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1888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80004561.7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 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C01B25/45 , C01P2002/30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51 , C01P2004/64 , H01M4/0402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 Y02P20/544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方法和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将锂前体、铁前体和磷前体添加到反应溶剂中制备混合物溶液;和(b)将该混合物溶液置于反应器中并且进行加热,从而在1巴~10巴的压力条件下制备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与普通的水热合成法、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和醇热合成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相对较低的压力下进行反应。因此,可以不需要高温/高压反应器,且可以确保过程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另外,可以容易地制备具有均匀的粒度且粒度分布被有效控制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
-
公开(公告)号:CN104918888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480004561.7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C01B25/45 , C01P2002/30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51 , C01P2004/64 , H01M4/0402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 Y02P20/544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方法和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将锂前体、铁前体和磷前体添加到反应溶剂中制备混合物溶液;和(b)将该混合物溶液置于反应器中并且进行加热,从而在1巴~10巴的压力条件下制备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与普通的水热合成法、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和醇热合成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相对较低的压力下进行反应。因此,可以不需要高温/高压反应器,且可以确保过程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另外,可以容易地制备具有均匀的粒度且粒度分布被有效控制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
-
公开(公告)号:CN104603060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80002200.9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C01B25/45 , C01P2002/30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51 , C01P2004/64 , H01M4/0402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 Y02P20/544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及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上述方法包括:步骤(a),在甘油溶剂中放入锂前体、铁前体及磷前体来制备混合溶液;以及步骤(b),向反应器投入上述混合溶液并进行加热,在1巴以上且小于10巴的压力条件下合成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与现有的水热合成法、超临界水法及醇热法相比,上述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能够在相对低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由此,因不使用高温/高压反应器而既能确保工序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又能容易地制成粒子大小及粒度分布得到控制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
-
公开(公告)号:CN101978018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0980109760.3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9K3/14 , H01L21/304 , C01F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7/20 , C01F17/0043 , C01P2006/12 , C01P2006/64 , C09G1/02 , C09K3/1463 , H01L21/310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二氧化铈的方法,该方法能制备出显示出改进的抛光性能的二氧化铈;由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铈;及含有该二氧化铈的CMP浆料。该制备二氧化铈的方法包括使二氧化铈与伯醇接触从而使二氧化铈的比表面积增加10%或更多的步骤。
-
-
公开(公告)号:CN109071242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780022644.2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制备具有优异分散性的硅铝酸盐颗粒的方法、包含所述硅铝酸盐颗粒的橡胶用增强材料、和包含所述橡胶用增强材料的轮胎用橡胶组合物。包含通过本公开的方法制备的硅铝酸盐颗粒的橡胶用增强材料可以表现出在橡胶组合物中的优异的分散性和提高的增强效果,使得其可以适用于要求高效率和高燃料效率的生态友好型轮胎。
-
公开(公告)号:CN11019918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80007256.1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预测用于橡胶增强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橡胶增强效果的方法。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在不与橡胶组合物混合的情况下通过热重分析可靠地预测用于橡胶增强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橡胶增强效果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978017B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0980109759.0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9K3/14 , H01L21/304 , C01F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3/1454 , C01F17/0043 , C01F17/005 , C01P2002/72 , C01P2002/76 , C01P2004/62 , C09G1/02 , C09K3/1409 , H01L21/310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碳酸铈的方法,其使得可通过一种简化的方法制备六方碳酸铈;涉及一种由此制备的碳酸铈粉末以及一种使用所述碳酸铈粉末制备二氧化铈粉末的方法。用于制备碳酸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正交碳酸铈与含有重量比为1∶0.1或更高的水和伯醇的伯醇水溶液于160℃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接触反应,以形成六方碳酸铈。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324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80011138.4
申请日:2008-04-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F17/0043 , C01F17/005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10 , C01P2004/20 , C09K3/1454 , C09K3/14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作磨料的氧化铈粉末;含有该粉末的CMP浆料;以及使用该CMP浆料的浅槽隔离(STI)法。至少两种通过使用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碳酸铈制备的氧化铈以一适当比例混合,并用作CMP浆料的磨料,从而调节CMP浆料所需的抛光特性。另外,在所公开的制备碳酸铈的方法中,碳酸铈的晶体结构可简单地控制。基于在用作磨料的氧化铈中、抛光特性提高的情况取决于碳酸铈的晶体结构这一发现,至少一种抛光特性——如二氧化硅层的抛光速率、氮化硅层的抛光速率、二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之间的抛光选择性和WIWNU——可通过使用至少两种选自以下的氧化铈作为CMP浆料的磨料、并调节所述氧化铈的混合比例来调节,所述氧化铈选自(i)一种使用镧石-(Ce)晶体结构的碳酸铈制备的氧化铈;(ii)一种使用正交晶体结构的碳酸铈制备的氧化铈;以及(iii)一种使用六方晶体结构的碳酸铈制备的氧化铈。
-
公开(公告)号:CN101978017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980109759.0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9K3/14 , H01L21/304 , C01F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3/1454 , C01F17/0043 , C01F17/005 , C01P2002/72 , C01P2002/76 , C01P2004/62 , C09G1/02 , C09K3/1409 , H01L21/310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碳酸铈的方法,其使得可通过一种简化的方法制备六方碳酸铈;涉及一种由此制备的碳酸铈粉末以及一种使用所述碳酸铈粉末制备二氧化铈粉末的方法。用于制备碳酸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正交碳酸铈与含有重量比为1∶0.1或更高的水和伯醇的伯醇水溶液于160℃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接触反应,以形成六方碳酸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