号给驱动电路单元,驱动单元驱动双脉冲回路单元工作,输出双脉冲测试信号给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并通过显示单元传送给主控单元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实现了在不同温度下的压接式IGBT动态特性分析,同时,利用校正回路对双脉冲回路单元输出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的时间偏移误差进行了校正,避免了因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存在时间偏差导致的测试精度降低问题,解决了现有的IGBT模块动态特性测试系统不能适用于研究温度对压接式IGBT模块动态特性的影响,动态测试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14314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33670.X
申请日:2018-07-26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暂态阶跃源信号自适应调节方法和装置,通过采用闭环阶跃输出方式,根据预置自学习算法通过经信号处理后得到的直流暂态阶跃小电压信号进行修正,当修正后的信号满足预置输出条件时,将该信号作为目标信号进行输出,无论是否存在直流暂态阶跃信号源的负载发生变化导致直流暂态阶跃信号畸变,经过自学习修正后得到的目标信号都是接近真实故障时的暂态波形的,因此能够适应各种原理直流互感器的负载特性,解决了现有的直流互感器暂态阶跃源采用开环功放阶跃输出方式,难以适应各种原理直流互感器的负载特性变化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78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71076.X
申请日:2018-08-02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弹簧能源消纳系统。本发明对当前的电力弹簧结构进行改进使其适应源荷同端的电网结构,将第一单相逆变器交流侧与宽电压负载串联,第一单相逆变器的直流侧通过双向的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与直流母线连接,在直流母线上汇集新能源发电装置,从而形成源荷同端的隔离型背靠背结构,在不影响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发电功率的条件下,利用宽电压负载调节交流母线电压,实现安全可靠运行,在第一单相逆变器和并网变流器之间设置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进行隔离,能够保护电路,简化控制程序,实现对第一单相逆变器的直流电压的控制,解决了当前的源荷同端的弱网环境下,新能源消纳不足极易发生高电压台区问题且难以经济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5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367302.2
申请日:2021-04-06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谢志文 , 唐酿 , 陈璐寒 , 黄明欣 , 黄辉 , 曾杰 , 陈锐 , 谢宁 , 罗威 , 韩金尅 , 关富敏 , 刘建明 , 游捷 , 舒坚 , 许超 , 冯文晴 , 游德华 , 陈浩林 , 贾玲 , 林燕群 , 贺臣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动惯量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采集虚拟同步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参数;根据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以及有功功率计算公式函数建立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小信号模型;设置小信号模型的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计算得到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的取值范围;由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的取值范围,根据转子角速度变化率自适应的调节转动惯量;根据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的取值范围,计算阻尼系数的边界条件,根据边界条件选取对应的阻尼系数。本申请通过虚拟同步技术实时调节虚拟惯量和阻尼的大小有效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65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810681872.7
申请日:2018-06-27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建立以系统损耗最小和直流电网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模型,以各个下垂控制站的下垂系数、直流电压参考值和直流功率参考值为决策变量,以预置的直流电压、直流功率和线路直流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作为不等式约束条件,对多个下垂控制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解决直流电压越限和功率满载的问题,还计算当系统保持稳定时最大的下垂系数总和,以其作为等式约束,考虑了满足下垂系数总和尽可能大和系统保持稳定的要求,解决了当前的下垂控制方法只针对其中一个参数进行设计,难以同时解决直流电压越限和功率满载,未考虑下垂系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容易导致系统失稳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