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80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19101.6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测量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取目标水体水样;步骤b:用分光光度法测量目标水体水样的总磷含量X;步骤c:测定总磷含量X之后将目标水体水样通过μm级滤纸过滤,再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过滤后初始溶解性总磷含量Y;步骤d:将测定总磷含量X之后的目标水体水样放在超声波破碎仪器中,超声一段时间,将目标水体水样通过μm级滤纸过滤,再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过滤后水的溶解性总磷含量Z;步骤e:计算非生物颗粒态磷含量P1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P2:P1=X-Z;P2=Z-Y;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科学、准确定量测定非生物和生物磷组分的缺点,同时也解决现有藻类磷测量方法不能应用到野外水体磷含量监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895059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0839624.6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陆永军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质海岸高浊度海区岛礁促淤工程模拟方法,采用贴体坐标系统离散研究海区,考虑泥沙粒径分组,利用波浪辐射应力计算波浪影响,建立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促淤面积统计有效促淤量,对促淤效果评价并进行机制分析。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淤泥质海岸岛礁众多岸线曲折、水深大水下地形复杂、旋转流作用下强潮流、水体浊度高受季节波浪影响大、泥沙运动受波流共同作用的独特动力地貌特点构建波流泥沙数学模型,并考虑随不同水下地形及岸线形态的变化底摩阻以及不同季节含沙量的影响,能够适应与满足不同地貌形态的淤泥质海岸高浊度海区岛礁促淤工程动力地貌效应模拟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10405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05690.1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引排水枢纽整体流态模型试验方法,采用部分江宽模型模拟感潮河段支流口门流态,并通过流量补偿减少因采用部分江宽模型带来的物理模型中干流流量与实际流量的偏差。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准确模拟枢纽引排水情形下支流口门流态,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模型试验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2520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73878.8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粉沙淤泥质海岸多分汊入海泓道保港减淤水量调控方法,包括建立粉沙淤泥质河口海岸沉积物输运数值模型,分区率定糙率参数、水动力、沉积物相关参数;根据入海河口外潮位和枢纽规划设计资料确定代表潮型,划定待比选泄流调控窗口期;根据外海大、中、小潮过程与不同强度的风浪掀沙过程,利用参数率定的模型计算窗口期中各泓道下泄不同流量时闸下泓道沉积物冲淤量,当冲淤量趋于零时,对应下泄水量即为入海泓道保港减淤的调控指标。本发明考虑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固结‑起动‑冲刷的全过程并分区计算潮滩糙率,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多分汊入海泓道闸下保港减淤所需水量,为粉沙淤泥质海岸多分汊建闸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83276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878406.9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B01J20/0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颗粒泥沙除磷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泥沙净化、泥沙颗分处理、泥沙表面多孔活化、多孔泥沙负载钙基活化、活性泥沙检测和活性泥沙高效存储。本发明以河湖泥沙为基材,可来源于河湖底泥或黄沙等,获得的细颗粒泥沙经过净化、表面多孔活化后可提升比表面积、孔隙率、粘度等表征吸附性能的关键物理参数,并经过负载钙基活化后形成了负载高钙、低磷的多孔活性泥沙,极大地提升了细颗粒泥沙的磷吸附能力。本发明采用的泥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活化方法高效便捷、过程无二次污染风险,可广泛用于河湖磷污染水体的应急治理,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磷含量,实现了泥沙资源化高效利用和水质改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0345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36377.2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
IPC: G06F30/18 , G06F18/2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域河网物理模型局部变比尺阻力相似设计方法,根据全域河网范围及场地条件确定全域物理模型比尺。确定全域河网中不满足阻力相似的局部河道/局部闸门,获得实际沿程水头损失/实际局部水头损失;开展局部河道/闸门变比尺物理模型过流能力试验,确定适宜的局部河道/闸门比尺;建立适宜的局部河道/闸门比尺与局部河道/闸门宽度的相关关系,提出局部河道/闸门比尺相似律。本发明提供了能够满足过流能力相似的局部变比尺设计方法,突破了全域河网物理模型局部河道及闸门尺度过小带来的阻力效应壁垒。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建立的物理模型所测数据与实测数据高度吻合,实现了全域河网物理模型水动力的准确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418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404207.5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潮流河段抛石落距的预测方法,通过开展抛石沉降过程水槽试验,率定抛石落距公式及确定抛投控制条件,同时基于一维长河段潮流预报数学模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建立径潮流河段水流条件预测模型,最后基于径潮流河段水流条件预测模型、落距公式及抛投施工控制条件预测径潮流过程抛石落距。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准确预测径潮流河段抛石落距,大幅提升施工作业效率和质量,为以后类似感潮河段抛石落距预测的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84873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810845218.5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该方法包括:(1)护滩植被的选择;(2)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3)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4)科学管理共四个部分;主要由芦苇根茎、耐淹灌木、细柳条组成三角格网的植物网结构主体,采用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方法,并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和科学管理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方法。本发明考虑应用了大型水生植物强大的根系扩殖能力、高抗拉强度特性,及耐水淹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综合利用发挥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自我构建和物种的互利共生作用,本发明固土效率高、景观效果好、维护成本低,可广泛应用到江河湖泊出露滩地的守护生态工程中,提升滩地地质结构稳定和生态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13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710839588.3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陆永军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强潮河口湾人工岛作业区港池航道回淤的方法,采用水流泥沙互馈计算模式,采用随地貌变化和潮位变化的变糙率建立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潮位下代表波辐射应力;优化人工岛平面形态;进行波浪、潮流、径流输沙耦合模拟;最后统计回淤量。本发明的方法波流泥沙数学模型构建过程针对半封闭强潮河口湾离岸人工岛海岸岸线曲折、潮汐强进出潮量巨大、潮滩宽广地貌复杂、旋转流作用下的潮流强、受波浪影响大、泥沙运动受波流共同作用的独特动力地貌特点,考虑随地貌变化和潮位变化的变糙率以及不同季节径流输沙的影响,能够适应与满足不同地貌形态的强潮河口湾人工岛作业区港池航道回淤模拟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351469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186253.8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道单点泥沙冲淤实时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包括泥沙冲淤探测棒、分布式感温光纤解调仪、加热模块及分析控制模块;泥沙冲淤探测棒是由光缆缠绕在硬管上后,再用探测棒保护膜封装制成;光缆包括并行设置的光纤和加热线缆;光缆在硬管上缠绕后引出,光纤的末端与分布式感温光纤解调仪连接,分布式感温光纤解调仪可单端测量光缆沿程温度,将光缆沿程温度数据传输给分析控制模块,分析控制模块可对传输来的光缆沿程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泥沙冲淤情况;加热线缆的末端与加热模块连接,加热模块可接收分析控制模块发出的加热控制信号,对加热线缆进行加热。本发明具有可远程、实时、高精度等优点。
-
-
-
-
-
-
-
-
-