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5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923791.0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机推进控制系统性能优化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基于曲率均匀变化的缓和曲线构建纠偏轨迹模型,所述纠偏轨迹模型至少包括彼此相接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缓和曲线且其曲率半径大于盾构机的最小转弯半径,并且第二曲线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三曲线的曲率半径;基于至少一个直线段拟合所述纠偏轨迹模型,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以盾构机的推进系统、转向参数、探测参数中的一个或几个为约束条件搜索相邻两个直线段之间连接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直线段的数量和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1576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911044616.8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锚杆支护结构轴力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长粘结倾斜锚杆轴力监测装置及实验方法。旨在解决现阶段隧道施工锚杆受力的检测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组装式待测锚杆,测力计安装在组装式待测锚杆上,其外部套装有异形保护套,在组装式待测锚杆的底部端部安装有固定其在隧道围岩上的斜面垫板;组装式待测锚杆包括至少3节螺纹钢筋,螺纹钢筋的两端开设有螺纹,每两根螺纹钢筋间经由螺纹配合安装测力计;异形保护套为中空圆柱形套管,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称的外倾斜喇叭状挡片组。优点在于:锚杆受力均匀,避免锚杆端头剪应力破坏,避免安装过程中导线挤压磨损破坏,确保了全长粘结锚杆分段轴力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157730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488150.7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振川 , 韩伟锋 , 韩静玉 , 李治国 , 李宏波 , 翟乾智 , 王利明 , 陈瑞祥 , 杨延栋 , 赵海雷 , 张合沛 , 高会中 , 王发民 , 王雅文 , 任颖莹 , 范文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机及其掘进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盾构机本体,所述盾构机本体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固定安装有导块;所述固定盘外套设有头套,所述头套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块对应的导槽,头套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翅片;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头套上设置翅片扎入泥土,避免由于刀头与泥土阻力过大导致盾构机本体旋转的情况,同时刀头再掘进减小刀头部位受到的泥土压力,减少刀头的磨损;设置导块在导槽内活动,对盾构机本体掘进起导向,提高掘进的方向稳定性,保证直线前进。
-
公开(公告)号:CN11306996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523957.4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盾构泥浆密度计测量精度的混合装置,包括位于泥浆管外侧的外置电机以及与泥浆管同轴的内滚筒、外筒,内滚筒转动装配在外筒内部,内滚筒外侧壁上固定或者一体成型有滚筒齿轮,所述外置电机的输出端止转连接有驱动齿轮,外筒上对应滚筒齿轮的位置处开设有供驱动齿轮伸入并与滚筒齿轮啮合传动的伸入口;外筒用于与两泥浆管固定连接,内滚筒两端分别伸入两泥浆管中且内滚筒两端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与两泥浆管密封配合的密封圈,使用时内滚筒受到驱动齿轮传动转动,泥浆随内滚筒一起混合均匀,能够减小分层、密度不均给后续密度测量带来的误差,提高密度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19657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88643.8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掘进机破岩的高压水射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掘进机机架上的工作台,在工作台顶部设置有水箱,在水箱中设置有高压水泵,高压水泵与刀盘中的喷枪连通;喷枪包括壳体,穿设在壳体一端的缓冲杆,以及设置在缓冲杆外端的喷头,缓冲杆内开设有通道,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通道的内端口通过高压胶管二与通孔连通,通孔的外端口与高压胶管一连通;在壳体的内腔中位于缓冲杆底部的位置设有弹簧一,喷头的内部设置有集水腔,集水腔与通道对接连通,在喷射过程中水射流对喷嘴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此时弹簧一对缓冲杆提供缓冲作用力,使缓冲杆能够得到很好地缓冲,避免喷射装置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216076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88981.1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水射流与滚刀复合破岩的掘进机刀盘,涉及掘进机技术领域,包括刀盘本体,所述刀盘本体上固定安装有滚刀,所述滚刀的一侧设置有喷水孔,所述喷水孔内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数量为3块;所述封堵板后侧固定安装有连扳;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喷水孔设置在滚刀一侧,避免喷水孔设置在滚刀上影响滚刀强度;设置滚刀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滚刀压力,实现监测滚刀切割土质,根据检测结果实时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打开喷水孔,启动高压水射流系统进行水射流切割,减小滚刀工作强度,增加掘进效率;设置封堵板根据土质进行关闭打开避免不需要水射流时泥沙进入喷水孔造成堵塞影响水射流的启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23791.0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机推进控制系统性能优化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基于曲率均匀变化的缓和曲线构建纠偏轨迹模型,所述纠偏轨迹模型至少包括彼此相接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缓和曲线且其曲率半径大于盾构机的最小转弯半径,并且第二曲线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三曲线的曲率半径;基于至少一个直线段拟合所述纠偏轨迹模型,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以盾构机的推进系统、转向参数、探测参数中的一个或几个为约束条件搜索相邻两个直线段之间连接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直线段的数量和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1110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86091.1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B3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取出浅层钻探岩芯的打捞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活塞,活塞由螺接在筒体上端的螺纹杆带动其在筒体内运动,螺纹杆的端部设有转杆,筒体的上端还设有气体阀门,筒体的下端设有抓取结构;抓取结构包括位于外侧的限位层,限位层的内侧设有膨胀层,膨胀层的内侧设有吸盘,膨胀层设有向上延伸的充气通道,充气通道通过连接口与筒体的内部连通。本发明通过巧妙的利用吸盘的吸附力和膨胀层的夹持力,可以高效对表面光滑的岩芯或者表面不光滑的岩芯进行夹持固定,并使之能够稳定取出,具有结构设计精巧、实用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81185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95314.6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杆索系统协同承载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属大变形隧道围岩支护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隧道围岩变形控制的锚杆索协同支护设计难题。装置包括导轨构件、锚杆锚固体、锚索锚固体、牵引系统。实施时,确定要研究的影响锚杆索协同承载性能的变量,安装锚杆锚固体和锚索锚固体,利用牵引系统,同步拉伸锚杆、锚索。根据锚杆索锚固系统的失效位置、次序、模式,以及应力、变形特征,评估锚杆索协同承载性能。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传统单根锚杆或锚索的承载性能实验研究的缺陷,实现了锚杆、锚索协同承载性能测试的目的,而且室内锚杆索协同承载实验环境与现场高度贴近,能够更科学有效指导现场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162276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77337.7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换刀机器人本体结构,包括底座和机械手臂,底座卡设在滑轨上,机械手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周向和径向运动第一传动机构、用于周向和轴向运动第二传动机构、用于定位和对接刀具的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与底座侧面连接,第三传动机构与用于安装拆装刀具的末端执行机构连接;滑轨内部设有磁性超导体。本发明在滑轨内部嵌入磁性超导体实现在盾构复杂作业环境下的长寿命周期的静音运行,延长使用周期;本发明能够满足在大直径盾构刀盘刀群范围内精确实现不同位置刀具的更换;本发明能够提高盾构智能化换刀作业能力,实现安全高效换刀,降低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突破盾构人舱内作业空间狭窄、人工换刀作业难的技术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