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轴器的卡簧自动拆卸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5852218U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20862519.5

    申请日:2016-08-11

    Inventor: 李向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多轴器的卡簧自动拆卸设备,包括机架、立柱、固定模板、翻折板、刮屑板、多轴器和控制面板,机架的顶部安装有工作台,工作台的前侧表面上固定有固定模板,固定模板的边缘处通过铰链铰接安装有翻折板,固定模板的四角上分别固定有定位轴,定位轴的上端置有刮屑板,立柱的前侧固定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导轨,导轨与滑块滑动配合,滑块上固定有滑座,滑座的上部固定有电机安装座,下部固定有多轴器固定板,电机安装座上安装有电机,多轴器固定板上安装有多轴器,多轴器与电机传动连接,多轴器位于刮屑板的正上方,控制面板分别与电机和伸缩气缸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劳动量小和产品质量好。

    一种用于圆环抓手的可调手指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051894U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21544208.0

    申请日:2023-06-16

    Inventor: 张光宇 李向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圆环抓手的可调手指结构,包括升降座、调节蜗轮组件、减速蜗杆组件、压块和旋转臂,所述升降座上套设有调节蜗轮组件、压块和旋转臂,升降座是由升降杆和锁紧盘组成,升降杆的上端开设有外螺纹,调节蜗轮组件通过与升降杆通过螺纹进行活动连接;调节蜗轮组件的径向连接有减速蜗杆组件,旋转臂的上端抵接调节蜗轮组件,旋转臂的下端连接有压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用于圆环抓手的可调手指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装夹承受能力差和不能灵活抓取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变抓手的电液伺服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18575657U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20071180.8

    申请日:2021-0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抓手的电液伺服机器人,包括RGV底盘小车(1),RGV底盘小车(1)上安装有关节机械臂组件和伸缩配重组件,所述关节机械臂组件中的小臂(5)和大臂(7)通过连接板(6)连接,小臂(5)上设置有抓手安装座(3),用于安装不同类型的抓手,回转驱动马达(8)用于对整个关节机械臂组件的回转提供动力,所述伸缩配重组件中的配重箱(10)安装在伸缩框架(11)上,伸缩框架(11)和滑槽(15)连接,伸缩油缸(14)对伸缩框架(11)的伸缩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移动方便,运行稳定,可装配不同类型的工件抓手,实现对多种类型工件的上下料操作,高精度定位,快速搬运夹取的特点。

    一种活动翼面对接装置的柔性抓手

    公开(公告)号:CN212331083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21824886.9

    申请日:2020-08-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动翼面对接装置的柔性抓手,涉及活动翼面自动对接装置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活动翼面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差、装配时容易对翼面造成损伤和抓取不牢固的技术问题。该活动翼面对接装置的柔性抓手包括抓手骨架(1)、可调电动夹具机构、固定电动夹具机构、安全限位机构和六维测力传感器(5)。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活动翼面对接装置上抓取活动翼面。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动翼面对接装置的柔性抓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能适应抓取左右对称的活动翼面、且使用了软胶层对活动翼面进行接触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设置限位机构可让抓取更加牢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管件自动装配系统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30305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21823643.3

    申请日:2020-08-27

    Inventor: 郑愈红 李向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件自动装配系统,涉及工艺装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安装天线时效率较低以及安装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该管件自动装配系统包括工作台(1)、天线罩壳(2)、调平基座(3)、操作屏(8)和控制器(5)。本实用新型一种管件自动装配系统适用于将天线管安装在雷达罩内,通过设置的全向平移装置(4)实现装配臂(7)全向移动,方便安装天线管,通过设置的纠偏导向装置(13)保证天线管的安装精度,通过设置的柔性夹持装置可以使天线管偏摆一定的角度,适应天线管插入时与隔板的垂直度误差,提高天线管安装时的精度,保障天线后期的使用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自适应装置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07134U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20922794.6

    申请日:2017-07-27

    Inventor: 郑愈红 李向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装置,它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可升降的高度测量机构和宽度测量机构,宽度测量机构包括滑动轴、弹簧和两个测量轮,两个测量轮安装于滑动轴的两端,弹簧套设于滑动轴上,弹簧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测量轮接触,底座上安装有光电开关A,高度测量机构上设有光电开关B。本实用新型可对狭小空间进行测量。

    一种线缆盘具自动装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306662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1056836.8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盘具自动装配系统,它包括机架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芯板上料工位(1)、盘片上料工位(2)和芯板成型工位(5),所述芯板上料工位(1)包括芯板传送带(12)和设置在芯板传送带(12)一侧的芯板提取机器人(13);所述盘片上料工位(2)包括盘片移动装置、盘片上料架(22)和设置在盘片移动装置上的盘片翻转定位爪手(23);所述芯板成型工位(5)两侧分别连接所述芯板传送带(12)和所述盘片移动装置;所述芯板成型工位(5)下端设置有螺杆上料工位(4),螺杆上料工位(4)下端设置有线盘紧固工位(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节约人工,装配速度快,效率高,帮助客户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球头定位锁紧装置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970040U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20227364.3

    申请日:2022-0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头定位锁紧装置,包括底板(1)、防护罩(10)、顶盖(9)和灯罩(13);防护罩(10)固定在底板(1)上;顶盖(9)安装在防护罩(10)顶部;防护罩(10)内设有锁紧机构、底座(4)、三维力传感器(20)、视觉相机(30)和工艺球头(31);三维力传感器(20)固定在防护罩(10)内的底板(1)上;底座(4)安装在三维力传感器(20)上方,且底座(4)内部设有腔体,腔体内安装有视觉相机(30);底座(4)上设有锁紧机构安装座(8)和锁紧机构,通过锁紧机构将工艺球头(31)固定锁紧在锥面球窝内。本实用新型定位效果好,球头入位准确,能有效固定锁紧球头。

    一种弱刚性飞机装配用内保型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16546788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20227332.3

    申请日:2022-01-27

    Inventor: 李向东 张光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弱刚性飞机装配用内保型支架,涉及直升机装配技术领域。该弱刚性飞机装配用内保型支架包括上部支架组件(1)、侧面支架组件(2)、下部支架组件(3)、顶杆组件(4)和肘夹组件(5),所述侧面支架组件(2)的数量为两个,设置在飞机的两侧,通过支架安装板与下部支架组件(3)相连;上部支架组件(1)设置在飞机内的顶部,与两个侧面支架组件(2)相连;上部支架组件(1)、侧面支架组件(2)和下部支架组件(3)上均设有顶杆组件(4);所述上部支架组件(1)和下部支架组件(3)上均设有肘夹组件(5)。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将飞机调整至理论外形,解决了现有弱刚性飞机在对接时精准度差,变形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转向驱动轮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893391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323451.X

    申请日:2020-03-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驱动轮,涉及自动化物流运输领域,具有结构简单,后期维护少,养护速度快,舵轮全向平台接触面积大,所需电机功率较小等诸多优点。该转向驱动轮包括转向驱动组件、滚动轮、轮组架、安装板和驱动电机。转向驱动轮的驱动电机和转向驱动组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能够实现驱动轮的准确全方位运动控制;安装板与车架固定连接后,驱动电机和转向驱动组件位于车架下侧,使车体顶部的离地高度非常低,既能降低重心,又能提高车体的适应性;由于驱动电机和转向驱动组件均为固定状态,线缆为固定状态,不存在线缆缠绕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