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59767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80032693.7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52 , C25D3/30 , C25D7/0607 , H01M4/0442 ,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4/75 , H01M4/78 , H01M10/0436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所述负极包含导线形式的集电器和以包围所述集电器的表面的方式涂布的多孔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活性材料层的三维多孔结构提高了所述负极的表面积。因此,提高了锂离子通过负极的迁移率,从而实现了优异的电池性能。另外,所述多孔结构使得负极可减轻在例如电池充放电期间发生的溶胀而产生的内部应力和压力,能够在防止电池变形的同时确保电池的高稳定性。这些优势使得所述负极适用于线缆型二次电池中。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2456921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110330703.7
申请日:2011-10-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4/13 , H01M4/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6 , H01M4/70 , H01M4/74 , H01M4/75 , H01M4/765 , H01M10/0431 , H01M10/052 , H01M10/0583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缆型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线缆型二次电池包含电极组件和覆盖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含:具有细长形状的第一极性集电器;在所述第一极性集电器上形成的在纵向上相互隔开的至少两个第一极性电极活性材料层;以包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极性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方式填充的电解质层;在所述电解质层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极性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处形成的相互隔开的至少两个第二极性电极活性材料层;以及以包围所述第二极性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外表面的方式构造的第二极性集电器,所述电极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极性电极活性材料层之间的空间连续弯曲成大致“S”形;所述覆盖构件以包围连续弯曲成大致“S”形的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式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