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8981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4197.3
申请日:2019-03-26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M8/2465 , H01M8/0202 , H01M8/0263 , H01M8/1004 , H01M8/1007 , H01M8/2418 , H01M8/04119
摘要: 在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中,以阳极电极(26)的一部分隔着电解质膜(24)与相邻的两个阴极电极(28)中的一个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相向,并且另一部分隔着形成于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与剩余的一个阴极电极(28)的一部分相向的方式进行交错配置。燃料电池(10)还具有燃料气体供给层(86),所述燃料气体供给层形成有用于使向阳极电极(26)供给的燃料气体流通的燃料气体供给流路(96)。该燃料气体供给层(86)的处于燃料气体供给流路(96、96)彼此之间的壁部隔着阳极电极(26)与连接部(44)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802839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4229.0
申请日:2016-08-24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M8/0271 , H01M8/0202 , H01M8/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能够在平面排列型的燃料电池中,防止气体从使相邻接的电池单元彼此电连接的中间连接部的近旁泄漏。电解质膜的两个表面的电极层被多个电极区域以分割槽分割,电解质膜和电解质膜的一个表面侧的一个电极区域和另一个表面侧的一个电极区域的层叠结构构成电池单元,在多个该单位电池在电解质膜内形成的中间连接部上串联连接的电池单元中,至少所述一个表面的电极层具备催化剂层和保护层,该催化剂层具有催化活性并含有质子传导性树脂,该保护层位于所述催化剂层和电解质膜之间、具备导电性、且与所述催化剂层相比质子传导性树脂的填充密度高,所述中间连接部在所述一个表面上被所述保护层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802839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4208.9
申请日:2016-08-24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M8/0202 , H01M8/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能够在平面排列型的燃料电池中容易地形成将相邻接的电池单元彼此电连接的中间连接部。电解质膜的两个表面的电极层被多个电极区域以分割槽分割,由电解质膜、电解质膜的一个表面侧的一个电极区域、和另一个表面侧的一个电极区域的层叠结构构成电池单元,在多个该单位电池在电解质膜内形成的中间连接部上串联连接的电池单元中,通过对电解质膜的质子传导性树脂加热使其碳化从而形成所述中间连接部。质子传导性树脂的加热可以通过激光照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216903019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23276691.2
申请日:2021-12-23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M8/0400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根据温度变化提高或降低散热性。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搭载于移动体上;吸热部件,对向设置在燃料电池的一侧;可动部件,固定于燃料电池,且设置于燃料电池与吸热部件之间;以及传热部件,连接于燃料电池,其中燃料电池与吸热部件相互分离配置,吸热部件包括第一平面部,传热部件包括第二平面部,第一平面部与第二平面部配置于可动部件的下方,且在由燃料电池产生的热到达预设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可动部件朝下方移动而按压于第一平面部以及第二平面部,传热部件将燃料电池产生的热传导至吸热部件,使吸热部件吸收燃料电池产生的热。
-
公开(公告)号:CN218160468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2273441.1
申请日:2022-08-29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M8/0400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能够节省空间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搭载于移动体上;吸热部件,对向设置在所述燃料电池的一侧;可动部件,固定于所述燃料电池,且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与所述吸热部件之间,以对应所述燃料电池的温度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吸热部件;以及传热部件,连接于所述燃料电池,其中所述可动部件包括在所述可动部件向所述吸热部件的靠近远离方向上层积的多个双金属片,并且在由所述燃料电池产生的热到达预设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双金属片朝所述吸热部件变形,从而所述可动部件靠近所述吸热部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